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0醫事盤點:中國醫療改革進"深水區"(圖)

2010年12月30日13:5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醫療改革 醫療糾紛 血荒 醫患關系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強。

2010年是醫改承前啟后的重要一年,健康領域熱點頻出。一年來,本版圍繞百姓關注的話題,先后推出了“美麗的陷阱”、“優生優育路在何方”、“養生熱的冷思考”、“13億人如何養老”、“關注心理健康”、“醫療糾紛如何處理”、“中藥走出國門”、“青春期教育”、“解剖兒童看病難”、“直擊抗生素濫用”、“艾滋病防治深度觀察”等一系列深度報道,引起較大反響。

時值年終,我們對2010年健康領域的大事進行一次梳理,希望能給廣大讀者帶來一些回味和思考。——編者

醫改進入“深水區”

事件回放: 2月23日,衛生部等五部委《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出臺,選定16個城市作為國家聯系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

12月3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印發,明確將放寬社會辦醫條件,社會辦醫療機構將與公立醫院在準入、醫保、稅收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鼓勵醫生流動。

12月9日、14日,國辦《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連續出臺,旨在規范基本藥物的采購機制及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償機制,最大限度地擠干藥品的價格水分,打破“以藥養醫”機制,建立長效補償機制。目前,全國已有5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均價下降30%左右。

點評:

今年以來,醫改進入“深水區”。所謂“深水區”,是指那些利益格局錯綜復雜而又關系全局的關鍵區域。

醫改是一場考量政府執政能力的民生大戲。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指標不斷攀升,社會事業發展卻相對滯后,經濟與社會“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局面長期存在。在當前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型、社會結構深度調整的階段,醫療衛生領域的弊端日益顯現,改革已勢在必行。

改革不合理的體制機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讓百姓從“看病難、看病貴”中解脫出來,殊為不易。醫改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既要堅持政府主導,又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既要注重公平,又要兼顧效率。在改革初期,政府首先要著力解決公平問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基本需求。眼下,這場民生大戲剛剛開演,人民群眾就是觀眾。觀眾滿意了,演出才算成功。

醫生連續被刺

事件回放:6月10日、11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連續發生兩起醫務人員被刺案件,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被襲;6月21日、22日,湖北省兩名醫生被刺。

點評:

近年來,醫生被害事件、醫療糾紛、惡性醫鬧事件日益增多,部分患者維權呈現暴力化傾向,引起社會各界的憂慮。醫生是救人的職業,醫患關系本應是最親密的關系。但是,中國的醫患關系為什么如此緊張,甚至屢屢出現劍拔弩張的狀況?

很多人認為,看病就是“消費”,只要花了錢,就應該治好病。如果治不好,醫生就是“圖財害命”。他們往往難以接受人財兩空的結果,很容易產生過激反應。從長遠來看,只有從制度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才能堵住醫院這個社會矛盾噴發的“火山口”,讓醫患關系重新回歸理性。

8月5日至26日,本版推出“醫療糾紛如何處理”系列報道,就醫療糾紛維權暴力化、醫療事故鑒定、醫療官司、第三方調解機制進行調查,為醫療糾紛提供解決思路。

“超級細菌”現身

事件回放: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了3例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的病例。其中1名老年攜帶者已經死亡,但其主要死因為晚期肺癌。專家介紹說,這種細菌俗稱“超級細菌”,對臨床常用的大多數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短期之內沒有對付這種細菌的辦法。

點評:

“超級細菌”乍聽是“外來物種”,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對它的產生貢獻了一份“力量”,那就是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幫助人類戰勝病菌;另一方面,它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把“超級細菌”釋放出來了。我國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不容樂觀,平均每人一年使用大輸液的量為8瓶,醫生給病人上“三素一湯”(抗生素、維生素、激素、葡萄糖)是家常便飯。

抗生素濫用是由藥企、醫生、醫院共同制造的,當然也離不開患者的錯誤觀念。只有切斷利益鏈條,才能從源頭上遏制“超級細菌”。

11月11日至25日,本版推出了“直擊抗生素濫用”系列報道,對抗生素的濫用現狀、原因、出路進行了報道。

遭遇“血荒”

事件回放:10月底,青島、南京、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血庫告急,昆明更是出現10年來最嚴重血庫告急,引發了各界關注,被稱為“血荒”現象。為此,衛生部部長陳竺帶頭獻血,廣大醫務人員積極響應。11月初,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認為,用血緊張不是“血荒”,內地臨床血液供應的情況已快速好轉。

點評:

血庫告急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只不過今年獻血人更少了,以至于獻血量不夠用了。我國獻血人群90%都是農民工和大學生,為什么大部分人不愿意獻血呢?原因很簡單,很多人擔心獻血會感染疾病。這說明,獻血的基本常識還未得到普及,公眾的健康素養有待提高。

公眾對獻血疑慮重重,有關部門缺乏有效的回應,也是引發“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把公眾的獻血熱情引導好、保護好,才是告別“血荒”的治本之策。否則,明年“血荒”未必不會卷土重來。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