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世界權力重心"東移"是偽命題 信用評級機構回應民粹主義質疑 -太陽風未與地球正面碰撞 較2003年弱 未對中國產生明顯影響 -公積金援建保障房28試點城市敲定 京虛報售房價最高罰20萬 -全球鐵礦石需求疲軟 價格或降25% 淡水河谷在華市場份額下降 -松下召回36萬臺冰箱 免費上門維修 富士康遷徙引爆產業鏈變遷 -水利工程損失400億 處"七下八上"防汛期 溫家寶赴吉林指導抗洪 -李榮融:央企將發社會責任報告 19家央企年底前面臨"被重組" -"最牛護士"炒股10年身家5億 10天賺兩億 十大紅利"奶牛"出現 -外管局:繼續保持對"熱錢"高壓打擊態勢 推動資本項目改革 -3部委醞釀征環境稅 湖北等4省望試點 聚焦中國3大"新區"改革
首頁>>銀行政策
銀監會叫停銀行違規項目收費 零鈔清點費被叫停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8 月 05 日 
關鍵詞: 銀監會 叫停 違規項目 銀行收費 銀行服務 手續費 零鈔清點費 收費行為 跨行取款 收費標準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由自動取款機跨行取款手續費漲價引發的“針對銀行服務收費”的爭論,至今仍未平息。近日,銀監會官方網站發布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立即開展服務項目的清理工作,對本行所有服務項目的收費行為進行自查和清理。

主持人:現在銀行都有哪些收費是被人所詬病的?銀監會此次清理中將重點對哪些收費問題進行整治?

部分銀行跟風上漲同城跨行取款手續費

記者:前不久,曾經讓銀行陷入“口誅筆伐”的同城跨行自動取款機手續費,如今在部分一線城市內有部分銀行跟風上漲。繼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4家國有大行實施同城跨行手續費4元的標準后,交行、廣發行等部分股份制銀行也開始在部分地區上調了這一手續費。

打印賬單收費標準不一

另有媒體報道說,全國打印3年前賬單中行收費100元,經調查發現,工、建、農、中4大行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收取賬單打印費,收費從5元到20元不等。而要打印的賬單時間越久遠收費也越貴。其中,中行打印3年前賬單收費100元;農行打印賬單超過5頁,收費翻倍。此外通過調查北京地區的10家銀行收費情況發現,對于密碼掛失重置,工行每次收費20元,其他銀行只要10元。

“零鈔清點費”被叫停

但是對于自動取款機手續費的提高,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多年前銀聯和各家銀行就商定:持卡人在ATM機上成功跨行辦理取款時,發卡行均按每筆3.0元的標準向代理行支付代理手續費,同時按每筆0.6元的標準向銀聯支付網絡服務費。也就是說,每產生一筆跨行取款,發卡行都要產生3.6元的費用。

出于成本支出考慮,這也是一些網點布局已比較成熟的大銀行率先調整跨行收費標準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解決自動取款機手續費的提高問題,需要協調各方利益,這可能不是這次銀行服務收費清理工作的重點。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銀監會正加大力度對各家銀行3000多項收費進行檢查,“零鈔清點費”便是“揪”出的違規收費項目之一,目前已被嚴令叫停。

主持人:還是對于這個自動取款機收費的問題,因為各銀行的ATM機上單筆取現的額度還是每筆2000元,如果取款人要取2萬元現金,取了10次,就得花40元的手續費。那么對于這個問題這次是否能得到整改?

記者:對于這個問題,有銀監會人士表示說,現在各家商業銀行都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機構,對于給客戶提供的服務也需要收取相應的費用,因為從購置機器、聯網調試到定期對機器進行維護都是需要付出相當大的財力和人力,對于ATM機單筆取款的限額是由ATM機本身的出鈔口大小決定的,目前每個銀行的ATM機器因為型號不同,出鈔口容量不同,導致每個機器的出鈔口只能達到大約一次20-30張之間,而對于銀行什么時候更換出鈔口更大的ATM機,來提高單筆取現的金額,則是由各家銀行根據自身條件來自行決定,這完全屬于一種銀行的市場行為,以后還要看今后銀行的業務發展。

來源: 中國廣播網

相關文章:
銀監會:商業銀行立即停止違規收費 "有爭議"收費項目須評估
央行銀監會警示地產信貸風險 意在迫使房企降價
銀監會整改問題收費 政府指導價進入成本核算
銀監會稱ATM跨行取款費漲價屬市場行為
銀監會稱1.5萬億平臺貸款存嚴重償還風險
銀監會: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達87.2萬億元
銀監會不松房貸調控力度 嚴管地產開發貸款風險
圖片新聞:
中國因高溫死亡事件頻發 專家吁加緊立法
媒體關注中國形象宣傳片:國家公關時代已來臨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