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2011年01月31日09:5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信貸 貨幣總量 中國人民銀行 增速比 2010年 同比增長 三農 調整經濟結構 流動性管理

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二○一○年第四季度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

2011年1月30日

  內容摘要

  2010年,中國經濟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運行態勢總體良好。消費平穩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對外貿易快速恢復,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居民收入穩定增加,但價格上漲壓力較大。2010 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3%。

  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隨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勢頭逐步鞏固,中國人民銀行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逐步引導貨幣條件從反危機狀態向常態水平回歸。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發揮利率杠桿調節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節奏和結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深入推進金融改革,改進外匯管理,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

  貨幣信貸增速從上年高位逐步回落,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2010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余額為72.6 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增速比上年低8.0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26.7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增速比上年低11.2 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9.9%,增速比上年低11.8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7.95 萬億元,同比少增1.65 萬億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12月份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9%,比年初上升0.94 個百分點。2010 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227 元,比上年末升值3%。

  2011 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人民銀行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穩健運行,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隨著直接融資比重的不斷提高,貸款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占比逐漸下降,在宏觀調控中需要更加注重貨幣總量的預期引導作用,更加注重從社會融資總量的角度來衡量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強化市場配置資源功能,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和數量工具,同時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工具,按照中央關于加快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的總量調節與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結合起來,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配合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作用,把好流動性總閘門。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和“三農”等領域,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繼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推動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深化金融企業改革。

  第一部分 貨幣信貸概況

  2010 年,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貨幣信貸增長從上年高位逐步向常態回歸,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金融運行平穩。

  一、貨幣供應量增長趨穩

  2010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余額為72.6 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增速比上年末低8.0 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 余額為26.7 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增速比上年末低11.2 個百分點。

  流通中現金M0余額為4.5 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增速比上年末高4.9 個百分點。全年現金凈投放6381 億元,同比多投放2354 億元。貨幣總量增長從上年高位總體回落。其中,M2 和M1 增速分別于前7個月和前9 個月呈下降態勢,但之后受信貸增長持續較快、外匯流入增多的影響,貨幣總量有所反彈。M2 和M1 年末增速分別比年內最低點回升2.1 個和0.3 個百分點。

  二、金融機構存款增長放緩

  2010 年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73.3 萬億元,同比增長19.8%,增速比上年末低8.1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2.1 萬億元,同比少增1.1 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71.8 萬億元,同比增長20.2%,增速比上年末低8.0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2.0 萬億元,同比少增1.1 萬億元。外幣存款余額為2287 億美元,同比增長9.5%,比年初增加200 億美元,同比多增39 億美元。

  從人民幣存款的部門分布和期限看,住戶存款平穩增長,活期占比穩步提高;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速上半年回落,下半年大體趨穩,總體呈活期化態勢。年末住戶存款余額為30.8萬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比上年末低2.8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4 萬億元,同比多增972 億元。非金融企業人民幣存款余額為30.5 萬億元,同比增長21.5%,增速比上年末低16.0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5.3 萬億元,同比少增2.0 萬億元。非金融企業人民幣存款增速上半年回落較為明顯,6 月末增速比上年末低18 個百分點,主要與上年基數較高有關。

  目前,非金融企業人民幣存款增速仍保持相對較高水平,企業支付能力依然較強。受通貨膨脹預期等因素影響,存款總體呈活期化態勢。其中,全年新增住戶存款中活期占比為56%,四個季度的活期存款占比分別為42%、51%、55%和135%,呈逐步上升態勢;非金融企業全年活期存款占比為55%。年末財政存款余額為2.5 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比年初增加3045 億元,同比少增1322 億元。

  三、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速從高位回落

  2010 年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50.9 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增速比上年末低13.3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8.4 萬億元,同比少增2.2 萬億元。

  人民幣貸款增速高位回落后總體走穩。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47.9 萬億元,同比增長19.9%,增速比上年末低11.8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7.95 萬億元,同比少增1.65 萬億元。貸款節奏更加均衡,各季新增貸款分別為2.60 萬億元、2.03 萬億元、1.67 萬億元和1.64萬億元。從部門分布看,住戶貸款增長穩步回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速相對平穩。年末住戶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7.6%,增速比9 月末和6 月末分別低4.6 個和11.7 個百分點,目前仍保持較快增長,比年初增加2.9 萬億元,同比多增4125 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3%,比年初增加5.1 萬億元,同比少增2.1 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4.2 萬億元,同比少增7938億元。票據融資比年初減少9051 億元,同比多減1.4 萬億元。總體看,2010 年金融機構大體保持著壓票據融資增一般貸款的態勢。

注:①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是指本外幣資產總量超過2 萬億元的銀行???
注:①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是指本外幣資產總量超過2 萬億元的銀行2008年末各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參考標準)。②中資全國性中小型銀行是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小于2萬億元且跨省經營的銀行。③中資區域性中小型銀行是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小于2萬億元且不跨省經營的銀行。④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由于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平穩、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發展以及境外企業資金狀況好轉導致境內外企業貿易信貸增加等因素,2010 年企業外幣貸款需求下降。2010 年年末,金融機構外幣貸款余額為4534億美元,同比增長19.5%,比年初增加740 億美元,同比少增618 億美元。從投向上看,進出口貿易融資增加177 億美元,同比少增410億美元,增量占比為24.0%。境外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共增加457 億美元,同比少增133 億美元,增量占比為61.8%。

  四、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

  2010 年年末,基礎貨幣余額為18.5 萬億元,同比增長28.7%,比年初增加4.1 萬億元。年末貨幣乘數為3.92,比上年末低0.19。年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2.0%,比上年下降1.13 個百分點。其中,中資大型銀行為0.9%,中資中型銀行為1.8%,中資小型銀行為4.4%,農村信用社為7.7%。

  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穩步上升

  2010 年,金融機構對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利率總體小幅上升。其中,第四季度受兩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等因素影響,利率上升速度有所加快。12 月份,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9%,比年初上升0.94 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34%,比年初上升0.46 個百分點;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為5.49%,比年初上升2.75 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穩步上升,12 月份加權平均利率為5.34%,比年初上升0.92 個百分點。

  從利率浮動情況看,執行下浮和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下降,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上升。12 月份,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分別為27.80%和29.16%,比年初分別下降5.39 個和1.10 個百分點,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43.04%,比年初上升6.49 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受境內資金供求關系變動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影響,外幣存貸款利率波動上升。12 月份,活期、3 個月以內大額美元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0.33%和1.84%,比年初分別上升0.16 個和1.38 個百分點;3 個月以內、3(含3 個月)-6 個月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57%和2.85%,比年初分別上升0.98 個和1.19 個百分點。

  六、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

  2010 年6 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小幅升值,雙向浮動特征明顯,匯率彈性明顯增強,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平穩。2010 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227 元,比上年末升值2055 個基點,升值幅度為3%;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為1 歐元兌8.8065 元人民幣、100 日元兌8.1260 元人民幣,分別較2009 年末升值11.25%和貶值9.20%。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0 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4.97%,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13.71%,對日元匯率累計貶值10.09%。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2010 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8%,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7%;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0 年12 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4.7%,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3.2%。

  2010 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6.6227 元,最低為6.8284 元,242 個交易日中133 個交易日升值、6 個交易日持平、103個交易日貶值。全年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0.43%(295 點),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0.36%(247 點)。

  第二部分 貨幣政策操作

  2010 年,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逐步引導貨幣條件從反危機狀態向常態水平回歸。

  一、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2010 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化的分析監測,按照貨幣調控的要求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不斷優化操作工具組合,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適度。一是靈活把握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和節奏。與存款準備金政策相配合,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進一步加大了流動性回收力度。全年累計發行中央銀行票據4.2 萬億元,開展正回購操作2.1 萬億元;截至2010 年年末,中央銀行票據余額約為4 萬億元。二是優化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在對各階段市場環境和流動性供求情況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優化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4 月初及時重啟3 年期央行票據發行,進一步提高了流動性凍結深度,同時靈活安排短期正回購操作期限品種,通過長、短期操作工具的合理搭配,靈活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三是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彈性,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根據貨幣政策調控要求,結合市場環境和市場利率走勢變化,中國人民銀行適時增強了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彈性。上半年,順應貨幣市場利率總體上行走勢,1 年期以下短期操作利率適當上行;下半年,與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相配合,各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均有所上行。截至2010 年年末,3 個月期和1 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利率分別為2.0156%和2.5115%,較年初各上升64.72 個和75.10 個基點。四是適時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適當提高了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的操作頻率及規模。全年共開展12 期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操作規模共計4000 億元,年末余額為1600 億元。

  二、適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受全球流動性寬松和中國國際收支順差仍然較大影響,2010 年總體上仍面臨銀行體系流動性供給偏多的格局。同時,公開市場對沖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商業銀行購買意愿的制約。因此,為增強中央銀行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在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較多地使用了存款準備金率工具,發揮其深度凍結流動性的作用。2010 年,中國人民銀行分別于1 月18 日、2 月25 日、5 月10 日、11 月16 日、11月29日和12月20日6 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 個百分點,累計上調3 個百分點。搭配使用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是對沖銀行體系部分過剩流動性的需要,是貨幣政策針對性、靈活性的體現。

  三、發揮利率杠桿的調控作用

  2010 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穩定。第四季度以來,為穩定通貨膨脹預期,抑制貨幣信貸快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于10 月20 日、12 月26 日兩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1 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25%上調至2.75%,累計上調0.5 個百分點;1 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5.31%上調至5.81%,累計上調0.5 個百分點。12月26 日同時上調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其中1 年期流動性再貸款利率由3.33%上調至3.85%;1 年期農村信用社再貸款利率由2.88%上調至3.35%;再貼現利率由1.80%上調至2.25%。

  2010 年,貨幣市場基準利率建設以產品創新為切入點,加大對以Shibor 為基準產品研究開發力度,并不斷擴大其在拆借、回購、債券發行、同業融資業務以及衍生品交易等市場化產品定價中的應用。Shibor 的基準性不斷提高,較好地反映了資金成本、市場供求和貨幣政策預期,已逐步成為金融市場上重要的指標性利率和金融機構的內外部定價基準。

  四、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投放節奏,優化信貸結構

  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不斷改進信貸政策指導,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合理調整信貸結構和投放節奏,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力度。按照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原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消費、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巨災應對和災后重建等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的金融支持與服務,積極改進和完善涉農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保證在建重點項目貸款需要,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產能過剩行業以及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執行好差別化房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引導金融機構改進考核機制,相對均衡地安排貸款投放節奏,減緩貸款季度、月度間起落的程度。發揮再貼現促進優化信貸結構、支持擴大“三農”和中小企業融資的引導作用。

  2010 年,累計辦理再貼現1712.0 億元,同比增加1463.2 億元。再貼現年末余額791.0 億元,同比增加609.8 億元。從投向看,再貼現總量中涉農票據占32%,中小企業簽發、持有的票據占87%。

  總體看,信貸結構繼續優化。金融機構對“三農”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進一步增強,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明顯回落。2010 年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村鎮銀行和財務公司農村貸款本外幣余額9.8 萬億元,同比增長31.5%,高出同期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速11.9 個百分點。銀行業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3.3 萬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22.4%,其中,小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1.7 萬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29.3%,增速比中型企業高11.5 個百分點,比大型企業高16.0 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年初投放較多,前5 個月月均增量超過1800 億元,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應逐步顯現,6 月份以后出現明顯回落。2010 年年末,個人住房貸款比年初增加1.3 萬億元,在住戶貸款中占比為45%。同時也要看到,近期部分地區房地產交易有所活躍,對下階段住房貸款增長走勢仍需關注。

  五、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快速增長,各項試點配套政策日趨完善,人民幣跨境投融資個案試點穩步開展。2010 年6 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0]186 號),將境內試點地區由上海和廣東省的4 個城市擴大到20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境外地域范圍由港澳和東盟擴大到所有國家和地區,明確試點業務范圍包括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其它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2010年12 月,出口試點企業從試點初期的365 家擴大到67724 家。自試點擴大以來,各試點地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穩定增長。2010年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5063.4 億元。為配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支持企業“走出去”領域的大型項目,中國人民銀行以個案方式開展了人民幣跨境投融資試點。截至2010 年年末,各試點地區共辦理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交易386 筆,金額701.7億元。2010 年10 月,新疆率先開展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

圖 1: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按月情況

??? 圖 1: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按月情況

  六、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2010 年6 月,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專欄1: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實體經濟影響總體積極

  2010年6 月19日,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半年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顯著增強,2010年6 月19 日至2010 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3%。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總體積極。

  對外貿易保持較快增速,貿易順差過快增長態勢得到緩解。人民幣適度升值降低了消費品和初級產品的進口價格,直接支持擴大進口。2010年6月份以來,我國月度進口額保持在1200 億美元左右;盡管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但我國出口增長依然強勁,已全面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2010 年以來,月度出口額屢創歷史最好水平,有8個月超過1300億美元。2010年實現貿易順差1831億美元,同比減少6.4%。

  進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出口區域結構更趨合理。在進口產品結構中,初級產品進口快速增長,2010年,我國進口原油2.4億噸,同比增長17.5%,較2008年增長33.8%。匯率彈性增強促使企業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加快產品升級換代,以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2010 年,機電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0.9%和30.7%,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企業也開始關注美元之外的其他結算貨幣,并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我國的出口集中度下降,出口區域結構優化。2010 年以來,我國對美、歐出口占出口總量的比重已分別從6 月份的18.6%和19.8%降至12月份的17.0%和18.8%。

  出口企業應對匯率波動的能力有所提高。經過2005 年的匯改,出口企業對匯率波動的認識已逐步提高,采取了提高產品附加值、運用金融避險工具等多種措施積極應對。2010 年11 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對全國2181 家外向型中小企業和2038 家外向型生產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出口企業經營狀況良好,進一步匯改以來外向型生產企業平均利潤增加0.6%。企業整體競爭能力提高。

  外貿部門就業保持穩定。人民幣小幅升值雖然對出口企業的利潤產生一定影響,但并未出現大量企業關門、停產的情況。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對外貿企業經營情況的聯合調查顯示,78.4%的企業開工率并無明顯變化或較上年同期增長。勞動密集型行業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敏感度較高,而且吸納的就業人口也較多,2010年6-12月份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已全面超過危機前水平。

  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提高了企業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效率,支持了“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對擴大資本流出、落實國家能源資源戰略發揮了積極作用。2010 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590億美元,同比增長36.3%。

  外匯市場快速發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銀行間外匯市場報價活躍,成交量增長較快,外匯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進一步發揮,遠期及掉期等衍生產品市場較快發展,企業積極運用衍生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2010 年銀行間外匯市場即期成交3.0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5%;遠期成交327億美元,同比增長234%;掉期成交1.2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0%;總成交4.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6%。

  總體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積極,與其他結構性政策相配合,在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作用也將進一步顯現。同時也要注意到,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需要加強外匯風險管理。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推動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創新,改進外匯管理,引導企業加強結構調整,促進金融機構為企業管理匯率風險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七、繼續推進金融機構改革

  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不斷推進。支持中國工商銀行(4.20,-0.01,-0.24%)中國銀行(3.21,-0.04,-1.23%)、中國建設銀行(4.65,-0.01,-0.21%)交通銀行(5.50,0.01,0.18%)積極穩妥實施再融資計劃,大力提高銀行資本質量,完成可轉債發行和A+H配股融資,共計籌集資本2636 億元。中國農業銀行(2.60,-0.01,-0.38%)也于2010 年7 月15 日、16 日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221 億美元。截至2010 年第三季度末,上述五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6%、11.4%、11.7%、11.6%和12.5%;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5%、2.08%、1.10%、1.14%和1.22%;稅前利潤分別為1663億元、892 億元、1074 億元、1438 億元和379 億元。同時,推進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促進其全面加強和改進“三農”金融服務。理順光大集團架構,推動中國光大銀行(3.83,-0.02,-0.52%)于2010 年8 月18 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順利掛牌上市。推動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轉型。牽頭研究制訂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實施總體方案。推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深化內部改革,為全面改革創造條件。

  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顯著改善,資金實力顯著提高,支農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一定進展。按貸款四級分類口徑統計,2010 年年末,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分別為3183 億元、5.6%,比上年末分別下降300 億元、1.8 個百分點。2010 年年末,全國農村信用社的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8.6、5.7 萬億元,占全國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11.8%和11.9%,比上年末分別提高0.1 和0.3個百分點。全國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和農戶貸款余額分別為3.9、2萬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加7825 億元和3937 億元。截至2010 年年末,全國共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農村信用社1976 家,農村商業銀行84 家,農村合作銀行216 家。

  八、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和管理,有效抑制異常外匯資金流入。2010 年2 月起,在13 個外匯業務量較大的省(市)組織開展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共查實197 起涉嫌違規案件,涉案金額73.4億美元;已對97 家銀行、企業及10 名個人進行了處罰,收繳罰沒款2971.3 萬元人民幣,暫停12 家銀行分支機構相關外匯業務資格,處罰銀行高管2 人。將2010 年度境內金融機構短期外債余額指標較上年調減1.5%,完善銀行執行外匯管理政策考核辦法,督促銀行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真實性審查。將個人網上結售匯業務統一納入個人年度總額管理,進一步規范境外機構和非居民個人境內購房外匯管理。

  11 月份,啟動跨境資金異常流入應對預案,出臺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外商直接投資等七項措施,抑制“熱錢”等違規資金流入。推動外匯管理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便利市場主體外匯收支。2010 年5 月,在7 個省(市)開展進口付匯核銷制度改革試點,12月起在全國推廣,95%以上進口企業的正常付匯業務無須再辦理核銷手續。在全國4 個省(市)開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試點,允許企業在境外存放具有真實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在一定范圍內允許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擴大中資企業融資渠道。改革對外擔保管理政策,滿足境外投資企業對境內機構信用支持的需求。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2010 年,共批準22 家QFII 機構投資額度30.5 億美元、21 家QDII 機構投資額度83.2 億美元。

  九、加強與境外貨幣當局的貨幣合作

  為推動跨境貿易和投資,2010 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后與冰島和 新加坡貨幣當局簽署了總額1535 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截至 2010 年年末,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為8035 億元。2010 年,應有關貨 幣當局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先后與若干貨幣當局開展了本幣互換操作,規模約300 億元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與有關貨幣當局積極創新 本幣互換的功能,發揮其在推動跨境貿易本幣結算和投資方面的作用。本幣互換的實施標志著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貨幣當局的貨幣合作邁上了新臺階,并為未來進一步開展與其他當局的貨幣合作奠定了基礎。

  第三部分 金融市場分析

  2010 年,我國金融市場繼續保持健康、平穩運行,充分發揮了保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實施、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金融體制深化改革、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力度的積極作用。全年貨幣市場交易活躍,市場利率波動中明顯上行;債券市場指數有所上升,債券發行規模穩步擴大;股票市場指數有所下跌,股票籌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包括住戶、企業和政府部門)融資繼續增加較多,融資結構呈明顯多元化發展態勢。全年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累計融資11.1萬億元,同比少增1.9 萬億元,其中除貸款外的其他方式融資同比多增3111 億元。從融資結構看,居于主導地位的貸款融資占比明顯下降;國債和股票融資占比明顯上升。

注:①本表貸款融資為本外幣貸款融資。②本表股票融資不包括資產型定向增發融資,不包括金融機構融資。③包含財政部代理發行的地方政府債。④包括企業債、公司債券、可轉債、可分離債、集合票據、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不包括金融企業債。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注:①本表貸款融資為本外幣貸款融資。②本表股票融資不包括資產型定向增發融資,不包括金融機構融資。③包含財政部代理發行的地方政府債。④包括企業債、公司債券、可轉債、可分離債、集合票據、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不包括金融企業債。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一、金融市場運行分析

  (一)貨幣市場利率波動中明顯上升,交易活躍貨幣市場利率波動中明顯上升。受市場融資增多、通脹預期明顯上升和宏觀調控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市場利率波動中呈明顯上升態勢。12 月份,質押式債券回購和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12%和2.92%,比6 月份分別上升0.73 個和0.61 個百分點;比上年12月份分別上升1.85 個和1.67 個百分點。

  2010 年,銀行間回購、拆借市場成交量大幅增加。其中銀行間市場債券回購累計成交87.6 萬億元,日均成交3504 億元,日均同比增長24.6%;同業拆借累計成交27.9 萬億元,日均成交1115 億元,日均同比增長44.0%。從期限結構看,市場交易仍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種,短期化趨勢明顯增強,全年債券回購和拆借隔夜品種的成交占比分別為79.9%和87.9%,同比分別上升2.1 個和4.3 個百分點。交易所市場政府債券回購累計成交6.59 萬億元,同比增長85.7%。

  分機構看,全年貨幣市場融出、融入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受資產繼續快速擴張影響,其他商業銀行由資金凈融出機構轉變成凈融入機構;二是在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形勢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情況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交易行為仍較為謹慎,其中證券、基金公司融資需求基本保持穩定,保險公司由于保費收入增長較快融資需求明顯減少。三是隨著金融危機的逐步好轉,外資金融機構融資需求有所增加。

注:本表其他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農信社聯社、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負號表示凈融出,正號表示凈融入。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注:本表其他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農信社聯社、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負號表示凈融出,正號表示凈融入。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大幅增加,遠期品種交易相對清淡。2010年,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發生交易11643 筆,名義本金總額15003.4億元,同比大幅增加225%,其中第四季度成交名義本金總額占全年的46.8%。從期限品種看,1 年及1 年期以下交易最為活躍,名義本金總額 8579.6 億元,占總量的57.2%。從參考利率來看,2010 年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浮動端參考利率包括7 天回購定盤利率、Shibor以及一年期定存利率,與之掛鉤的利率互換交易名義本金占比分別為54.5%、40.3%和5.2%。2010 年,債券遠期共成交967 筆,成交金額3183.4 億元,同比下降51.4%。遠期利率協議交易較為清淡,全年共成交20 筆,名義本金額共33.5 億元,全部以Shibor 為基準成交。

注:①自2009年起,債券遠期交易量改按結算金額統計。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注:①自2009年起,債券遠期交易量改按結算金額統計。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二)債券市場指數有所上升,債券發行規模穩步擴大

  債券市場指數有所上升。2010 年,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債券指數均有所上升。銀行間市場債券指數由年初的130.2 點升至年末的132.7 點,上漲1.9%;交易所市場國債指數由年初的122.3 點升至年末的126.3 點,上漲3.3%。債券收益率曲線整體呈現平坦化上移趨勢。以國債收益率曲線為例,2010 年大致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年初至8 月份,國債收益率曲線呈短端整體上升而中長端穩定下行趨勢;第二階段是9 月份至11 月中上旬,收益率曲線出現了明顯的陡峭化上移走勢,其中中期品種的收益率上行幅度最大;第三階段是11 月下旬至年末,短端收益率大幅攀升,收益率曲線總體平坦化上移,不同期限收益率水平都達到2010 年以來的最高值。

圖 2:2010年銀行間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變化情況

圖 2:2010年銀行間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變化情況

  債券發行利率總體有所走高。受兩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通脹預期較強等影響,各期限債券發行利率均呈走高趨勢。2010 年12 月份發行的5 年期記賬式附息國債利率為3.64%,比上年末發行的同期限國債利率上升0.74 個百分點;國開行的30 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發行利率為4.7%,比當年3 月份發行的同期限債券利率上升0.28 個百分點。Shibor 對債券類產品定價的指導性不斷增強。2010 年,一級市場共發行以Shibor 為基準的浮動利率債券24 只,總發行量為552 億元,占全部浮息債發行總量的13%,其他浮息債券多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基準。此外,發行企業債180 只,總發行量為3621億元,全部參照Shibor 定價。發行參照Shibor 定價的固定利率短期融資券2414 億元,占固定利率短融發行總量的37%。

  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量明顯增加,全年累計成交64.0 萬億元,日均成交2562 億元,同比增長35.5%。從交易主體看,國有商業銀行是銀行間現券市場上的主要凈買入方,凈買入現券9956 億元;其他商業銀行是主要的凈賣出方,凈賣出現券1.0 萬億元;保險公司由上年的凈賣出轉為凈買入現券446億元。交易所國債現貨成交1662億元,同比減少20.3%。

  債券市場發行規模穩步擴大。債券市場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不含中央銀行票據)5.2 萬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短期融資券、國開行及政策性銀行債券和國債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46.2%、13.0%和9.5%。為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需求,12 月份創新推出超短期融資券,累計發行150 億元。2010 年年末,債券市場債券托管總額達20.4 萬億元(含中央銀行票據及公司債券)。

注:①國債含財政部代理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2000億元;②包括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可轉債、可分離債和公司債。

  注:①國債含財政部代理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2000億元;②包括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可轉債、可分離債和公司債。

  (三)票據融資余額持續下降,票據市場利率震蕩攀升

  票據市場利率震蕩攀升,總體處于高位運行。2010 年初金融機構為壓縮票據規模,大幅提高票據市場利率,導致票據市場利率明顯高于貨幣市場利率。第二季度以來,隨著信貸總量增幅趨緩,金融機構持有票據的意愿增強,票據市場利率有所回落。下半年,隨著貨幣市場利率逐步走高,票據市場利率持續上揚,特別是第四季度票據市場利率上升幅度較大。

  盡管票據融資余額持續下降,票據市場交易總體仍較為活躍。2010 年,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12.2 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累計貼現26.0 萬億元,同比增長12.4%。期末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5.6萬億元,同比增長35.9%;貼現余額1.5 萬億元,同比下降37.9%。

  2010 年以來,受金融機構加強信貸資產結構調整影響,票據融資余額逐季下降。2010 年年末,票據融資余額占貸款余額的比例為3.1%,同比下降近3 個百分點。

  (四)股票市場指數有所下跌,股票籌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股票市場指數有所下跌。2010 年年末,上證綜合指數(2753.409,0.66,0.02%)深證成份指數(11857.347,-36.88,-0.31%)分別收于2808 點和12459 點,分別比上年末下跌14.3%和9.1%。滬、深兩市A 股平均市盈率也都有所下降,分別從上年末的29 倍和47 倍回落到2010 年年末的22 倍和45 倍。

  股票市場成交量保持活躍。2010 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54.6萬億元,同比多成交9647 億元;日均成交2255 億元,同比增長2.6%,增幅比上年同期低98 個百分點。年末市場流通市值19.3 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 27.7%。創業板市場穩步發展,截至2010 年年末,創業板上市公司為153 家,市值總計7365 億元,比上年末凈增5755 億元。

  股票市場籌資規模明顯增加。初步統計,2010 年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境內外股票市場上通過發行、增發、配股以及行權方式累計籌資1.13 萬億元,同比多籌資6351 億元,為上年同期的2.3 倍,創歷史最高融資水平。其中,A 股籌資8955 億元,同比多增5060 億元。

  (五)保險市場穩步發展,保費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2010 年前11 個月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3440 億元,同比增長31.6%。其中,財產險收入增長33.6%,人身險收入增長30.8%。保險業累計賠款、給付2813 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財產險賠付同比增長10.9%,人身險賠付同比下降9.6%。保險業總資產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10 年11 月末,保險業總資產4.90 萬億元,同比增長25.3%,比上年末加快3.7 個百分點。其中,銀行存款和投資類資產同比分別增長32.7%和25.6%,銀行存款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7 個百分點,投資類資產增速比上年末加快5.8 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數據來源: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六)外匯掉期交易持續快速增長

  人民幣外匯即期市場平穩發展,掉期和“外幣對”交易規模快速擴張。全年人民幣外匯即期成交額同比增長3.5%;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累計成交金額折合1.3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0.1%,其中隔夜美元掉期成交7412 億美元,占掉期總成交額的57.8%;人民幣外匯遠期市場累計成交327 億美元,同比增長234.5%。全年“外幣對”累計成交金額折合666 億美元,同比增長63.9%,其中成交最多的產品為美元對港幣,市場份額為60.4%,同比上升9.5 個百分點。外匯市場交易主體進一步增加,2010 年新增32 家即期市場會員、3 家遠期市場會員、3 家外匯掉期會員、4 家貨幣掉期會員,11 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被核準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

  (七)黃金市場交易量價齊升

  黃金價格總體呈上漲態勢。2010 年國際市場黃金價格連創歷史新高,連續突破每盎司1300 美元和1400 美元,并于11 月份創歷史最高價1421 美元。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價格也呈上漲態勢,并創每克306 元歷史最高價;年末收盤價301.2 元,比年初上漲24.9%;全年加權平均價每克265.8 元,比上年上漲50.8 元。

  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規模創歷史新高。2010 年,黃金交易累計成交6051.5 噸,同比增加28.5%;成交金額16157.8 億元,同比增加57.0%;日均成交25.0 噸,同比增加29.5%。白銀累計成交73615.0噸,同比增加353.1%;成交金額3863.3 億元,同比增加558.6%。鉑金累計成交54.7 噸,同比減少3.5%;成交金額198.4 億元,同比增加27.8%。

  二、金融市場制度建設

  (一)配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允許三類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投資試點發布《關于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銀發[2010]217 號),允許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試點,并為境外機構依法獲得的人民幣資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的必要配套舉措,有利于促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開展。

  (二)做好上市商業銀行在證券交易所進行債券交易試點的相關工作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8]126 號文)的有關要求,2010 年10 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三家聯合發布了《關于上市商業銀行在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推動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促進債券市場健康協調發展。

  (三)加快金融產品創新

  為豐富投資者的信用風險管理手段,完善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分擔機制,中國人民銀行推動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推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此外,正式啟動超短期融資券發行試點工作。超短期融資券為貨幣市場工具,由具有法人資格、信用評級較高的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期限通常在270 天以內。與其他債務融資產品相比,超短期融資券市場化程度高、適用性廣,給予發行人和中介服務機構較大選擇空間,具有信息披露簡潔、注冊效率高、發行便利等特點,將有助于進一步拓寬大型企業直接債務融資渠道,豐富貨幣市場投資品種,促進實體經濟進一步增強利率政策敏感性,為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有效性夯實基礎。2010 年12 月21 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超短期融資券業務規程(試行)》,正式開始接受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超短期融資券的注冊。截至2010 年年末,超短期融資券累計發行2 只,金額合計150億元。

  (四)加強黃金市場制度建設

  2010 年7 月26 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臺了《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銀發〔2010〕211 號),明確了黃金市場未來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對于促進黃金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強對黃金市場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具有積極意義。

  (五)完善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

  繼續推進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產品創新。10 月11 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完善報價申購和配售約束機制;擴大詢價對象范圍,充實網下機構投資者;增強定價信息透明度以及完善回撥機制和中止發行機制。3 月31 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開通融資融券交易系統,融資融券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對于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提高市場流動性具有積極的作用。經國務院批準,股指期貨于4月8 日正式啟動,股指期貨各項制度不斷完善,對于豐富股票市場風險管理工具具有現實意義。

  進一步規范中介機構行為。對證券經紀業務實施集中統一管理,對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進行規范,明確律師從事各類證券法律業務應當普遍遵循的基本執業規范,明確財務顧問在上市公司收購、重大資產重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等業務中的關注要點。此外,加強內幕交易防控力度,強化證券發行上市業務監管。

  (六)完善保險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

  加強償付能力監管、保險資金投資監管和公司治理監管。進一步加強償付能力監管,明確無擔保企業(公司)債券、不動產、未上市公司股權等投資資產的認可標準。加強全面風險管理,發布《人身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實施指引》。加強保險資金投資監管,發布《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等,明確投資不動產和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條件、范圍及上限等。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高股東準入門檻,加大對主要股東的監管力度,強化股東責任,規范對保險集團公司的監管。此外,完善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

  第四部分 宏觀經濟分析

  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

  2010 年,全球經濟持續復蘇,但各經濟體復蘇不均衡,主要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財政可持續性堪憂,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經濟復蘇在第四季度出現積極跡象,但歐元區和日本仍較疲弱。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強勁,但面臨的資本流入及通脹壓力上升,部分國家逐步收緊了貨幣政策。主要金融市場呈現震蕩態勢,全球貿易增長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回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1 年1 月份的《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2010 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5.0%,其中美國、歐元區、日本、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2010 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8%、1.8%、4.3%和7.1%,比2009 年分別高5.4 個、5.9 個、10.6 個和4.5 個百分點。

  (一)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

  美國經濟復蘇出現積極跡象,但前景仍不明朗。2010 年美國GDP增速為2.9%,各季度分別為3.7%、1.7%、2.6%和3.2%。12 月份美國失業率為9.4%,比上月下降0.4 個百分點,仍處于高位。通脹率低位徘徊,2010 年CPI 同比上漲1.5%,為近兩年最低值;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漲0.8%,為數據統計以來最低值。貿易赤字及債務問題仍較嚴重。1-11 月貿易赤字為4587 億美元,同比增長35.8%。2010 財年美國聯邦赤字接近1.3 萬億美元,略低于上年1.42 萬億美元的戰后最高水平,地方政府總負債高達2 萬億美元。??

  主權債務危機拖累歐元區整體經濟復蘇,各成員國表現分化明顯。第三季度歐元區GDP 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0.3%,較二季度1%的環比增速明顯放慢。11 月份歐元區失業率仍高達10.1%。12 月份歐元區HICP 同比上漲2.2%,首次突破歐央行2%的目標區間。歐央行總裁特里謝1 月23 日表示,必須對歐元區的通脹壓力進行嚴密的監控。德國經濟復蘇遠好于其他歐元區國家,2010 年GDP 增長3.6%,創1991 年以來最快增速,失業率降至7.5%,成為帶動歐元區復蘇的主要動力。其他歐元區國家復蘇乏力,三季度法國、意大利GDP 環比增幅均為0.3%,遠低于二季度,希臘、愛爾蘭和西班牙等主權債務波及國家的經濟則陷入負增長或零增長。2010 年,希臘、愛爾蘭因債務危機先后接受歐盟和IMF 救助,葡萄牙、西班牙等歐元區重債國家也受到嚴重影響。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德國等國債收益率和CDS 利差也一度大幅走高。歐盟、歐央行在加強危機救助的同時,強化了對成員國的財政約束,推動建立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M)和永久性的歐洲穩定機制(ESM),但效果尚待觀察。

  日本通貨緊縮和就業狀況無明顯改善,增長動力減弱。第三季度,日本GDP 環比折年率為4.5%,好于預期。通貨緊縮仍然存在,2010年核心CPI 同比下降1%,連續第二年負增長,月度核心CPI 指數連續第22 個月出現同比下降。失業率仍然較高,全年平均失業率為5.1%,與上年持平。受全球需求增長放緩及日元升值的不利影響,出口及貿易順差增幅持續下滑,各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43.3%、33.2%、17.8%和10.0%,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下降。

  新興經濟體復蘇相對強勁,但面臨發達經濟體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資本流入和通脹壓力。2010 年以來,受國內需求增長及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回升影響,亞洲、拉美等地區的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復蘇強勁,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IMF 預計印度、巴西、俄羅斯全年經濟增長分別達到9.7%、7.5%、3.7%。由于全球流動性持續過剩和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套利資本大量流入經濟增長相對強勁、利差較大的新興經濟體,加劇了新興市場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壓力及貨幣升值壓力。資本流入還增大了新興市場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央行預計全年CPI 將分別達到8%、4.7%和7.0%。

  (二)國際金融市場概況

  主要貨幣間匯率寬幅震蕩。2010 年,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美元匯率總體呈現先升后貶之后再回升的走勢。12 月31 日,歐元兌美元、美元兌日元分別收于1.3377 美元/歐元和81.15 日元/美元,歐元對美元匯率較年初貶值6.6%,日元對美元匯率較年初升值14.5%。全年,美聯儲公布的美元廣義貿易加權指數累計貶值2.4%。

  國際貨幣市場利率大幅波動。倫敦同業拆借市場美元Libor 先升后降。2010 年上半年,美元Libor 小幅走高,1 年期Libor 于5 月25 日升至年內高點1.22%。此后,受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新一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等因素影響,Libor 開始震蕩下行,12 月31 日1 年期Libor 降至0.78%,比年初下降0.20 個百分點;歐元區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震蕩上升。截至2010年12 月31 日,1 年期Euribor 為1.51%,比年初上升0.26 個百分點。

  主要國債收益率大幅波動。2010 年上半年,隨著市場對希臘債務危機惡化以及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擔憂加劇,避險需求上升,主要國債收益率震蕩走低。8 月下旬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逐步消退,且市場預期美聯儲將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擔憂流動性泛濫導致美元貶值,并加劇中長期通脹壓力,大量資金流向收益率更高的股票和商品市場,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抬升了國債利率。美聯儲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以來,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11 月3 日的2.57%上漲近100 個基點,30 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上升。截至12 月31 日,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收于3.36%、2.97%和1.12%,雖然較上年末分別下跌0.43 個、0.41 個和0.17 個百分點,但較上季度末分別上升0.85 個、0.71 個和0.18 個百分點。

  主要股市震蕩走高。2010 年上半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加大了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不確定性,主要股市大幅震蕩,5 月上旬和6 月下旬曾出現多個交易日連續暴跌。第三季度,隨著債務危機影響的逐步消退和美國通過金融監管改革法案、歐洲公布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歐美股市震蕩回升。第四季度,受美聯儲出臺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經濟數據有所好轉、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改善等因素影響,美日股市震蕩上揚。截至12 月31 日,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日經225 指數分別收于11578點、2653點和10229點,較上季度末分別上漲7.3%、12.0%和9.2%,較上年末分別上漲11.0%、16.9%和下跌3.0%,其中道瓊斯指數再創年內新高,已回升至2008 年9 月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前的水平。受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和愛爾蘭債務危機的雙重影響,歐元區股指波動較大,STOXX50 指數年末收于2601 點,分別較上年末和上季度末上漲0.85%和4.79%。

  (三)主要經濟體房地產市場走勢

  美國房地產市場復蘇乏力。上半年,美國首次購房優惠政策對現房銷售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房屋銷售量有所回升。但下半年隨著優惠政策的終結、失業率的高企,房屋銷售量迅速下降。美國商務部統計,到2010 年11 月份新屋銷售累計352 萬戶,同比下降14.9%。

  據全美不動產協會統計,2010年成屋銷售490.8萬戶,同比下降4.8%。房屋止贖率迅速上升,美國銀行業2010 年12 月取消了6.98 萬套住房的贖回權,全年房屋止贖總量105 萬套,超過上年91.8 萬套。

  歐洲房地產市場仍較低迷。受政府財政緊縮等因素影響,英國住房市場趨冷,12 月Halifax 房價指數環比下跌1.3%,該指數第四季度同比下跌1.6%。德國房地產市場供求和價格平穩。受債務危機影響,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等歐元區國家的房地產價格出現下跌。

  日本房地產價格走跌。在政府對節能型房屋進行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刺激下,11 月份日本房屋開工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6.8%,連續第六個月呈正增長。但受日本經濟疲弱的拖累,房地產價格持續走低。日本國土交通省統計,日本地價在過去一年內平均下跌超過3%。

  (四)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

  2010 年,經濟復蘇不均衡使各國貨幣政策呈明顯差異。主要經濟體央行繼續通過低息和加大量化寬松政策等手段刺激經濟增長,部分增長強勁和通脹壓力較大的國家則收緊了貨幣政策。

  為促進經濟和就業增長,美聯儲、歐央行、英格蘭銀行2010 年繼續將基準利率水平分別維持0-0.25%、1%和0.5%不變。11 月3 日,美聯儲宣布推出6000 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旨在支持經濟復蘇并使通脹率回升至目標水平,并在此后表示資產購買規模可能超過6000 億美元。10 月5 日,日本銀行時隔四年多重啟零利率政策,宣布將銀行間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從現行的0.1%降至0-0.1%,并推出了總額5 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計劃。12 月7 日,日本銀行表示將為國內106 家金融機構提供9983 億日元貸款,以刺激銀行業向實體經濟放貸。歐央行在量化寬松政策方面相對謹慎。為應對主權債務危機,歐央行等先后與希臘、愛爾蘭政府達成1100 億歐元和850億歐元的救助方案,并通過再融資操作、證券市場計劃等措施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英格蘭銀行也繼續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5%,并維持2000 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規模不變。

  部分經濟復蘇強勁、通脹壓力較大的經濟體逐步加快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印度、韓國、越南、智利、澳大利亞、瑞典等為抑制通脹相繼提高利率。為阻止投機資本大量流入和匯率持續過快升值,部分新興經濟體加強了資本流入管制和外匯市場干預。巴西宣布調高外國投資者購買本國證券的金融交易稅和國內銀行外匯頭寸的準備金要求,印尼央行宣布加強銀行業短期外債限額管理,并逐步提高銀行外匯資產準備金率,土耳其央行則通過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等手段抑制投機資本流入。

  (五)國際經濟形勢展望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復蘇仍將繼續,新興經濟體仍將引領全球經濟復蘇,但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仍較多。發達經濟體高失業和低增長狀況短期內難以明顯改觀,歐洲主權債風險、發達經濟體加強財政整頓也將影響外部需求回升。IMF 在2011 年1 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世界經濟的“雙速復蘇”仍在繼續,預計2011 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5%,相對2010 年10 月預測上調了約0.25 個百分點。

  其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有望繼續保持在6.5%的水平,比2010 年的7%略有放緩;發達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2.5%,考慮到2009 年經濟衰退的程度,這一增速仍然較低。

  專欄2: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最初由日本央行2001 年提出,是指在利率等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不再有效的情況下,央行通過購買國債、企業債券等方式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以刺激微觀經濟主體增加借貸和開支。

  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主要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相繼下調政策目標利率并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但經濟仍未有明顯起色,美日還面臨通貨緊縮的威脅。同時,危機后發達經濟體的公共債務和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寬松貨幣政策也有利于降低公共債務融資成本。因此,發達經濟體均不同程度使用或擴大了量化寬松政策。

  繼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截至2010 年3月,美聯儲實施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購買了總額超過1.7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國債,避免了金融市場崩潰。2010 年11 月3 日,美聯儲宣布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即在2011 年第二季度末之前再購買6000 億美元長期國債,約合每月購買750 億美元,并再次表示將把到期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所得用于國債再投資,以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同時決定繼續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的歷史最低水平。

  為遏制通貨緊縮和日元升值壓力,10 月5 日,日本銀行時隔4 年后決定重啟“零利率”政策,即將銀行間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從0.1%降至0-0.1%,同時還宣布了規模5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計劃,實質上加大了量化寬松政策力度。

  11月4日和12月2日,歐央行在貨幣政策例會后宣布繼續將主要再融資利率維持在1%不變。此外,歐央行還通過再融資操作、證券市場計劃等措施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歐央行行長特里謝還表示,對可能擴大政府債券購買計劃持開放態度,但否認歐央行實施的是量化寬松政策。截至12 月21日,歐央行已購買720億歐元政府債券。12 月9日,英格蘭銀行也宣布,將短期利率連續22個月維持在0.5%不變,并維持2000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規模不變。

  從效果看,貨幣當局購買政府債券,使投資者轉向公司債券和股票等風險資產,提高收益,產生財富效應,同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支持經濟復蘇和消除通縮風險發揮了一定作用。例如,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施后,美國信用利差收窄,消費者開支有所增加,就業狀況也有改善,表明國內經濟已有起色。但量化寬松政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經濟難題,反而可能加劇全球流動性泛濫和貨幣競爭性貶值的風險,并通過匯率和資本跨境流動渠道對新興經濟體等產生負面的溢出效應。

  市場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可能導致長期通脹預期上升有所擔心,事實上美聯儲正式宣布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后,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就已開始攀升。另外,市場對未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時機選擇可能給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也有擔憂。同時,發達經濟體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資產組合渠道、信息渠道和流動性渠道都有明顯的外溢效應,特別是釋放的大量流動性進入大宗商品市場和復蘇相對較快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了輸入型通貨膨脹和短期資本流入,給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壓力。2010 年8 月美聯儲釋放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信號后,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入大幅增長,導致貨幣升值和出現資產價格泡沫,增大了金融體系的風險。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出臺了資本管制和宏觀審慎措施,以維護金融穩定。發達國家加大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產生明顯的負面溢出效應,主要儲備貨幣發行經濟體應該實施負責任的政策,各國應共同致力于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形成幣值穩定、供應有序、總量可調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增強新興市場經濟體應對金融風險能力。

  目前中國經濟向好回升,加上市場容量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了資本流入的壓力。為應對資本流入,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局一方面加強外匯管理,另一方面主要采取總量對沖的措施,凍結外匯流入帶來的人民幣流動性,減少外匯資金流入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沖擊,此外也在研究將資本流入的管理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的框架。

  二、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2010 年,中國經濟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運行態勢總體良好。消費平穩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改善、對外貿易復蘇較快;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居民收入穩定增加,物價漲幅擴大。2010 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9.8 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3%,增速比上年高1.1 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3%,比上年高4.0 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831 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26 億美元。

  (一)消費平穩增長,投資結構改善,對外貿易快速恢復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國內消費需求保持穩定。2010 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 元,同比增長11.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同比增長1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第四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51.1%,比上季低0.5 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6 個百分點,居民投資意愿增強,消費意愿穩定、儲蓄意愿下降。2010 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 萬億元,同比增長18.4%,比上年高2.9 個百分點;實際同比增長14.8%,比上年低2.1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商品零售價格指數2010 年上漲3.1%,而上年為下降1.2%。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增速快于鄉村,增速差距基本保持穩定。2010 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4 萬億元,增長18.8%,實際增長15.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1 萬億元,增長16.1%,實際增長12.1%。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總體回落,但第三產業投資增速較高。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 萬億元,同比增長23.8%,比上年回落6.2 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9.5%,比上年低14.3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1 萬億元,同比增長24.5%,比上年低5.9 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 萬億元,同比增長19.7%,比上年回落7.6 個百分點。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城鎮投資分別增長22.8%、26.9%和26.2%,中部和西部投資增速明顯快于東部;分產業看,三次產業投資全年分別增長18.2%、23.2%和25.6%,第三產業投資增速明顯高于第一、二產業。全年城鎮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2.2 萬億元,同比增長23.1%。

  企業投資意愿較強,第四季度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設備投資和土建投資指數雖然較上季有所回落,但仍為2008 年以來的次高水平。進出口總額較快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貿易順差有所減少。2010年,進出口總額29728 億美元,同比增長34.7%,比上年高48.6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5779 億美元,同比增長31.3%,比上年高47.3個百分點;進口13948 億美元,同比增長38.7%,比上年高49.9 個百分點;實現順差1831 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26 億美元。出口產品結構改善推動外貿持續復蘇。2010 年,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0.9%和30.7%,分別比上年高44.2 個和40.0 個百分點。長期看,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中,美日歐仍是我國主要出口目的地,但份額呈下降趨勢,出口多元化格局日益強化。2010 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57.4 億美元,增長17.4%,比上年高20 個百分點。

  (二)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生產較快增長

  2010 年,第一產業增加值4.0 萬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8.6 萬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17.1 萬億元,增長9.5%。第一、二、三產業占GDP 比重分別為10.2%、46.8%、43.0%。

  第二產業占GDP 比重提高,對GDP 增長貢獻擴大。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全年糧食產量再獲豐收。2010 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780 萬噸,同比增長3.6%,其中豬肉產量5070 萬噸,增長3.7%。工業生產較快增長,企業盈利能力穩定。2010 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比上年高4.7 個百分點;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年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9%,比上年高0.2 個百分點。

  1-11 月,企業稅前銷售利潤率為6.22%,比上年高0.76 個百分點。第四季度中國人民銀行5000 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企業經營景氣指數連續七個季度攀升,達到71.3%,創2008 年一季度以來的新高。產成品庫存增多,存貨指數達50.3%,比上季高1.8 個百分點,比上年高 2.3 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穩定,企業盈利指數為61.1%,比上季高0.8 個百分點,比上年高3.4 個百分點。

  (三)價格上漲壓力較大

  2010年我國價格漲幅總體上延續了2009年下半年以來的回升態勢,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來價格上漲壓力明顯增大。從主要價格指標走勢看,在食品和居住價格不斷上漲的推動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逐季擴大,第四季度以來,非食品價格漲幅也有所上升;受基數效應前低后高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先漲后跌再漲走勢的影響,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不斷擴大,第三季度出現明顯回落,第四季度又有所反彈。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持續擴大。2010 年CPI 同比上漲3.3%,比上年高4 個百分點。各季度同比漲幅分別為2.2%、2.9%、3.5%和4.7%。從食品和非食品分類看,食品價格上漲7.2%,漲幅比上年高6.4 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4%,比上年高2.8 個百分點。從消費品和服務分類看,消費品價格上漲3.7%,比上年高4.3 個百分點;服務價格上漲2.0%,比上年高3.1 個百分點。

  生產價格上漲較快。2010 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5%,比上年高10.9 個百分點。各季度同比分別上漲5.2%、6.8%、4.5%和5.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6%,比上年高17.5個百分點。各季度同比分別上漲9.9%、11.7%、7.7%和9.1%。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監測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CGPI)上漲6.5%,比上年高11.5 個百分點。按商品用途分類看,CGPI 中投資品和消費品價格分別上漲6.7%和6.1%;按商品基本分類看,CGPI 中農產品(17.05,-0.13,-0.76%)、礦產品、煤油電價格和加工業產品同比分別上漲12.4%、13.8%、12.0%和3.8%。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高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2010 年,農產品生產價格(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上漲10.9%,比上年高13.3 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全年上漲2.9%,比上年高5.4 個百分點。

  進口價格漲幅高于出口價格漲幅。2010 年,進口價格同比上漲13.7%,比上年高27.0 個百分點;各季度分別同比上漲15.6%、18.7%、10.9%和9.8%。出口價格同比上漲2.4%,比上年高8.4 個百分點;各季度分別同比上漲-3.1%、1.6%、5.1%和5.8%。2010 年各季度,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當季平均價格分別環比上漲3.6%、-1.1%、-2.4%和11.8%,累計上漲12.0%;倫敦金屬交易所銅現貨當季平均價格分別環比上漲8.9%、-2.9%、3.0%和19.6%,累計上漲30.3%;倫敦金屬交易所鋁現貨當季平均價格分別環比上漲8.1%、-3.4%、-0.2%和12.4%,累計上漲17.1%。

  勞動報酬繼續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度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4%左右,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加快。其中,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增長快于城鎮國有經濟單位和城鎮其他經濟類型單位(不含私營企業)。

  GDP 縮減指數回升較快。2010 年我國GDP 為39.8 萬億元,增長10.3%,GDP 縮減指數(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 與按固定價格計算的GDP 的比率)變動率為5.8%,比上年高6.4 個百分點,比前三季度提高 0.7 個百分點。

  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啟動資源稅改革試點。6 月份,醞釀多年的資源稅改革在新疆開始試點,將原油、天然氣的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試點稅率為5%。推進資源稅改革,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反映資源性產品生產成本和資源稀缺程度,有利于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節能減排、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

  專欄3:通貨膨脹與貨幣

  現代經濟條件下,貨幣作為一般支付手段,其數量和流通速度反映了一定時點具有支付能力的社會總需求。在供給因素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一定時點貨幣量的多少大體反映了影響通貨膨脹程度的社會總需求水平。

  從實踐看,通脹與貨幣的關系較為復雜,我國M2 增速超出GDP 增速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在分析我國歷年積累起來的貨幣總量規模對通脹水平的影響時,必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首先,中長期內由于各國儲蓄率水平、融資結構、貨幣化進程以及供給面等因素的差異,貨幣對通脹水平的影響程度也有不同。我國居民儲蓄率高且以銀行儲蓄為主,融資結構上高度依賴銀行貸款,以及仍處于轉軌階段的貨幣化進程,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實際的貨幣需求以及貨幣與通脹的對應關系。其次,短期內宏觀經濟周期不同階段上市場主體消費和投資意愿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貨幣轉化為真實需求的速度,進而影響物價總水平。三是通脹水平除了與貨幣等需求拉動因素有關外,還與供給沖擊、成本推動、勞動生產率等供給因素密不可分。在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背景下,供給因素對通脹的影響值得關注。此外,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貨幣條件和通脹水平還會在多方面受到外部沖擊因素的影響。總的來看,貨幣偏多可能帶來通脹效應,但通脹并不完全由貨幣數量引起,還會受到預期變化、貨幣流通速度、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及其他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不能簡單地將廣義貨幣總量與GDP 相比較。例如,1980 年到2003 年期間我國M2/GDP 持續上升,從0.36 上升到1.64,但并未出現越來越嚴重的通脹問題,亞洲金融危機后的幾年甚至還徘徊在通縮邊緣。2003 年至2008 年我國M2/GDP 從1.64 下降至1.51,在此期間卻出現了流動性偏多、通脹壓力上升等現象。因此,必須結合多方面因素科學分析通脹的影響因素和形成機理。

  2008 年9 月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我國經濟受到較為嚴重的沖擊。在當時的嚴峻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政策取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地方政府信用支持下,貨幣信貸出現持續快速增長。總體看,這一時期貨幣信貸較快增長對提振信心、擴大內需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國經濟從2009 年一季度同比增長6.5%較快恢復到2010年前三季度10%以上的歷史趨勢水平。與此同時,隨著實體經濟需求的逐漸回升,價格總水平也相應回升。

  具體看本輪物價上漲,還與以下兩個因素密不可分。一是外部貨幣條件寬松的影響。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主要經濟體貨幣條件持續寬松,大量資金涌向增長較快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此外,美元等主要計價貨幣總體貶值,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2010年,以美元計價的我國進口價格平均上漲13.7%,出口價格平均上漲2.4%,輸入型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二是近年來在勞動力成本趨升以及資源價格改革等因素的推動下,影響物價上升的成本推動因素逐漸增強,導致農業、服務業等包含人工成本較高的商品價格出現較快上漲。

  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貨幣環境看,主要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狀態短期內難有根本改變,國內貨幣存量近年來增長較快;從經濟基本面看,支持未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較強,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較多,通脹預期上升較快,潛在的價格上漲等風險不容忽視。基于此,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應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總量適度、靈活調節、結構優化的要求,把控制物價較快上漲放在宏觀調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考慮前期貨幣存量增長較快的潛在風險和逆周期調節需要,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保持合理適度的利率水平,為穩定價格總水平、管理通脹預期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

  (四)財政收入增速較快,財政支出增幅回落

  2010 年,財政收入(不含債務收入)大幅提高,全國財政收入83080 億元,同比增長21.3%,比上年高9.6 個百分點;全國財政支出89575 億元,同比增長17.4%,比上年低4.5 個百分點。收支相抵,收入小于支出6495 億元,差額比上年減少1287 億元。

  從財政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73202 億元,同比增長23.0%,比上年高13.2 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4.1%,營業稅同比增長23.8%,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27.5%。從支出結構看,各項支出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教育支出12450 億元,占13.9%;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353 億元,占1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081 億元,占10.1%。從增速看,增長較快的有: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長30.7%、環境保護支出同比增長25.4%、國債利息支出同比增長23.7%。

  (五)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格局

  2010 年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格局,國際儲備資產繼續增長。前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2039 億美元,同比增長30%;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301 億美元,同比增長2%;國際儲備資產增加2860 億美元,增長7%。2010 年第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1023 億美元,按同比口徑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0 倍。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順差814 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39 億美元,收益順差140 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108 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52 億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246 億美元,證券投資凈流入141 億美元,其他投資凈流出245 億美元。

  截至2010 年9 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5464.5 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較上年末增長31.7%。

  其中,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為3694.4 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67.6%。從債務構成情況看,2010 年9 月末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中,貿易信貸占59.5%,貿易融資(如銀行為進出口貿易提供的信貸支持)占18.7%,二者合計占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的78.2%,主要與我國近年來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密切相關。

  (六)行業分析

  工業利潤增長較快,增速小幅回落。1-11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8828 億元,同比增長49.4%,增速比上年提高41.6個百分點,比1-8 月減緩5.7 個百分點。在39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8 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利潤下降。2010 年,39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8 個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煤電油運供求基本平衡。1-11 月,全國煤炭產量30.4億噸,同比增長15.5%;全社會貨運量289.1 億噸,同比增長14.8%。

  2010 年,全國發電量4141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3%;原油產量20301 萬噸,同比增長6.9%。

  1.房地產行業

  2010 年,隨著《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國發[2010]10 號,以下簡稱國發10 號文)等一系列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呈現回穩態勢,全國商品房銷售增幅回落,房價增幅趨緩,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增速隨之放慢。

  商品房銷售增幅回落。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幅自2009年年末快速回落,但2010 年9 月份后增幅略有回升。2010 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4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0.1%,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9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回落32 個百分點。2010 年,商品房銷售額5.3 萬億元,同比增長18.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4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回落57.2 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占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89.2%和83.8%,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銷售增幅大幅超過商品住宅銷售增幅。

  房屋銷售價格漲幅放緩。2010 年年初全國房價漲幅較高,國發10 號文出臺后房價漲幅逐步放緩。12 月份,全國70 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4%,漲幅比年內最高的4 月份縮小6.4 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3%,漲幅比年內最高的4 月份縮小1.1 個百分點。

  其中,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6%,環比上漲0.3%;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0%,環比上漲0.5%。

  開發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10 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4.8 萬億元,同比增長33.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3.2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提高17.1 個百分點。2010 年,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16.38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0.7%,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22.4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提高28.2 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4.10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8.4%,上年全年則為下降18.9%。

  房地產貸款余額增速回落。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房地產貸款余額增速自5 月份以來持續回落。截至2010 年年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9.35 萬億元,同比增長27.5%,增速比9 月末低 5.3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10.6 個百分點。其中,地產開發貸款余額8325.8 億元,同比增長24.7%,增速比9 月末低11.3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79.5 個百分點;房產開發貸款余額2.3 萬億元,同比增長23.0%,增速比9 月末高1.5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7.2 個百分點;購房貸款余額6.2 萬億元,同比增長29.7%,增速比9 月末低7.6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12.8 個百分點。2010 年年末,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0.5%。從貸款新增量看,2010 年全年新增房地產貸款2.0 萬億元,同比多增170 億元。但分月度看,同比多增集中在前五個月,6 月至12 月連續七個月當月新增均為同比少增。12 月當月新增房地產貸款746 億元,同比少增1148 億元。

  針對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根據1 月和4 月國務院辦公廳先后發布的《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國辦發[2010]4 號)和國發10 號文精神,9 月下旬,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相繼印發房地產市場相關調控政策。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于9 月29 日印發《關于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0]275 號),對貸款購買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貸款利率執行等作出明確的規定。房地產市場調控對房地產市場運行產生了一定作用。12 月10 日至12 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交通運輸行業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交通運輸業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交通運輸業發展加快,交通運輸“瓶頸”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交通運輸業投資快速增長,綜合運輸網絡初步形成。2010 年,全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27820 億元,同比增長19.5%;鐵路、道路、城市公共交通、水上和航空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2.5%、20.9%、16.1%、24.4%和46.3%。截至2010年底,全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8.4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 萬公里,新增3.3 萬公里。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預計達到9 萬公里,鐵路旅客列車運行速度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沿海港口基本建成煤、油、礦、箱、糧五大專業化運輸系統。民航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規模適當、功能完善的機場體系。

  交通運輸能力增強,但還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截止2010 年11月,全社會主要運輸方式完成客運量27.1 億人、旅客周轉量2176.5億人公里、貨運量27.8 億噸和貨物周轉量11954.5 億噸公里,2005年至2009 年年均分別增長12.7%、9.2%、11.0%和11.1%,客運量、貨運量、換算周轉量、運輸密度均居世界第一。但交通運輸業發展還面臨區域和城鄉之間發展差距仍比較大、大中城市間道路通過能力不足、部分區域交通擁堵、城市公共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等結構性問題,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程度和整體協作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針對交通運輸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應在保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規模和速度的基礎上,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建成并發揮效益,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五部分 貨幣政策趨勢

  一、我國宏觀經濟展望

  當前我國經濟繼續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進一步鞏固。從國際環境看,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急劇動蕩逐漸緩解,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2010 年外需對GDP 增長已恢復正向貢獻,較2009 年凈出口拖累GDP 增長近4 個百分點有明顯改善。預計2011 年仍將保持相對穩定的外需環境。從國內情況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存在較多有利條件。2011 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發展熱情較高,投資動力較強,前期出臺的振興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等政策措施和各項區域發展戰略正在發揮作用,加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消費升級和城鎮化都在發展過程中,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加大,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步伐加快,總體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能較為充足。

  2010 年,城鎮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9.1 萬億元,同比增長25.6%,增速處于較高水平。第四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對企業家、銀行家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主要指標較為平穩,總體仍處在較高的水平上。其中居民未來收入預期指數與上季基本持平,就業預期指數略有回落。企業家市場需求預期指數和國內訂單指數較上季分別提高0.4 個和0.1 個百分點,出口訂單預期指數有所回調。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還不明朗,加之受制于財政債務、企業和家庭去杠桿化等因素影響,復蘇進程仍將艱難曲折。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改善民生任務艱巨,需要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

  價格上行風險不容忽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貨幣條件總體相當寬松,主要經濟體將保持寬松貨幣條件刺激經濟的預期強烈,大量資金向經濟增長較快的新興經濟體流入。在流動性充裕的大背景下,隨著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容易形成持續的通脹預期,富余資金必然尋找各種途徑和出口。同時,受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及勞動年齡人口增長趨緩等因素影響,勞動力成本可能趨升,農產品、服務業等包含人工成本較高的商品價格上漲壓力加大,此外資源性產品價格也有待理順。結構性因素與通脹預期可能相互交織影響,加劇通貨膨脹壓力。中國人民銀行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對物價滿意度為1999 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居民未來物價預期指數升至81.7%,較上季提高了8.5 個百分點,預測下季度物價上漲的居民比例較上季提高了15.2 個百分點,預期未來房價上漲的居民占比也較上季再次上升6.8 個百分點。

  二、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穩健運行,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隨著直接融資比重的不斷提高,貸款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占比逐漸下降,在宏觀調控中需更加注重貨幣總量的預期引導作用,更加注重從社會融資總量的角度來衡量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強化市場配置資源功能,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2011 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 初步預期增長16%左右。

  專欄4:正確認識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1 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宏觀政策導向發生了一個重要變化。上一輪我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從1998 年開始的,當時是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克服國內的通貨緊縮趨勢,從之前從緊的貨幣政策轉而實行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此后穩健的貨幣政策一直延用到2007 年,其含義更加豐富,既包括防止通貨緊縮,也包括防止通貨膨脹。或者說,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保持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這十年的穩健貨幣政策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98-2002 年主要是防止通貨緊縮,2003-2007 年主要是防止通貨膨脹。穩健的貨幣政策比較有靈活性,有助于更加積極妥善地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通脹三者之間的關系。

  2011 年貨幣政策是從適度寬松轉向穩健,這也是我國在當前國際國內大環境下的正確選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極端動蕩狀態已經有所緩和,雖然發達經濟體復蘇較為緩慢且仍然不夠穩定,但總體上外需形勢有一些改善,我國經濟增長勢頭進一步鞏固,完全可以通過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貨幣政策回歸穩健有利于加強通脹預期管理,防范資產價格泡沫。當前內外部流動性較為充裕,通脹預期較強,通脹壓力較大,需要通過貨幣政策回歸穩健,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彰顯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脹的決心。貨幣政策及時回歸穩健更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有助于銀行調整信貸結構,有保有壓有扶有控,合理引導投資和消費行為,為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供平穩適度的貨幣環境。穩健的貨幣政策還有利于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資產規模和結構的調整,合理把握信貸投放力度、投向和節奏,控制風險資產,避免銀行體系風險進一步積累,促進金融機構穩健運營,提升風險抵御能力,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要正確把握當前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內涵。首先,要控制好貨幣總量。貨幣政策從適度寬松轉向穩健意味著以M2 為代表的貨幣供應總量增長應低于適度寬松時期,降至以往穩健貨幣政策階段的一般水平。只有貨幣供給總量回歸常態,才能實現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動性總閘門的要求。其次,要保持社會融資總量及貸款總量合理適度增長。近年來,我國金融結構多元化趨勢明顯,金融市場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直接融資比例明顯提高,商業銀行表外業務也對貸款表現出較大的替代作用。要更加重視從社會融資總量的角度來衡量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除人民幣貸款外,還包括企業發行債券和股票籌資、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等。

  社會融資總量調控應按滿足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正常需要掌握。銀行信貸作為社會融資總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要與實現社會經濟發展主要目標相吻合,特別要考慮經濟增長目標和通脹控制目標,從反危機特殊時期的非常態應對,轉向適度的增長。第三,要繼續優化信貸結構,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服務于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第四,要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高度重視和防范經濟較快發展中存在的流動性寬松、信貸投放較大等可能積累的順周期系統性風險隱患。

  為落實穩健貨幣政策要求,下一階段,人民銀行要繼續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和數量工具,同時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工具,按照中央關于加快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的總量調節與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結合起來,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配合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作用。

  一是繼續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流動的變化情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期限結構和操作力度,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把好流動性總閘門,促進貨幣信貸適度增長。加強對社會融資總量的監測與調節,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節奏。在滿足經濟發展合理資金需求的同時,保持有利于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適宜貨幣條件。

  二是加快構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配合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合力。按照中央關于構建逆周期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的總量調節與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結合起來,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這一措施基于銀行信貸增長偏離國民經濟所需適度水平的程度,同時考慮各金融機構的系統重要性程度和穩健性狀況,重在引導并激勵金融機構自我保持穩健和調整信貸投放,是一種具有正向激勵作用的有彈性的機制,有利于提高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流動性管理,促進信貸平穩適度增長,提升金融機構風險防范能力。

  三是引導金融機構把握好貸款投放進度和節奏,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要求,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科技自主創新等的金融支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引導更多的資金投向“三農”和中小企業,做好就業、助學、扶貧等金融服務。發展消費信貸,支持擴大內需。繼續做好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金融支持。密切關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存量和增量的變化情況,加強信貸風險預警提示。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推動房地產金融健康發展。

  四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利率杠桿在調節總需求、管理通脹預期中的作用。繼續培育貨幣市場基準利率,提升金融機構定價能力,根據“十二五”規劃總體要求和基礎條件,通過選擇具有硬約束的金融機構、逐步放開替代性金融產品價格等途徑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推動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創新。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拓寬人民幣流出和回流渠道。繼續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嚴厲打擊‘熱錢’等違法違規資金流入,密切監測跨境資金流動,切實防范風險。加快推進進出口核銷制度等貿易便利化改革,穩步推進資本項目管理改革。進一步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實現外匯儲備資產保值增值。改進管理方式,探索外匯主體監管、數據和系統整合以及非現場監管等,提升外匯管理有效性。

  五是繼續推動金融市場產品創新,保持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渠道,以產品創新為主推手,推動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斷完善金融市場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擴大在境內發債的境外主體范圍,積極、穩妥地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六是繼續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繼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改革,持續改進金融服務方式,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品質,切實履行大型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穩步推進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全面改進“三農”金融服務。繼續穩步推進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轉型,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快推進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

  此外,要進一步加強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著力推動改革和結構調整,提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放松投融資管制,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增強民營經濟活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更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