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南京的遺傳工程專家近日宣布,今年下半年一批轉基因豬將出生,這些豬能夠為人體器官移植提供可用器官,以彌補供體短缺。
南京醫科大學的專家說,豬器官異種移植有望在兩到三年內應用于臨床實驗,具體時間的長短要取決于需要移植的器官。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戴一凡教授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首先我們希望能在大概兩年內將豬的眼角膜和皮膚運用于臨床試驗。而像心臟、腎臟及肝臟等大型器官可能需要花費近五年時間。”
戴教授說,豬的器官需要進行基因改造以適應人體,并且在嚴格的衛生監控下,它們不會帶菌。
研究者首先要從普通豬身上取出一些體細胞,并對會引起人體免疫排斥的基因進行修飾,修飾以后再把它轉到細胞中去,讓這種被修飾過的基因取代掉它體內原來的基因。
近十年來戴教授一直在研究對豬進行這種“基因敲除”,以避免移植引起的人體超急性免疫排斥。他在這方面的研究論文曾多次發表在《科學》《自然生物科技》等權威期刊上。
去年他從美國回國,今年年初幾千萬個基因改造豬的冷凍細胞也已經運到南京。
戴教授說,他的研究團隊已經開始在克隆這種基因改造豬。“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小豬出生后立刻將它們和豬媽媽分開,然后在無菌環境里養大它們。”
“它們還將通過一系列檢疫,才能被應用于器官移植。”
戴教授的同事趙子建教授提出,作為人體器官的替代品,未來豬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將有望降低費用。
“舉例來說,一個基因改造豬的角膜大概只需要1500美元,也就是人民幣1萬元左右。不過,這只是角膜的價格,不包括移植手術的費用。”趙子建說。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婁晉寧所長將戴一凡及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評價為中國在此方面的“重大突破”。
他表示:“其他國家在此領域已經有重大突破,有些甚至已經培育出可供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進行器官移植的豬。現在我們也追趕上了他們的步伐。”
婁所長認為,把動物器官用于人體移植是生物工程的發展方向,而豬正是進行這種異體器官移植的最佳選擇。
在全世界特別是中國,太多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和很少的自愿捐獻供體使得人體器官移植的狀況令人憂心。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有150萬人等待進行器官移植,但供體只有約一萬,還不到需求量的百分之一。
婁所長表示,造成這種供求間巨大差距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逝者保持身體完好觀念的堅持,“而且這不是一時能夠扭轉的觀念”。
科學家表示,他們現在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就是如何使人體長期甚至永久不排斥所移植入的豬器官。婁所長說:“現在可以確定的是,移植后人體不會出現急性排斥反應。所以下一步研究的關鍵就是長期兼容性。”
他還指出,在實施臨床實驗前,需要建造好養殖基地,爭取一年可以培育出幾百頭這種基因改造豬。
但與此同時,一些醫生也表示出了他們的擔憂。他們認為,理論上的可行不代表臨床上的一定成功。
南京鼓樓醫院丁義濤醫生就指出:“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敲除相關基因可以解決人體排斥的問題,但是不得不承認,人體跟動物還是不同的,而且,在猴子身上實驗成功,在人身上不一定也能成功。”
此外,他還提出了疑慮:“它們會不會給人體帶來未知的病毒和疾病?”(王愛華 鄧敏 孔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