日前,決策層密集調研外貿金融、防止實體經濟大起大落的行動,引起了資本市場各方的廣泛聯想和揣測。市場據此推想,近期大起大落的資本市場,無疑已引起了決策層的關注,有關方面有望采取穩定市場的舉措,增強市場信心。7月7日,受此消息激勵,大盤單邊上揚,上證指數全天大漲122點;7月8日,股市繼續飄紅。
一個“防止經濟大起大落”的調研,何以能讓市場信心陡增并拉出帶量長陽?市場傾向于認為,在宏觀調控行至中盤,下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將重新定調之際,決策層的調研,將有可能在未來催生出“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綜合應對措施;對于資本市場,投資者認為政府或將為了維護市場穩定,推出平準基金。
實際上,隨著我國股市自去年10月以來波動幅度日益加大,股市走勢異常低迷,民間救市智慧中,平準基金入市就一直被放在重要位置,也是被投資者認為能有效防止資本市場大起大落的力措。一項由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進行的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府將繼續采取政策措施來平穩持續低迷的A股市場,其中,呼聲最高的就屬平準基金。
然而,呼聲甚高的平準基金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容易誕生。且不說平準基金牽頭人是誰,由哪個部門或者團隊來運作,相關制度如何建立都是未知數,即便上述問題悉數解決,資金從何而來?是通過“國家外匯儲備、股票印花稅按比例提取、大小非減持征收20%資本利得稅三項來源設立‘中國股市平準基金’”嗎,這牽涉的部門太多,短期內恐難成行。而且通過這些途徑籌集資金,無疑需要最高級別部門的審批或批準。而且假如大小非問題無配套解決措施,那么,平準基金一入市就有可能“變身”為大小非減持的接盤基金,這將使平準基金的入市效果與救市初衷南轅北轍。不僅如此,平準基金入市時機和干預方式也很有講究,操作不慎或判斷失誤,平準基金同樣可能慘遭套牢。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我國臺灣地區近來動用的由“行政院”控制、規模達5000億新臺幣的“安定基金”,該平準基金一入市,就在外資強大的拋盤重壓下全盤被套。
較之新設立平準基金,當前讓大非充當“準平準基金”角色,使其由市場的不穩定因素轉化成股市穩定器,不僅一箭雙雕,也可能是操作起來更簡便,也更切合實際和最為可行的一種救市方式。眾所周知,平準基金主要是通過對證券市場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資價值凸顯時買進;在股市泡沫泛濫、市場投機氣氛狂熱時賣出的方式,來熨平股市的非理性波動,達到穩定證券市場的目的。而作為中國股市歷史遺留問題的大非,其身上恰恰潛藏著諸多“準平準基金”的基因和特質。比如,平準基金要求基金的資金數量巨大,入市后能左右或影響市場走勢,而大非目前總市值在10萬億元左右,數量龐大,對市場走勢的影響非同尋常。再比如,平準基金的進出要周密安排、統一調度,通常以大盤藍籌股為建倉對象,而大非中相當數量的股票屬于國有大盤藍籌股,不僅是平準基金購買的對象,而且國家對這些大非擁有絕對控制權,可以統一調度。如果我們能設計出一套制度,比如大非增減與該企業業績掛鉤,或與市值考核、再融資等等掛鉤,那么,目前被市場視為洪水猛獸的大非,或許將就此搖身一變成為中國股市重要的穩定力量,懸在中國股市頭上的“堰塞湖”將從此被化解,股改下半場也將迎來完美收官的時刻。
那么,大非如何充當“準平準基金”的角色,進而實施對股市的影響和干預呢?讓大非成為“準平準基金”,可以試圖在諸多制度安排下,讓大非在股市極其低迷、股價被市場嚴重低估之際,既主動作出延期減持的承諾,更要在適當時候主動回購公司股份,以此向市場傳達大非對企業未來的信心;而當股市泡沫泛濫,股價嚴重背離價值時,則鼓勵大非實施大規模減持,以便降溫市場,使股價回歸到理性狀態,防止資產價格泡沫破裂。通過在低迷時鎖定股份,并適當回購股份,在市場瘋狂時出售股份,并大舉套現的方式,大非將可以較好地完成平準基金才能完成的使命,使市場總體處于健康穩定的運行狀態,從而有效防范股市的大起大落。如果當前匆忙推出平準基金,由于市場規模今非昔比,救市需要動用的資金非常巨大,而且目前股市是否處于價值嚴重低估狀態,也有待評估,因此,平準基金如果未經周密研究就大規模挺進市場,一旦遭遇熱錢狙擊而套牢,則后果不堪設想。
當然,要讓大非充當“準平準基金”角色,制度設計是關鍵。為防止大非由“準平準基金”角色演變成炒作自家股票的莊家,或成為放大市場波動、進行內幕交易的不穩定因素,必須在加強信息披露和嚴格監管的同時,對違規行為實施嚴刑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