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過后,淮北平原又是火光沖天。盡管當地政府三令五申不允許農民燒麥茬,卻屢禁不止。政府要求保護環境,凈化空氣,而農民卻有著十分現實的考慮:不燒,怎么播種!
6月25日,由于連續幾天焚燒麥茬,河南省永城市街頭煙霧彌漫,一位女士戴著口罩和墨鏡出行。
麥茬焚燒后,河南省永城市侯嶺鄉韓莊村村民開始播種玉米。
永城市李寨鎮的一位村民抬著種子分揀機,準備播種黃豆。
永城市新橋鄉,一個孩子和家人一起在自家麥地里滅火。
燒麥茬的這幾天,濃煙滾滾,河南省永城市侯嶺鄉韓莊村幾位村民只有躲在屋里閑聊。
焚燒麥茬時,被燒著的楊樹有的已枯死。
6月23日晚間,安徽省濉溪縣百善鎮程松園子村,程家旺夫妻倆拿著掃帚、鐵叉在村子北邊自家4畝菜園邊,死守著鄰居家燒麥茬的大火別燒壞自己地里種植的豆角和玉米。直到近處的大火把半米高的麥茬化為灰燼,才放心的回家。
“以前家家戶戶都貼著地皮割麥子,打好的麥秸垛起來,留著冬天喂牲口,你讓他燒他也不干。現在人工揮鐮割麥的現象也逐漸消失,在外打工的算算回家割幾畝麥子還不如打工劃算。所以,就是老人看著收割機割,然后把麥子拉回家。收割機主為了省油,保護機器,只愿意淺淺地割割麥頭。剩下的麥茬有半米高,而接著就要秋種,不燒吧,既不能耕,又無法耩。再說了,那么高的麥茬也不可能再花力氣割掉,更不能等著自然腐爛再耕種,最好的辦法就是一燒了之。”程家旺無奈的說。
“還有一個原因,現在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都很高,對牛、馬、驢的倚賴性大大降低,前幾年幾乎家家戶戶都養些牲口,現在一個村里很難見到幾頭牛,對秸桿飼料的需求就少。而且隨著農民大量進城,壯勞力留在村里的很少,家里一般都是老弱病殘,養一些大牲畜就不太現實。”
麥收接近尾聲,令淮北平原各地政府頭疼的事又出來了,四處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遮天蔽日。甚至影響到機場、高速公路的運行,一些城市如江蘇徐州,安徽淮北、宿州,河南永城等更是連續數日籠罩在煙霧之中,市民怨聲載道。盡管當地政府三令五申不允許農民燒麥茬,甚至組織干部到田間地頭日夜看管,然而燒麥茬的事卻屢禁不止。政府要求保護環境,凈化空氣,而等待播種的農民卻有著十分現實的考慮:燒,是無奈之舉;不燒,卻無法播種!
6月23日上午,江蘇省徐州市中心淮海路上能見度低于100米。在金鷹購物廣場上班的一位張姓員工戴著口罩說:“呼吸困難、透不過氣,昨天晚上就有這樣的現象,整整一夜煙霧都沒散去。”晨練回家的劉老漢說:“從21日下午就感覺到全城彌漫著濃煙,昨晚半夜醒來,明顯能聞到燒麥茬的味道,煙熏火燎的,一直不敢打開門窗通風。今早在街上看到,好多送孩子上學、上班的人大都戴上口罩、墨鏡,我們晨練的時間都比以前縮短了許多,就連藥店的眼藥水都比以前賣得多。”
火燒麥茬不止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到不便,農民也因此遭受不少損失。
6月21日,安徽省淮北市劉橋鎮,麥茬地里的火勢更大更猛,路過此處的人都捂著鼻子,不停地咳嗽。“前幾天風很大,火焰躥了一二十米高,人在幾十米外都覺得烤得慌。這都是已經長了五六年的樹了,就這樣被大火燒死,太可惜了。”趕大集的張老漢指著一棵直徑七八公分的楊樹說。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河南省永城市侯嶺鄉十八里村的趙學齡燒自己麥地的麥茬時,沒有注意風向,鄰居家幾十畝地的小麥還沒有收割,眼看著火就要燒到別人的麥田里,自己可賠不起,怎么辦?只好把襯衣脫下拍打,火反而著的更加猛烈,急得他對著村里喊救火、救命。村里人也都在自家麥田里忙著收割,一時半會兒也來不了,情急之下,趙學齡在自家麥茬地里打滾,火是撲滅了,他身上的皮膚燒傷了三分之二,花了幾千元錢,在家里躺了三個月。現在鄰里們一燒麥茬,就開玩笑說:“燒麥茬,還是找十八里村的趙學齡在行,能把自己給燒著。”
與永城市相鄰的夏邑縣各個鄉鎮都掛出禁燒麥茬的宣傳條幅,也有一些雷人的標語“上午燒麥茬、下午就坐牢,你敢燒、我敢抓。”
“這幾年政府宣傳的力度不斷加大,制度和法規也慢慢健全,許多人白天不敢燒了,晚上在燃燒的香上捆上幾根火柴或者在麥秸稈偷偷扔上燃著的煙頭,都能把麥茬燃著。刀耕火種是我們祖先在五千年前使用的耕作方式,現在我們還得用這種方式。”永城市侯嶺鄉韓莊的韓步升自嘲道。
河南省永城市氣象局原局長王玉海從專業的角度介紹焚燒麥茬對土地、空氣的影響:“燒麥茬,破壞了土地土壤分子結構。土地成分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團粒子,經過大火的焚燒,團粒子在高溫下被破壞,所以現在我們土地上長的莊稼大多都沒有長勁,就是因為土地分子結構被破壞,夏秋莊稼大多都用些化肥、尿素、磷肥等無機肥,才能保證莊稼的生長;沒有焚燒的麥茬,經過雨水和陽光的作用,慢慢腐朽在土壤里,變成有機肥,使土壤的分子結構更加完善,團粒子增多,更利于植物的生長,也更符合生態標準。”
道理雖如此,可對農民們來說,播種等不得呀!
面對年復一年的燒麥茬問題,河南省永城市裴橋鎮的黃思超鎮長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味的堵是沒有什么好結果的,政府應該協調收割機擁有者、養殖戶或造紙企業與農戶一起,共同解決這一問題,實現多贏。要形成麥茬割的越淺,麥稈越多,農民獲益,使用麥稈的企業獲益,收割方獲益,三方共同獲益的良性循環。雖然實施會有一定難度,但畢竟解決了政府和農戶的燃眉之急,節約了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