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頗不平靜的信貸政策又有新動向。繼央行于春節期間再度調高準備金率后,日前銀監會也正式宣布,《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已經于2月12日頒布施行。
至此,這兩個辦法與之前已經施行的《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并稱“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初步構建和完善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業務法規框架,并將作為我國銀行業貸款風險監管的長期制度安排。
實際上,為了確保信貸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銀監會早在去年中已經將《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意見稿)》公布。并規定銀行不得向貸款人發放無指定用途的個人貸款,且必須建立并嚴格執行貸款面簽制度,確保貸款的真實性。
對于本次貸款管理辦法的出臺,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實際貸款活動中存在貸款資金不按照約定用途使用的情況,不僅直接影響借款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可能誘發系統性風險,影響到我國銀行體系的穩定與安全,因此需要進行立法加以引導和改善。
個貸面簽開始制度化
記者日前向廣州的一些銀行個貸部負責人了解過,本次《個貸管理辦法》對銀行個貸業務影響并不大。“我們內部早已經有這樣的制度規定了,也一直都這樣執行。因此這次關于個貸面簽的新規不會給銀行相應貸款流程帶來什么影響。”招商銀行廣州分行個貸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在廣州做信貸有的人都知道,現在幾乎所有銀行都是這樣規定的,只不過把這一制度規定下來。我們面簽主要了解借款人的貸款的真實性以及還款能力等。”華夏銀行廣州分行個貸部負責人同樣表示。
而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強調,《個貸辦法》中的監管要求,沒有抬高個人獲得貸款的門檻,不會影響個人貸款的申請,也不會給金融消費者增添麻煩,相反,其中的一些規定還有利于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受托支付意圖杜絕貸款挪作他用
但上述個貸部人士還表示,本次規定中的另外亮點———規定了個人貸款支付方式原則上必須采取受托支付:即貸款必須打入賣家賬戶。這一點可能會對市面上某些個貸產品產生影響。
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的個貸已經是按受托支付的方式發放。而將會受影響的信貸產品,指的是前段時間發行較多的無抵押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目前市場上較有名的產品更多集中在中小型的商業銀行中,一般的貸款限額在20萬元到30萬元左右。
由于此前各家銀行對消費貸款審查的具體操作不一樣,雖然銀監和銀行明文規定個人信用貸款不得用于炒股,但仍杜絕不了很多貸款者“暗渡陳倉”地挪用貸款。
而記者昨日在銀行的網頁上仍然能夠看到:“貸款金額4萬元—30萬元,無需他人擔保、無需任何抵押,只需攜帶資料走一趟銀行,填一張申請表,簽一份合同即可。3分鐘反饋初審意見,貸款資金3個工作日內到賬。”這樣的產品描述。
雖然《個貸辦法》中也有豁免受托支付的例外情形,包括是借款人無法事先確定具體交易對象且金額不超過30萬元人民幣;借款人交易對象不具備條件有效使用非現金結算方式。經銀行同意可以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
但銀行業人士指出,此次這些產品這次也很可能受到影響,因為在貸款流程及風險方面不好控制。“個人抵押貸款和信用消費貸款的用途我們不好監管,且每一單都進行跟蹤不太可能。”其實,自去年底銀監會披露《個貸辦法》以來,一些中資銀行逐漸減少了個人無抵押貸款的審批,并停止相關綜合性個人消費貸款。
監管部門控制貸款流向決心強
從《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到最近的《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我們不難感受到監管當局對信貸資金流向進行嚴控的決心。
一位參加過年初銀監會經濟形勢分析會議的股份制銀行行長此前向本報記者表示,嚴格規定信貸資產不得流入資本市場是該次會議重申的紅線,此前由于貸款發放后的流向比較難以跟蹤和控制,從而導致去年大部分發出的貸款并沒有真正流入實體經濟。“今年這點是監管部門狠抓落實的。”該人士表示。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和《項目融資指引》中要求銀行必須嚴格按照項目的進度來發放貸款,實行“實用實放”的制度。“這就避免了超額授信、一大筆資金放出去,但是大部分閑置資金被挪作他用的情況。”
近日出臺的《個貸辦法》和《流動性貸款辦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流動性貸款新規中,銀監會要求銀行要審慎測量借款人的流動資金貸款的授信總額及具體貸款的額度,并據此發放流動資金貸款,不得超過借款人的實際需求超額放貸。
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此次貸款新規與2009年底以來中國收緊信貸的政策一脈相承,貸款新規的全部出臺和實施,其實是針對不同的貸款實行有針對性的追蹤管理。
“在經濟形勢比較好、信貸增長比較快的時候,更應加強對貸款流程的管理。”汪濤指出,2009年貸款有相當部分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也有企業為了貸款而貸款,銀行對其用途缺乏跟蹤。“在中國高層定下信貸增速放緩的主調后,問題就變成用什么工具來實現其目標。從目前看,一方面,央行在逐漸收緊流動性,另一方面,銀監會則以審慎原則控制信貸發放。”
“如果17萬億的年度信貸大部分都能保障流入到實體經濟中,那么今年的信貸流動性已經非常足夠了!”廣州一股份制銀行行長表示。(黃倩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