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3年投資市場迎重大轉折 是黃金資產配置元年
2013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投資市場迎來了一個重大轉折,人們開始質疑所有的的資產,不再在股票、外匯、債券、黃金、地產等領域保持某種一致,每個人都醞釀著自己的主見和觀點。
問題的關鍵點也正在這里,當投資市場陷入了既冷靜又混沌的時刻,新一輪的資產革命或許正在迎來春天。在春風的暖意當中,投資者復辟式的資產配置邏輯開始萌芽。
股市、債市、房產、外匯、黃金,誰會保持原有的吸引力并有所發揮?
2000年至2010年,美國廣義貨幣年增長率跟美國股票交易總額的增長情況基本一致,廣義貨幣增長較快的時候,美國股票交易總額就會幾乎同步放大,反之則同步縮小。但2011年,美國廣義貨幣增長率達到7.62%,股票交易總額則基本持平,僅比2010年增長0.1%。這在近十年歷史當中從未出現過,廣義貨幣的增長已經不能帶動股票市場的交易量。
2000年至現在,美國十年期綜合國債收益率已經從當時的6%下降到目前的1.6%。中國等從規模性、持續性購買轉變為階段性、有拋有買;美國費城聯儲主席普羅索日前表示,美聯儲資產購買行動成效不大,成本問題更嚴重,美聯儲應該在失業率回落至6.5%的門檻前停止購買美國國債。
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自去年7月份觸底后至今未創新低,并出現了美聯儲宣布購入美國國債之后其收益率反而升高的情況。美聯儲去年12月12日推出QE4,具體為在原有每個月購買400億美元MBS基礎上,再購買450億美元美國國債。這對于國債市場來說應該是一個利好,但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消息公布之后并未持續走弱,債市遭到拋售,收益率反而開始上升。
至于更多的債券投資基金市場,對美國國債的擔憂早就開始了。2011年2月,美國最大的債券投資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出清了所持有的全部美國國債,并在3月份賣空了國債市場。
單就美國市場而言,廣義貨幣的增加并未給股票的交易量帶來增長,美聯儲繼續購入國債的行動和預期也并未持續壓低國債收益率。這說明投資者對美國市場態度已經開始轉變。縱然流動性過剩,其資金寧愿以現金的形式存在,也不再以格式化的模式進入股票和債券市場。另一組數據證實了我的觀點,截至去年12月5日,美國銀行業現金存款總額增長8.7%,達到了創紀錄的9.17萬億美元。
房地產市場是比較復雜的,在歐美國家,房地產市場跟失業率一樣受到重視,因為這意味著支持率和選票。在其他國家也不可忽視,因為房地產關系到政府利益和經濟增長。拿歐洲來說,德國是房地產市場比較典型的成功者,經濟高速發展,但房價并未出現泡沫,甚至十年未漲,投機甚少,未分流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
值得警惕的是,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德國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異動,擁有更多現金的德國人開始買房,區域內就業人口也在相對的流入德國。在慕尼黑主要城區中心,一套87平方米的公寓月租金高達4800歐元。德國各地已經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抗議活動,以表示對房租暴漲的不滿。
另一方面歐債危機的主要國家西班牙等房價還在探底,西班牙研究與顧問機構RR de Acua &Asociados預計,馬德里、巴塞羅拉和其他大城市的房價將再度下降30%,持續下跌到2018年。標普等公司也有同樣的預期。
美國房地產市場有所好轉,但在經過了次貸危機之后,房地產市場的需求無法靠信貸市場來繼續支撐,其長期向好的趨勢也非常之緩慢。
因此,全球房地產市場吸引資金的能力是非常復雜的,國際投資者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去分析和參與復雜的地產配置。就2013年以及今后幾年來說,全球房地產市場對資金流動和投資者對資產配置的再選擇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
最后需要關注的是外匯和大宗商品市場。
外匯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資金池,這個池子因流動性和基數最大而備受大資金和投資者青睞。就中國市場而言,外匯市場的空間正在啟動。2011年中國外匯市場交易量達到14.2萬億美元,日均成交581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4倍。這還是在外匯市場并未放開的情況之下。但外匯市場的配置主要還是以現金為主,全球對外匯市場的長線儲備型投資并無太多變動因素,短線投機又跟即時消息有關,外匯市場保持2012年交易格局的概率較大。
商品市場重點談談黃金。在原油金融市場并未啟動的情況下,中國黃金期貨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成交量已經位列全球第四。如果光從量方面來看,加上現貨延期市場的交易量,中國黃金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
黃金市場未來最大的風險有兩個,一是美聯儲的加息,二是其他市場對其的資金分流。而這兩個風險正是筆者看好其走勢的關鍵入口。
由于對黃金市場的關注需要聯系到外匯市場,尤其是美元市場,美聯儲的舉動對金價的短期影響比較關鍵。美聯儲負債表自2012年初就開始停滯,美聯儲體系內的基礎貨幣反而是下降的,至2012年10月依然保持在2.8萬億下方,這也是為什么金價會在這期間沒有繼續走強的一個重要原因。美聯儲實際上制造了自2011年末至2012年10月份左右美聯儲體系內的緊縮。但市場并未對這一狀況形成歷史依據。
拋開金本位解體和地緣政治等因素,1971年至1980間金價暴漲超5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股市和債券市場的低迷。1971年至1980年美國股票市場的指數幾乎停滯;1979年美國在一些債務上甚至構成了違約。黃金市場長達二十年的熊市是從1980年美國股票市場的復蘇開始的。美國股票市場指數在經歷了十年的沉寂之后,自1980年開始,迎來了長達二十年的增長期,至2000年,美國股票市場指數在1980年的基礎上已經翻了一倍多。
1980年至2000年美國的M2從2萬億漲到了7萬億,金價卻走出了一輪大熊市。足以看出,影響金價的短期因素可以歸結到貨幣市場,但長期來看,股市和債券市場對其的影響更大,因為這關系到資金的長遠去向。
從本輪十年期牛市來看,黃金市場自2000年開始的漲幅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試想,如果中國沒有加入WTO、對全球經濟市場的影響沒有持續放大、新興市場的發展沒有大幅刺激美元的需求和流動性、中國黃金市場沒有開放,國際黃金價格這十年會怎么走?
2002年中國黃金市場正式開放之后,從年消費100多噸直接飆升至目前的800噸;上海黃金交易所自2002年成立至今,年交易量量從42噸漲到了2011年的7248噸。所以說2000年至今國際黃金市場市場的大牛市離不開中國因素。這并不是說僅僅是因為中國的黃金需求推動了全球金價,而是中國的開放給全球資產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更多的資金出現了新的選擇,諸多針對黃金市場的專業投資基金成立,對黃金需求形成了更大的支撐。
從2013半年開始,大國開始慎用貨幣政策,美國陷入債務、赤字、開支等危機,按照歐盟和德國等的預測,歐元區恢復健康至少在五年以上,中國等國家債務也不小。新興市場對通脹的呼聲得到了重視,各央行不敢輕易動用貨幣政策。一些諸如日本等國央行不堪政府壓力采取的激進措施只能導致其股票等市場的泡沫,無法從全球性的產能過剩當中有效刺激出口,重振其經濟難上加難。縱觀全球,整個市場重新面臨因信用債務問題以及產能過剩、經濟增長乏力等帶來的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漫長低迷。
黃金價格重新進入了如同1972年至1980年時的資產對比優勢,但這種觀念的形成不光需要股市、債市等風險的加劇來刺激,更需要黃金市場本身價格調整來奠定基礎。目前看,黃金價格十年來的年平均漲幅并未超過20%,稍稍跑贏了貨幣發行量而已,不存在透支或超漲行情,也并未明顯的超出十年間諸多資產的漲幅。
國際金價2011和2012兩年間的平均漲幅還不足10%,這種調整就更加奠定了黃金的成本優勢,也就是說十年來黃金價格的上漲并未將現在的入市投資成本無限抬高,跟其他資產的成本不相上下。
當然,投資者決不能除了黃金拋售所有資產,也不能不關注其他資產而只買入黃金。黃金不是投資者的全部,也不是消費者的全部,它只是未來資產配置當中唯一不可或缺的部分。只要在可用資產配置當中黃金資產不高于30%,其價格風險不足為慮。
黃金在這一期間的價格走勢并不會受各國加息等拖累太久,其主要依賴是全球投資者對資產配置模式的轉移和變革。如果預言金價在這一期間上漲五倍,我認為并非是非理性預測。
(財經專欄作家 黃金外匯市場觀察員 肖磊) (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分析屬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