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卡沒丟巨款“飛”了
誰該為“克隆卡”盜刷埋單?
卡未離身,596萬元巨款不翼而飛。廣州商人朱女士做夢都沒想到,近兩年來不斷見諸報端的噩夢,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來自廣東省銀監、公安部門的信息顯示,2011年以來,克隆銀行卡盜取存款已成為一大經濟犯罪類型,已形成從生產銷售側錄設備、竊取信息、制作偽卡到套現的黑色產業鏈。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盜刷普遍遭遇舉證難,誰該為“克隆卡”盜刷埋單?
“穿越時空”:銀行卡頻頻被盜刷
“當時我感覺到了什么叫做‘魂飛魄散’。”受害人朱女士說。
7月中旬,朱女士到銀行ATM機取現,連續兩次操作均未成功。朱女士以為是ATM機出現故障,當時手機正好沒電。等回到家充電開機后,接連收到來自發卡銀行的7條短信,顯示其名下2張銀行借記卡從POS機刷卡消費了596萬元。這是近年來廣州地區被盜刷數額最大的克隆銀行卡案件。
廣東省銀監局、廣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接到朱女士報案后,銀聯立即凍結相關賬戶,迅速鎖定克隆卡盜刷地點——廣州市個體工商戶胡某在“總統數碼港”的商鋪安裝的POS機。警方后抓獲犯罪嫌疑人8人,繳回涉案銀行卡15張,損失資金全部堵截。
廣東省銀監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工農建中四家國有銀行廣東省分行涉及克隆銀行卡的投訴達1280件,涉及金額2919萬元。與2010年相比分別增長9倍和5.7倍;2012年仍呈高發態勢。
廣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經濟犯罪發案量最高的就是銀行卡犯罪。其中,克隆銀行卡犯罪去年315宗,是2010年的近4倍。克隆卡犯罪的作案手法并不復雜,一是卡被復制,二是密碼被竊取。目前國內通用的銀行磁條卡,由于技術落后、幾秒鐘即可復制,大多數國家陸續淘汰,升級為無法復制的芯片IC卡。
在特約商戶的POS機上,特別是高檔餐飲、酒店、娛樂場所以及房地產售樓部等大額交易場所,也會出現“內鬼”作案。甚至有不法分子專門培訓,根據持卡人在密碼器鍵盤操作的姿勢動作,推測還原密碼。
“從把信息輸入電腦,到重新寫入一張磁條卡,只需幾十秒鐘。”辦案人員說,而讀卡器等設備在網上或電子市場都可輕易買到,一整套設備只需8000多元。
防交易風險:安全性更高的IC卡為何推廣難?
廣東省銀監局的調查顯示,磁條卡技術門檻低,而芯片IC卡目前沒有任何復制手段。歐美、東南亞國家和臺灣地區都已陸續完成IC卡改造,我國大陸仍是克隆卡犯罪的多發地。
根據銀監會和中國銀聯等文件,我國將在2015年以前普及芯片卡。但是,調查發現,盡管一些銀行稱正在積極推廣IC卡,但在銀行營業廳,很少見到實質性行動。
“由于生意往來賬款數額比較大,我特別跟銀行客戶經理提到克隆卡問題,對方只是強調說白金卡是最高級別VIP,‘有先進偵測系統’,但就是不推廣IC卡。”廣州市民劉女士說。
中國銀聯有關人士說,目前全國發行的銀行卡約有31億張,一張IC卡制作成本30元左右。即使一半是“休眠卡”持卡人自動放棄,也涉及費用五六百億元。“國家規定,換卡不能收工本費,這筆費用由銀行承擔。這筆錢分攤到幾十家銀行,應當成本減少很多。”
一位國有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更換IC卡問題上,因為前期的改造成本高、技術難度相對較大,所以銀行普遍存在“搭便車”的想法,指望別人先做。
盜刷遭遇舉證難,密碼泄露誰之責?
廣州的邱女士前不久因信用卡被盜刷,向公安機關報案。多方證據顯示,在澳門消費的是一名香港居民。法院經審理判決,銀行與邱女士各承擔50%的損失。理由是銀行接受了非法復制的銀行卡交易,未盡到謹慎審查義務;而邱女士沒有保管好密碼,沒有證據證明密碼是由于銀行原因泄露的。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克隆卡盜刷案的爭議焦點多數集中在密碼泄露的責任上。由于持卡人很難證明密碼泄露不是自己的責任,在法院判決中經常得不到支持,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當前的司法判決中存在天平傾向于銀行的現象,”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民安說,“當前克隆卡犯罪情況猖獗。根據侵權法,銀行有責任采取措施保護用戶的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