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而江蘇省血液中心則要求等量,同血型,同血種。據梁文飚介紹,在江蘇各地,由于血液緊張的情況不一樣,“處理這個事情的靈活程度也不一樣”。
即使在同一個地方,“靈活程度”也可能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在湖南長沙,在醫院等著做手術的高燕就碰上這種情況。醫院讓高燕組織親友獻血400毫升,并沒有說明血型,但隨后血站工作人員卻拒絕讓高燕的兩位親戚獻血。“親戚是B型血,血站說現在他們缺的是A型和O型。”高燕女兒說。
另一個更復雜的問題是,如果一個病人,或其配偶和直系親屬已經擁有無償獻血證,那么在用血緊張時,其親友是否需要再次參加互助獻血?
80后北京人劉永杰曾兩次無償獻血,至今累計獻血400毫升。他記得獻血之后,獻血車上的工作人員不僅交給他一本紅色的無償獻血證,還提醒說以后他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可以根據不同條件“免費用血”。
但今年春節過后,劉永杰的母親在北京住院準備做手術時,大夫卻告訴他,“以前的無償獻血證都沒用了,現在我們沒有血,你要再去獻血。”
根據《獻血法》規定,目前全國各地都為無償獻血者、其配偶和直系親屬制定了不同比例的免費用血政策。但在互助獻血制度之下,“免費用血”卻走入了尷尬的境地。
在上海大夫鮑宇克看來,無償獻血證解決的只是費用問題。“比方說你可以免費用1000毫升血,但我現在沒有血,怎么給你呢?你以前獻過10000毫升也不行,必須再獻一次,我才給你優先發血。”上海血液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認同這種看法,并直言“我們不可能顧及每一個獻血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