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統計以常住人口計算,但大量進城農民工實際上并沒有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務。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昨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十二五”農業和農村情況吹風會上表示,到“十二五”期末,城鎮化率目標是提至51.5%,漲4個百分點。而從前幾年的情況來看,真正能夠轉移出來新增加的常住人口大概在1100萬—1200萬。
陳錫文表示,大量進城農民工沒有分享到當地的公共服務,如果按政府提供完整的公共服務水平來說,中國的城鎮化率大概是35%—36%,有10至12個百分點統計在城鎮居民中的人口并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城鎮公共服務。
不過他亦表示,不必追求高城鎮化率,他以發達國家舉例,德國有40%的居民居住在農村,其中絕大多數就業在城里,日本20%以上的人生活在農村,但農民只占到全國居民的4%。“我們要糾正一個認識的偏差,并不是不種地的人都要進城。
陳錫文提醒,城鎮化過程中不能放松新農村建設。根據有關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人口可能會達到15億左右,城鎮化率可能會達到70%,但仍有30%生活在農村,“如果不把農村建設好的話,什么小康社會、現代化都無法達到。”
■ 焦點
征地補償 農民上訪四成與土地有關
陳錫文坦言城鎮化過程中的土地問題至今存在不少,主要是征地過程中對農民的補償低和農民直接分享土地開發收益兩方面。
征地補償低有法律原因,現在法律規定按土地的原用途補,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改以前按照被征用的這塊農地征用之前三年平均每年的產出的6倍至10倍來補,后來提高到10倍至16倍,后來又提高到30倍。
陳錫文算賬,如果一畝地產量達到一噸,產值就是2000塊錢,30年6萬塊錢。但地在他手里是永續使用的,他自己種地掙生活費用和你直接給他錢去買是不一樣的。
而如果按征用以后的用途補,一畝地可能會賣100萬、幾百萬,甚至是上千萬,農民首先提出來,“既然拿我的地搞非農業,就不能按農業的補。”
陳錫文沒有透露目前涉及土地的上訪數量,但他表示,農民上訪中涉及土地問題的比例約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