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創業板造富速度直追主板
2011年,盡管股市羸弱,但是隨著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快速增加,創業板產生的富豪數量直追主板。數據顯示,在中國A股前1000名富豪中,主板產生的富豪有279人,中小板產生的富豪有496人,創業板產生的富豪有225人。而各自相對應的數字是:A股歷史有21年,目前上市公司有2286家;中小板歷史有7年歷史,目前上市公司有639家;創業板歷史有2年,目前上市公司有277家。
點評:創業板成為了創富板,這本在預料之中,但是如果這些創業板公司在大量創造富豪的同時,卻沒有給廣大中小投資者創造財富,甚至是損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那就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了。(賀 駿)
超募資金使用較好
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年三季報來看,截至9月30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已經實際使用超募資金300.4億元,占超募資金預計使用總額的59%,占超募資金總額的26.7%。兩百余家公司中,已經有216家上市公司(占比約80%)使用超募資金,其中大禹節水等幾家公司超募資金已經實際使用完畢,另外,銀江股份等8家公司超募資金使用比例超過80%。
截至10月26日,已經有239家公司(占上市公司總數的84.87%)披露了部分或全部超募資金預計的規劃用途;已公布預計使用用途的超募資金總計509.09億元,占超募資金總額的45.22%。僅有41家公司尚未披露如何使用超募資金,其中36家公司(占比88%)為今年上市的新公司,上市時間較短;已有21家公司對全部的超募資金做出了預計用途的安排,有110家公司超募資金預計使用比例超過50%。
點評:曾有報告指出,從相關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超募資金使用比例與創業板公司上市時間呈正相關性,2009年上市的36家公司超募資金使用比例已達到70%,使用情況較好。
綜上所述,報告認為,創業板上市公司沒有利用超募資金盲目投資擴張,而是在相關規則的指導下,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及實際生產經營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超募資金使用安排。(楊 萌)
“再融資”開閘
2011年11月18日,管理層宣布將啟動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債券的工作,并稱在發行對象數量、發行方式等方面均參照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有關規定。
根據安排,創業板公司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執行《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有關規定,所發行公司債券是公司依照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年以上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在發行對象數量、發行方式等方面參照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有關規定。發行對象數量不超過10名。此外,創業板公司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不進行公開轉讓,深交所將為這類債券提供一定的轉讓服務。
點評:緊隨非公開發行債券工作啟動之后,11月26日,向日葵和樂視網攜手推出非公開發行公司債的計劃,擬發行公司債6億元和4億元。新規成為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及時雨”。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創業板企業再融資不僅符合國際市場慣例,也是當前創業板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再融資并購重組和強制退市機制并重,這是創業板長期可持續的系統工程和中心工作。(于 南)
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不一
如果以“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為參考標準的話,根據2010年的年報數據,在當時創業板192家公司中,達到這一標準的是100家,這意味著還有近一半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速低于30%,其中增速低于10%的公司就有27家,占總數的14.06%;有15家公司還是負增長。
而從2011年公布的三季報來看,在271家創業板公司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的公司有119家,僅占43.9%,超過一半的公司營收增速低于30%。
從凈利潤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低于10%的公司有115家,占創業板271家公司的42.44%;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速為負的公司有78家,占28.78%;同比減少30%的公司就有41家,占15.13%;排名最末的當升科技、康芝藥業和荃銀高科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0%以上。
點評:由于創業板上市的很多公司創新能力不足,加之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額的“三高”問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越來越差。根據相關資訊統計, 2011年前三季度,在78家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中,當生科技以95%的負增長率高居業績下滑榜首。(楊 萌)
創業板市盈率下降
VC/PE投資回報率驟減
據CVSource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市的124家創業板公司中,有66家VC/PE背景的企業,涉及到105家VC/PE機構在今年退出,他們退出獲得的賬面回報為213.8億元,退出獲得的平均賬面回報率為8.42倍,而105家機構所投資額累計僅有30.4億元。雖然,從回報的賬面數額看,創投機構都喜獲豐收,不過與去年相比,今年VC/PE的退出倍數明顯低于去年,據據CVSource數據統計顯示,去年117家創業板公司中,有65家有VC/PE背景企業涉及到96家創投機構的退出回報率為11.17倍,退出賬面金額為229.7倍,累計投資金額25.5億元。
另外,在今年退出的VC/PE的機構中,回報率最大的前三家機構分別是誠信創投、上海科投和贏富泰克,他們投資高盟新材、萬達信息和北京君正三家上市公司獲得的賬面回報率分別為63.04倍、52.44倍和38.39倍。
點評: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今年退出的VC/PE倍數明顯低于去年,而造成這一結果的無非是當年全民PE的結果,由于當時的VC/PE機構都喜歡投Pre-IPO,給企業的投資估值很高,當面對資本市場低迷,創業板上市發行市盈率的降低,無疑都讓投資機構當年的沖動投資開始縮水。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隨著各項制度的健全,機構投資者投資開始變得理性,而盲目的高PE投資帶給機構的不是高回報,可能面臨的是虧損的局面。(夏 芳)
創業板市盈率仍偏高
wind數據顯示,根據創業板最新PE市盈率(下同)數據顯示,目前創業板個股中大禹節水的市盈率最高,為116.9977倍,而上市之初大禹節水的首發市盈率僅為53.85倍,其次,朗科科技、樂視網、冠昊生物等多家創業板公司目前的市盈率均在90倍以上。
盡管創業板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但比起一年前,創業板的腳步中多了些許沉穩。2010年,創業板整體發行市盈率是52.88倍,2011年上半年是43.13倍,今年6月,整體發行市盈率為29.63倍。創業板的市場估值體系正在趨于理性。
自從創業板推出后,非上市企業都希望以高達當年或上一年度凈利潤的20倍-30倍的價格轉讓。雖然這些被收購公司短期內并不具備上市條件,但只要自身稍有一點盈利基礎,就都希望通過引資等方式一路撐到創業板上市,以獲得超過90倍的市盈率,怎能甘心以低于20倍以下的價格“廉價”出手?但對于產業投資者來說,超過10倍市盈率的價格就很難接受了。
點評:目前創業板公司中,并非都是處于高速成長期的新、奇、特企業,更談不上高成長性,至多也只是傳統行業中子行業的佼佼者,至于它們未來能有多大的業績成長性,還要看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而非其本身的創造力。事實上,投資者真正需要的創業板股票,并不需要有多么強大的盈利能力,也不需要有多少年的經營背景,投資者需要的是一種概念,一個足以給投資者驚喜的想象空間。(楊 萌)
過半新股破發
自問世以來,創業板的新股破發就成了其難言之痛。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20日,創業板共有124家企業上市,而從12月20日的收盤價與發行價對比情況可以看出,共有68家公司跌破發行價,占所有公司總數的55%。
而從上述公司登陸創業板時間來看,多數破發公司集中在上半年,不過,即使在一片破發潮中,依舊有不少公司股價表現不俗,其中,7月6日登陸創業板的東寶生物和冠昊生物就是典型代表,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兩公司發行價分別為9元和18.2元,而截至12月20日,股價卻分別收于19.5元和51.25元,按此數字計算,兩公司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股價漲幅分別累計達到117%和182%。
點評:創業板的出臺曾經背負了股民的眾多期許,從一開始接連曝出的創富神話到神話破滅,整個過程之驚險、劇情之起伏不讓任何同檔期的大片,剛剛兩周歲的創業板成了破發板。從這些破發的新股中可以看出,其中不乏高發行價者,雖然一部分破發新股破發原因是處在大盤整體走低的背景下,難保已方一支獨秀,但糾其深層原因則在于,創業板在經歷了前期的狂熱之后,投資者已開始逐漸回歸理性,過高的發行價使得投資者不再熱捧,而市場的風險卻如影隨從,如果不能保證上市公司的持續高增長性,失去投資者也就不再是什么新鮮事情。(桂小筍)
年內156份
高管辭職公告出臺
作為上市公司的標志性人物,董監高管的去向一直是投資者緊密關注的目標,而創業板公司的董監高管任職情況卻應了一句俗語:青石板上炒豆子,熟一個蹦一個。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證券交易所創業板公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20日,共有156份離職公告出臺,而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全年,辭職公告還不到50份,而在2011年前三季度,離職公告則約有120份。
由這些數據的顯示情況可以看出,進入2011年以來,創業板公司董監高人員離職現象有增無減,而許多公司由于高管人員離職過多,致使管理層顯得頗為緊張,不得不緊急使在任高管身兼數職。而有資料顯示,在創業板面市的兩年時間里,大多數創業板上市公司都經歷了高管離職。
點評:有人形容創業板高管離職行為如同“有人星夜赴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按常理解釋,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獲得大筆融資之后,奮斗多年的高管們理應趁此良機大展拳腳,將公司帶入新的高峰,然而,幾乎所有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們卻都選擇了“功成身退”,有評論人士認為,高管們的隱退,不外乎是為了已方套現做鋪墊,巨額的收益面前,我們不期望以單薄的“自律”來要求高管們置利益于不顧,但是,如何更好地約束或引導高管層的穩定,卻是行業所有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桂小筍)
新研股份創PE記錄
2011年1月7日,新疆機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研股份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發行股票106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25.9%;每股發行價69.98元,共募集資金約7.4億元。新研股份上市恰逢A股IPO的市盈率泡沫達到頂點,其150.82倍的發行市盈率創下A股歷史最高紀錄;上市首日更是上漲52.36%,以106.62元/股的價格收盤。此后,新股泡沫日漸縮小,發行市盈率開始逐漸下滑。
點評:自從創業板誕生,在資本市場上就創造了無數個造富神話,企業家上市后一夜暴富的現象時有發生,于是創業板公司在多方機構的打造下帶著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募集資金走上創業板的舞臺。而“三高”下的創業板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洗禮中飽經滄桑,隨著制度建設的加強,創業板市盈率比上市之初有了很大的改變,從平均70多倍的市盈率一路下滑,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在45倍左右,新研股份成為創業板公司中市盈率最高的一家公司,并創下IPO發行PE之最。(夏 芳)
創業板退市意見稿引爭議
于2011年11月28日出臺的《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意見征求稿》(下稱《意見征求稿》)為一場即將在歲末上演的大討論拉開了序幕。
作為“完善”,《意見征求稿》在此前11項退市條件的基礎上,增加了兩項制度: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以及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于面值,即創業板公司在最近36個月內累計收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三次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
不僅如此,《意見征求稿》還指出,為避免創業板公司暫停上市以后通過各種調節財務指標的方式規避退市,擬完善創業板公司恢復上市的審核標準,對暫停上市公司恢復上市的財務標準,參照首次公開發行和再融資的計算方法,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作為盈利判斷標準,同時,不支持暫停上市公司通過借殼方式恢復上市;而為避免存在退市風險的創業板公司與主板、中小企業板被實施“*ST”的公司相混同,創業板將不再實施現行的“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方式。此外,《意見征求稿》還縮短了現行部分退市條件的退市時間,以求加快退市速度。
點評:對于《意見征求稿》,輿論的態度顯然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新規加強了動態監管力度,增強了投機行為的風險;也有人認為,不可能有公司3年被警告3次,由此可見新規還沒有涉及到問題的本質,例如公司資金使用狀況、財務標準、虛假信息披露……
不論如何,我們應該看到的是,距12月初組織專家、學者、機構等代表召開創業板退市制度研討會后,12月19日,有關部門再度召集就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進行探討。管理層的舉動向人們展現了其改革創業板退市制度嚴謹的態度和堅定的決心。
但與此同時,我們不應忘記的是,改革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初衷源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三高超募問題,而這絕非憑借退市制度的一己之力可以實現,而某些層面,例如著力展開對入市制度的改革亦已刻不容緩。(于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