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焦炭期貨上市讀秒 最低保證金為合約價5%

2011年04月13日09:5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期貨推出 焦炭企業 期貨上市 焦炭價格 高爐煉鐵 焦炭市場 期貨公司 合約持倉 期貨合約 上市交易

繼鉛期貨推出之后,焦炭期貨的上市進程也進入了最后倒計時。

4月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的公告顯示,焦炭期貨合約將于4月15日起正式上市交易,各合約的掛盤基準價將于14日公布。

大商所總經理劉興強認為,此次我國率先在國際上推出焦炭期貨品種,有助于國內焦化行業增強國際市場話語權,同時整合國內外現貨市場的信息資源,實現內外聯動和相互融合。

事實上,囿于自身產業鏈條的局限,我國大量的獨立焦化廠受制于上游的煤炭企業和下游的鋼材企業的強勢地位,在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上都沒有話語權,企業的生存壓力很大。

山西一焦化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多數焦化企業的毛利率不足5%,更有大量企業尚在虧損。”新湖期貨焦炭分析師許民強亦表示,“我們調研時發現,許多焦化企業普遍每噸虧損約100元。焦炭期貨的上市,將有助于焦化企業的風險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焦炭期貨的上市,鋼材企業或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新湖期貨鋼材分析師方美娣表示,“鋼材企業此前已有螺紋鋼期貨,可以套保對沖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焦炭期貨的上市又可以控制上游原材料的風險。”

首個焦炭期貨合約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09年全國焦炭產量總計約為3.55億噸,其中90%為冶金焦炭,用于高爐煉鐵。

事實上,由于國內焦化行業長期產能分散,企業規模較小,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應有的優勢談判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據劉興強介紹,2008年價格波動導致的市場風險值就超過4400億元。

此外,目前我國大量的獨立焦化廠產業鏈條短,受制于上游的煤炭企業和下游的鋼材企業的強勢地位,在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上都沒有話語權,企業的生存壓力很大。許民強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焦化企業生存艱難,許多企業普遍每噸虧損約100元。焦炭期貨的上市將有助于焦化企業的風險控制。”

根據大商所公布的焦炭合約內容顯示,冶金焦炭的交易單位定為100噸/手,最小變動價位是1元/噸,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許民強表示,“以目前的焦炭現貨價格水平估算,期貨上市后的單位合約交易額將在20萬元左右。”

此外,為了控制投機,大商所規定焦炭合約單邊持倉大于5萬手時,期貨公司會員該合約持倉限額不得大于單邊持倉的25%。并且,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的焦炭合約一般月份限倉為2,400手。交割月前一月、交割月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將分別限倉為900手和300手。

焦炭期貨上市在即,記者從多家期貨公司獲悉,國內許多焦化企業表示“興趣濃厚”。

山西路鑫能源集團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目前正在做相應的準備。該人士表示,焦炭期貨對于焦化企業來說是一個“緩沖平臺”。“近些年來煤價的大幅上漲,帶來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以及鋼材市場的相對低迷導致的焦炭價格低迷,都嚴重擠壓了焦化企業的利潤空間。”

能否推出煤期貨

數據顯示,國內近九成的焦炭用于高爐煉鐵,從消費用途上的使得焦炭價格完全受制于鋼鐵行業的景氣程度。

前述路鑫能源的人士表示,以前焦炭市場信息嚴重不對稱,各焦化企業也都不注意“統一行動”,導致整個焦炭市場價格混亂。焦炭期貨的上市,則能讓市場價格更加透明,對焦炭企業來說是個“價格標桿”。“通過焦炭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可以對沖下游的風險。不過,要真正控制風險,還需要提供一些對產業鏈上游風險進行控制的工具,例如推出煤期貨。”

事實上,焦炭期貨的上市,作為產業鏈下游的鋼材企業或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資料顯示,焦炭是鋼材生產的主要原料,我國90%的焦炭用于高爐煉鐵。目前鋼鐵冶煉企業的焦鋼比在0.4(噸鋼消耗焦炭量),無論對自有焦化廠的鋼鐵企業,還是對焦炭全部外購的獨立鋼鐵廠,都會顯著影響其煉鐵成本和整體利潤。

劉興強表示,按當前的焦炭價格,焦鋼比0.4計,焦炭成本已占鋼坯成本的21%,焦炭價格波動對鋼廠經營利潤影響顯著,價格波動較大時很容易吃掉企業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焦炭期貨的推出,將實現鋼材企業上下游的雙向保值。

2009年螺紋鋼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鋼鐵行業實現了對下游產品的風險控制。劉興強認為,“焦炭期貨上市后,將為鋼鐵行業提供上游原料的保值工具,有助于構筑從生產到銷售的閉合保值鏈條。”

方美娣表示,焦炭與鋼材是產業鏈的上下游關系,焦炭期貨的推出,將與鋼材期貨合力,實現焦炭鋼材整個產業鏈聯動,有助于企業實現“全產業鏈”套保操作,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提升企業經營的靈活性。

責任編輯:NF052(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