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編者按:研究機構認為,未來3年移動支付市場將保持持續快速發展,2014年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3850億元,用戶增至3.87億戶。預計2015年移動支付將成為中國主流的支付手段。
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已經吸引第三方支付企業、銀行等機構紛紛布局。在多方磨刀霍霍,搶食“蛋糕”的新形勢下,移動支付市場如何演變?會出現哪些運營模式?在這場激烈的爭奪戰中,誰將會掌握主導權?帶著諸多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對該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希望能為讀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手機如今不再是單純的通訊工具,而是向著移動消費平臺演變,其中的支付環節產生了巨大的商機。
近期第三方支付企業和銀行均在跑馬圈地、動作頻頻,一場移動支付市場爭奪戰一觸即發。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和銀行再次站在了媒體的聚光燈下。
第三方紛推移動支付
近年來,移動支付市場保持快速發展。研究機構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趨勢預測2011~2014》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迅速,全年交易額規模達到742億元,同比增長67.8%;移動支付用戶數同比增長26.4%至1.87億戶;預計未來3年移動支付市場將保持快速發展,2014年交易規模將達到3850億元,用戶數將達到3.87億戶。
從國際經驗來看,移動支付是大勢所趨。德勤在《2012~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趨勢與展望》的報告中表示,2015年移動支付將成為中國主流的支付手段;雖然移動支付的技術在我國才起步不久,但移動支付市場的誘人前景已促使第三方支付企業(包括銀聯)、銀行和移動運營商紛紛布局。
對于專注支付業務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來說,進入移動支付領域具有技術上的優勢。8月17日,中國銀聯與三星電子簽署移動支付合作備忘錄,宣布三星GALAXY S Ⅲ手機已具備近場支付功能,置入集成銀聯安全支付芯片的手機卡后,可同時支持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
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表示,移動支付是重要的創新支付方式,銀聯與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等各方共同推廣移動支付業務,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發展。
除了銀聯,其他民營第三方支付企業近期也是動作頻頻,7月份各公司的移動支付創新業務密集推出。
7月19日,易寶支付宣布與南方航空公司合作,推出通過撥打手機實現信用卡“無卡支付”(EPOS)購機票服務;7月20日,騰訊旗下的財付通宣布在江蘇省推出手機充值加油卡服務;7月31日,支付寶則推出了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NFC)、定位服務(LBS)等技術的新客戶端,用戶雙方可以“觸碰”手機自動填寫支付寶賬號,提升支付速度。
易寶支付高級副總裁余晨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移動支付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近場支付,即把手機變成信用卡,像移動運營商、銀聯的支付主要是近場支付;第二種是把手機變成互聯網終端進行遠程支付,實際上是互聯網交易的延伸,目前大多數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移動支付屬于這種模式。
對于這兩種模式,德勤的報告認為,目前遠程支付的發展相對較成熟,如手機支付寶等,移動電子商務成交量、移動支付金額都在攀升;而近場支付的發展相對緩慢,以金融機構、運營商的城市商業試點推進為主。
余晨表示,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遠程支付服務是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來的,比如,一些商旅客戶有隨時隨地購買機票的需求,而手機支付的即時性、隨身性正好契合這一點,于是酒店、飛機票的手機支付業務應運而生。
余晨認為,隨著各行各業的電子化程度不斷加深,未來第三方支付企業在移動支付領域上還有很多客戶需求可以挖掘,例如保險行業的交保費業務,以后也能通過移動支付來完成。
銀行借道移動支付
對于擁有傳統線下支付和清算優勢的銀行來說,自然也不甘于將移動支付這塊“蛋糕”拱手相讓。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由于移動支付產品能夠衍生出信用消費等盈利性服務,而且能增加客戶覆蓋面,因此一些股份制銀行十分重視。
浦發銀行在移動支付業務上的探索受到市場關注。記者從浦發銀行了解到,該行和中國移動已達成戰略合作,合作模式有三種:一是,浦發銀行可在中移動的一些網點辦理部分銀行業務,實現雙方渠道共享;二是,浦發銀行在為新客戶開立賬戶時,利用手機話費信息作為客戶授信的參考,當場即可給予客戶1000元限額的即時小額授信;三是,在近場支付方面,中國移動與浦發銀行已經成功合作研發出首款NFC手機,在NFC手機尚未普及之前,浦發銀行采用了掛墜卡和貼片卡(小卡)模式作為過渡方案。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浦發銀行和中國移動的第一種合作模式其實是銀行借助移動的營業廳,實現營業網點的延伸,這有利于銀行增加客戶的覆蓋面。浦發銀行移動金融部副總經理薛建華對記者表示,客戶可通過部分移動營業廳的浦發銀行自助設備辦理取現、存款、繳費、充值、浦發信用卡還款等多項業務。
對于第二、第三種合作模式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情況,薛建華表示,客戶通過浦發銀行的各個圈存渠道將授信額度圈存到其電子現金賬戶,并可以在全國近94萬臺具備銀聯“QuickPass 閃付”標識的POS機上刷卡消費。該業務于去年推出后,發卡量呈逐月上升趨勢,截至今年7月末,該行累計發行中國移動浦發聯名卡小卡11.6萬張;另外,截至今年6月末,聯名卡的貸記賬戶累計消費3.58億元,其中6月份卡均交易918元,平均單筆消費金額約為34元。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也看好移動支付業務的前景,7月底他在倫敦奧運“中國商業日”論壇上表示,移動金融將迎來爆炸式增長,中國的年輕人和中小微型企業將首先成為移動金融的主要服務群體;移動支付技術發展迅速,有力地支持了移動金融的發展,信用卡和手機將來會合二為一。
銀行主導地位難撼動
然而,第三方支付和銀行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是業內無法回避的話題。雙方對于誰在移動支付業務中占據主導地位,以及雙方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如何,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詮釋。
德勤的調查報告顯示,有21.37%的移動支付業內的受訪者認為,到2015年銀行將會主導移動支付產業,而認為銀聯和第三方支付機構主導產業發展的分別為16.96%和15.86%。
對此,薛建華表示,銀行在支付行業中的地位不可撼動,首先,法律不允許非金融機構吸收存款,必須通過銀行系統進行支付清算,因此商業銀行的支付清算職能不可替代;第二,銀行具備了強大的電子平臺和清算設施,在安全處理、安全認證方面的技術實力相當雄厚;第三,商業銀行信用體系建設比較成熟,對商戶和消費者的信用有更好的掌握,能夠保證交易資金的安全。
薛建華表示,商業銀行在某些服務領域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競爭,會改變了商業銀行對整個電子支付市場的理念和格局,但同時也會提升銀行行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余晨則表示,銀行提供的是最底層的資金轉接服務,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的更多是應用型服務,銀行的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的服務不在同一個層面;當然,銀行也站在強勢的一方,如果銀行不提供轉接接口,支付公司沒有一家能夠開展支付業務。
不過,余晨也表示,雖然都是做支付,但第三方支付企業可以通過發現商家的需求,提供增值服務,拓展更多的商戶。
雖然在某些領域存在競爭,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與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合作能促進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薛建華也承認,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客戶服務、商戶拓展維護、體制機制、行業細分等領域均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行業主管合伙人王鵬程則認為,銀行主導的商業模式以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為主,可以整合利用現有的金融網絡、清算系統、客戶及商戶資源;第三方支付在用戶和線上商戶資源上具有優勢,但線下商戶資源不足。
“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會使得整個電子支付體系更加豐富和有效率。”薛建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