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任務艱巨,制定醫改新方案的組織架構有望“升級”。
記者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級協調工作小組”(以下簡稱“醫改協調小組”)有關人士處獲悉,由16部委組成的醫改協調小組或將“換陣”,即醫改協調小組組長由國務院一名副總理親任。同時,可能新增添四名副組長,由發改委、衛生、財政、人保部四個與醫改相關的關鍵性部門的部級官員擔任。
業界人士分析,此舉或將加快日前醫改方案意見稿的討論進程。10月14日,經過兩年醞釀的新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對外公布后,引發各相關行業和公眾的激烈討論。
“提高醫改小組規格,有助于加強協調和溝通。”上述人士分析,國務院高層領導親任組長不僅體現了國家對涉及民生的醫改新方案的重視,也有利于統籌各方意見和利益。
據悉,新添四位副組長還未最后確定,還存在調整的可能性。
醫改協調小組或“換陣”
由于醫改涉及復雜的社會主體和利益,建立高層次協調機制成為新方案制定的首要命題。
2006年6月30日,國務院常委會議決定成立由國家發改委和衛生部牽頭、14部委(后增添到16部委)組成的醫改協調小組,并由當時的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和衛生部部長高強組成“雙組長”格局。根據國務院要求,醫改協調小組負責研究醫改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
醫改協調小組成立后,隨即組成了4個專題小組,就醫院體制改革、醫保體制、藥品流通體制和衛生投入機制四個方面,分赴20多個省市專題調研。
在公眾期盼中,2007年1月,由衛生部主導制訂的一份醫改新方案初稿,經媒體披露后引發來自各界的爭論和質疑。
“各方對方案初稿存在很大爭議,包括協調小組內部。”上述人士表示,這么多部門“坐在一起”討論醫改,如何協調方方面面的利益成為關鍵。此間業內人士分析,公眾熱盼新方案公布的時間表一拖再拖,也證實了協調利益的難度。
為了尋求更科學合理的醫改路徑,決策者們決定吸收更廣泛的社會意見。
同年3月,衛生部高層透露,醫改協調小組“平行”委托了6個機構(后增加到9個)擬定醫改備選方案。此后,部門之間的不同看法,通過9個非官方的備選方案中的不同觀點展現出來。
歷經3年的新醫改討論,路徑爭議是顯現的,而背后是利益調整之爭。
最大的利益之爭來源于部門。按現行中國行政機構體系,與衛生相關的部門,窄口算有衛生、發改委、財政、勞動保障、藥監局等,而寬口算竟達十幾個如教育、農業、民政。
“各部門意見不統一,難以協調,需要國務院更高層面出來統籌。”上述人士分析,之前醫改協調小組組長為部級層次,作為平級機構,出門協調其他部門“不夠有力度”。
因此,國務院一位副總理親任協調小組組長,有望解決上述協調難題。同時,據該人士透露,鑒于衛生、發改委、財政和人保部跟衛生改革的“相關性強”,這四部部級官員可能會出任協調小組副組長。
“但是否新添四位副組長,還未最后確認。”該人士稱。
重調新醫改方案?
各方利益和部門協調之難,直接體現在日前公布的新醫改方案中。
10月14日,醫改協調小組正式對外公布新醫改征求意見稿,并稱在一個月期內,社會各界可以對方案內容表達觀點。
13000多字的新醫改方案全文甫一亮相,即刻引發了廣泛討論。輿論稱之為“專、澀、繞”,之前參與醫改討論的專家們也表示“看不懂”。
“方案最大特點是調和了各方意見。”一位參與醫改政策制定的有關專家對本報記者分析,公眾之所以“看不懂”,在于方案以捏合方式出籠,各利益主體在方案里各寫一段,以求各自訴求都有所體現。
因此,在醫改專家們看來,方案內容前后矛盾、某些改革思路模棱兩可。同時,醫改的關鍵性體制改革路徑尚未清晰。
其中,如何管辦分立?如何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如何規范公立醫院運行機制等與公立醫院改革等醫療服務體制方面的改革,并未給出明晰方向。甚至,在方案前后表述不一致,也令業內感到困惑。
“最重要的部分是要把‘管辦分開’明晰出來,不然,很難有公平的監管環境。”10月25日,在由全國工商聯召開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座談會上,億仁投資集團主席孫啟銀稱,方案對如何管辦分開語焉不詳,給地方操作留下了很大口子。作為民營醫院代表,孫啟銀希望通過全國工商聯渠道,向醫改協調小組反映“要對關鍵性醫改領域給出明晰的政策安排。”
與此同時,醫改專家們也看到,醫療服務體制改革方面中的另一個話題,即“如何構建醫療市場格局”,在方案中也出現前后模糊的表達,如“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和“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兩種不同口徑的表述令人無所適從。
“如果是公立為主導,意味著非公立醫療機構為輔,這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市場的指導思想又是相違背的。”北師大醫改方案執筆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股昕表示。
不僅是關鍵性改革環節沒能給出政策路徑,而一些比較明確詳細的寫入醫改方案的政策措施,也引來相關方的質疑。
其中,爭議最大的是新方案中對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的制度設想。
按照該設想,國家統一制定和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按照一定原則。為了保證“基本藥物”能夠生產和使用,于之相應的生產體系,基本藥物制定統一價格,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并采取“強制”措施規定各級醫院使用。
對此供應體系,各方質疑為“準統購統銷”模式,擔心這種回歸計劃色彩的改革思路將帶來更多體制弊病,而“基本藥物”究竟能解決多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也存在疑問。
“新醫改方案存在重新調整的可能性。”上述醫改協調小組人士表示,鑒于各方對方案爭議頗大,征求意見后方案有可能做出新的調整。“即便是衛生部門內部,對方案也存在著不同看法,一方認為局部調整即可,另一方認為需要重新進行大的修訂。”(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左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