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國家質檢總局近期公布對瓶(桶)裝飲用水質量抽查結果,其中六種飲用水被檢出含有高濃度的致癌物“溴酸鹽”。“溴酸鹽“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后,我國才制定了飲用水“新國標”,規定“溴酸鹽”含量最高不超過0.01mg/L,“溴酸鹽”含量這個隱藏多年的行業“秘密”浮出水面。
養豬普遍使用“瘦肉精”,這是行業“秘密”;牙膏中含有可能致癌的“三氯生”,這也是行業“秘密”;而飲用水含有高濃度的致癌物“溴酸鹽”,這還是行業秘密。不知道跟人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還有多少“秘密”,更不知道這些“秘密”何時才能被曝光
面對如此亂象,我們不得不反問一句:“如果連天天喝的飲用水都無法保障安全,人們還能相信什么?”
此次公布的飲用水質量抽查結果,內蒙古“景友”沙漠優質水居然榜上有名,實在讓人費解。這種環繞多重光環,迅速“躥紅”的“純天然沙漠水”卻是“致癌水”,實實在在地給新國標潑了一盆冷水,也將飲用水開發亂象打回了原形。
從“瘦肉精”事件以來,不難總結出一個規則,但凡某產品出了問題,一定是企業違規操作,一定是監管部門檢驗能力有限,一定是消費者呼吁企業要講誠信,這“三個一定”幾乎成了負面新聞的范本,也讓生產者、監管者和消費者三方的關系變得越發微妙。
很顯然,生產者不是為了對消費者負責,監管者也不是為了促進企業安全健康發展,消費者對其他兩方都不信任,最后的結果就是,三方互相指責,這就是當下市場經濟之亂象。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致癌水”不會是最后的行業“秘密”,如果這種亂象不改變,更多的行業“秘密”將浮出水面。(作者:北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