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成了家又有了孩子,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已不能適應家鄉的生活。信息時報記者 朱元斌 攝
已適應不了家鄉生活 返鄉大軍愿再闖廣東
在前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就過去一年間有多少農民工在城市地區失去了工作、被迫返鄉的問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1.3億外出農民工中,總量來看有15.3%,大約有2000萬的農民工由于經濟不景氣失去工作或者還沒有找到工作就返鄉了。
這些人回去后還會回來嗎?記者在湖南、廣西、江西等三大勞務輸出省份調查了解到,大部分返鄉大軍或因已無法適應家鄉的務農生活,或因當地企業薪酬遠低于廣東水平,節后已紛紛提前返回珠三角尋找機會。
調查地:百色市務工地:珠三角
廣西:未出現勞動力大量滯留現象
沒有想象的那么悲觀 回去的人大多回來了
一場覆蓋整個經濟體的金融風暴,讓包括廣西在內的勞務輸出大省節前提早出現返鄉大潮,其中近50%的人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給當地政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當下的就業壓力之下,節后他們會如期返回珠三角務工嗎?記者經過深入的采訪調查,數據和問卷顯示,“事情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悲觀。”
停產或裁員返鄉占37%
“今年下半年,沿海外向型企業生產出口受到一定影響,廣西出現較為明顯的務工人員回流現象,但是,事情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悲觀。”百色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培訓就業科科長農紅兵說,節前百色市對回流務工人員數據進行10日一報,農歷年廿八最后一報顯示,百色市返鄉人口13.432萬,自廣東返鄉的9.358萬,其中正常返鄉過節的8.3987萬,占了大多數。
大部分失業者樂觀以待
“因企業停產或裁員返鄉的有5萬余人,占了37%,這一數據在廣西各地都相差無幾。”農紅兵說,整個右江區流動外出務工人數在95萬人左右,常年人數60萬左右,如果下面各縣都在37%,那么整個右江區勞動部門的壓力應該都很大。不過,在調查數據中他們也看到了樂觀的一面,“調查過程中,有11萬多人有再出去務工的打算,這說明他們對珠三角等經濟受創的地區和未來重新找到工作都比較樂觀;而因為內地企業本身就有因為薪資水平低缺乏勞動力的現象,所以即使有滯留的剩余勞動力也完全有能力消化掉。”
1月30日,平果縣汽車客運站,記者碰到了正準備乘車返回東莞的周華林。他在東莞一家電子廠當保安,年前一個月工廠停工,春節回家前工廠宣布破產,他也失了業,由于下半年工廠效益不好,他懷揣積攢的3000元只身回到老家。幸運的是,在老鄉介紹下,他又在廣州花都找到一份保安工作。“我們都比較樂觀,雖然環境不好,我們還是想去廣東。”傍著朋友的肩膀,他說道。在平果客運站內,記者隨機采訪了二十幾名乘車返回東莞、深圳、中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的外來工,他們有的工廠停工,只發放基本的生活費;有的已經失業,準備重新尋找機會。困難當前,但記者看到,他們臉上都有著直面壓力、積極樂觀的神情。
在平果縣客運站負一樓大廳,擠滿了待發的外出務工者,他們有的拖家帶口,有的朋友相伴,無一例外都攜帶著大包小包,里面有春夏衣物、過節的粽子臘肉等,一副遠行的模樣。“外出乘客最多的時候是初五、初六,每天客運站發往廣州、東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的大巴車有200班左右,日送人數超過萬人,與往年并沒有什么不同。”客運站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留下來還是繼續出去
年初七晚9時,前幾天還熱熱鬧鬧的百色火車站內空蕩蕩的,等候昆明-廣州列車的旅客只有寥寥百人,“乘客最多的時段已經過去,前兩天的幾趟臨客已經送走了五六萬人。”一名乘務員告訴記者,與往年一樣,這批乘客前往廣州、佛山、肇慶的務工人員占據大多數。
“百色市留鄉的有大概2萬人,與往年相比,這是一個正常的數據,而且我覺得這兩萬人在這一個月內還是會主動走出去,因為很多人已經不習慣家鄉的生活”,農紅兵說。“留鄉無出路打工沒前途”,在這趟列車的9號車廂,25歲的李榮英向記者感嘆,他們這批年輕人已經習慣了外面世界的生活,適應不了家鄉的農耕勞作,留在家鄉沒有什么出路。但是他也感覺到了,打工始終也沒有什么前途,“我們別無選擇,沒有學歷,只能做些體力活,吃青春飯,等待出頭的機會。”采訪中,有李榮英這樣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一直在進城與返鄉之間猶豫、掙扎。
多管齊下安置返鄉勞動力
“其實內地企業也缺乏勞動力,但七八百元的月薪水平難與和珠三角抗衡,勞動力最后都流出去了。”農紅兵說,現在看來,當地沒有出現大量勞動力滯留的現象,“返鄉潮”也沒有明顯影響到當地的就業壓力。其實金融風暴也影響到了內地企業,有些企業也出現了停工現象,但是目前百色市節前已經有16家企業復工,解決了1.44萬名待崗人員上崗問題,解決小部分滯留的勞動力。
雖然滯留勞動力只是小部分,但當地企業還是積極主動消化,當地政府也采取各項措施推進就業。“我們年后會深入鄉鎮開展‘春風行動’,對返鄉務工人員進行就業職業技能培訓;還將結合工業園區建設、重大項目建設和單位用工崗位增加等,安置返鄉勞動力就業。”農紅兵說。
調查地:邵陽市務工地:珠三角
湖南:1/3外出務工者提早返鄉
薪資待遇更具誘惑力 青壯年仍然首選南下
湖南是向廣東輸出勞動力最多的省份之一,并因此形成春運“節前看廣州、節后看三陽”的說法,這里的“三陽”是指的就是湖南勞動力輸出人數較多的邵陽、衡陽、益陽3個地級城市。
在春節法定假日的最后一天,初六,記者登上N580次邵陽-廣州列車,體驗了一把擠火車返工的熱烈氣氛。根據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的統計,全市200萬以上外出務工人員中,去年因金融海嘯提前返鄉的超過50萬。但記者調查發現,這部分返鄉人員節后大多選擇了重新回流以珠三角為主的經濟發達地區。
去年7月起出現返鄉潮
邵陽市地處湘西南邊陲,人口750萬,在湖南省14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去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該市350多萬農業人口中有144萬多人外出務工,務工地點多選擇珠三角地區。“這144萬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僅僅是邵陽市的農業人口,如果再加上城市戶籍人員外出務工人員,整個地區的外出務工人數肯定超過了200萬人”,邵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村就業服務科科長姚遠向記者表示道。
從去年7月開始,受金融風暴影響,邵陽下轄的九縣(含一個縣級市)三區陸續出現農民工提前返鄉的情況,7月~12月的半年時間里,經勞動保障部門統計的提前返鄉外出務工人員就達到了53萬余人,占到了農業人口外出務工人員的1/3。據了解,類似這樣轄區農業人口1/3以上外出打工、金融風暴后約1/3外出打工人群提前返鄉的比例,從鄉鎮到區縣,再到地級市都普遍存在。
金融海嘯席卷基層鄉村
楓林村是在邵陽市北塔區茶元頭鄉一個最基層建制的農業村落,村民對于金融海嘯的感受直接來自外出務工的親人。該村1700多名農業人口中,有將近800人在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務工。若在平常,村里都是一些老人和留守兒童。一場金融海嘯,改變了這一切,超過半數以上的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沒到農歷臘月就回到了家鄉,或百無聊賴的等待機會,或重新走向了本已不多的田間地頭、蔬果大棚。
“我們這些被迫從廣東提前返鄉的打工者中,有的是廠里‘放了長假’,有的廠子干脆就倒閉關停了。在東莞這樣生活費用高昂的城市,我們沒法在當地等待機會出現,只能先回來再說。”今年28歲的張麗本來和老公在東莞經營一家小型快遞公司。金融海嘯發生后,經歷了一番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沖擊后,小快遞公司難以為繼,不得不暫時歇業,受雇于她的5名親戚、老鄉也跟著她,在去年10月份回到了老家邵陽,而且短時間內似乎難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南下依然是青壯年首選
有幸繼續留在珠三角工作的仍占主流,今年春運期間,邵陽南下廣州、東去上海的火車票依然非常搶手。在原有兩班正點車次前往廣州、肇慶的基礎上,節后邵陽-廣州的臨客又增加了兩個班次。即便這樣,一票難求的情況在邵陽依然普遍存在。
記者在邵陽火車站售票大廳看到,為了能早點回到珠三角地區,大年初四開始,終點或經停廣州的4個班次列車就已一票難求。作為始發站的邵陽,與座位票等價的站票全部售罄。“這個春節,我們過得并不安生,一直在盯著廣東的就業信息。”張麗說,在她和老公看來,珠三角比長三角距離家鄉近,老鄉朋友又多,依然是他們節后外出務工的首選。
像張麗這樣節后繼續南下尋找機會的,在姚遠的統計中,所占比例超過了50%以上。“我們去年7月開始在進行提前返鄉人員調查的同時,已按照國家要求給予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并鼓勵本地企業吸納他們就業,但大多數返鄉人員還是認為廣東、上海等地的薪資待遇更具誘惑力。很多人在離開企業時已明確表示,一旦工廠復工,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回去’”,姚遠表示道。
數字
邵陽近半農業人口外出務工
邵陽市地處湘西南邊陲,人口750萬,在湖南省14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去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該市350多萬農業人口中有144萬多人外出務工,務工地點多選擇珠三角地區。
去年7月開始,受金融海嘯影響,邵陽下轄的九縣(含一個縣級市)三區陸續出現農民工提前返鄉的情況,7月~12月的半年時間里,經勞動保障部門統計的提前返鄉外出務工人員就達到了53萬余人,占到了農業人口外出務工人員的1/3。據了解,類似這樣轄區農業人口1/3以上外出打工、金融風暴后約1/3外出打工人群提前返鄉的比例,從鄉鎮到區縣,再到地級市都普遍存在。(信息時報)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黃鵬王道斌 黃艷(署名除外) 專題責編 王靜 江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