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都市女報刊登了《濟南女大學生求職受挫精神分裂》一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記者從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獲悉,一項對山東6000名大學生的心理調查顯示,約有12%的大學生曾動過自殺的念頭。與5年前的調查相比,就業壓力上升成為導致大學生易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首要因素。
這一數據來自于日前針對山東十多所高校、6000多名大學生所做的調查。在導致大學生心理疾病的誘因中,就業、人際關系、情感排在前三位。
調查還顯示,四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最嚴重,而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主因是日益激烈的就業壓力。一半學生感到就業前途迷茫,沒有目標,只有8.3%的同學對未來有明確目標且充滿信心。而5年前的調查顯示,大一新生初入校門、無法適應大學校園生活才是大學生的主要問題。
該中心主治醫師王愛芳指出,資料顯示,自殺事件多集中于兩個高峰期,一是2月到4月,一是9月到10月。上個月,一名剛畢業的學生小王墜樓身亡。原因是剛在一家公司找到工作的她,實習一個月一直不適應,想逃避。而去年4月份,某高校更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有4人自殺。
王愛芳說,春季是學生學習壓力驟然加大的季節,在環境突然改變的情況下,行為易失控。尤其是臨畢業時,多數學生當年考上大學的喜悅被就業難的現實粉碎,一些人在重壓下難免出現心理問題,不同程度地患上抑郁癥等精神疾病。
大學生心理問題緣何多發
山東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李主任說,調查顯示,在駐濟高校中,每所高校幾乎每年都有3到5名大學生因心理疾病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療。而包括跳樓等行為在內的大學生自殺現象更是讓高校防不勝防。“對一般心理問題若不及時調節和疏導,就可能導致嚴重心理障礙。”李主任說,學校的心理教育與咨詢有別于社會上的專業心理咨詢,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有些學生成績差、逃課違紀、有暴力傾向,漸漸被師生孤立,最初的心理問題如果無人幫助任其發展,后果將不堪設想。
山東大學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張伯全介紹,兩類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碰到的人生問題,容易“出事”。一是特別爭強好勝、追求完美的學生,就業期望值太高,如果與現實反差大,容易產生挫敗感。二是性格內向的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很強,情感輕易不外露。
濟南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老師萬生彩說,來咨詢的同學每天有4個左右,全年大約有八九百人。真正有需求的人,卻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張伯全說,一般的大學都開設了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方面的課程,但從事相關指導的人員太少。與發達國家平均每1000名大學生就有一名專職心理輔導員相比,中國每5000名大學生還不到一名,且許多心理輔導員其實是普通輔導員,不具備專業輔導的能力。
濟南市精神衛生中心主治醫師王秀芳認為,學校應采用就業指導與心理普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心理普查找出問題學生,然后進行針對性指導。與同齡人相比,高學歷人群的成功欲望更加強烈。無論是父母、學校還是社會,都鼓勵學生要學習知識、考出高分,很少顧上學生的性格、情感和意志的培養。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家庭、學校和社會也成了象牙塔里自殺悲劇頻發的推手。(來源:都市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