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三)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幫助黨和政府排憂解難
民生問題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的理念,鼓勵引導政協委員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辦利民惠民之事、獻富民安民之策。
圍繞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解決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統籌城鄉醫療保險制度以及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配套政策等重點民生問題,開展調研視察和協商議政。
提出的完善住房保障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共享,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和責任體系,加強安全生產和職業危害防治,維護農民工、殘疾人、退休職工和國企改制職工合法權益等意見建議,受到重視和采納。
組織界別委員考察邊境地區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狀況,把開展教育、科技、醫藥衛生“三下鄉”活動與推動智力扶貧、產業扶貧和科技扶貧相結合,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面對西南嚴重旱災和部分省區洪澇災害、青海玉樹強烈地震和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緊急行動,全力以赴投身抗災救災斗爭。
有的奔赴災區,投入一線全力救援;有的慷慨解囊,組織所在單位和界別群眾捐款捐物;有的深入災區調研,為災后恢復重建把脈獻計;文藝界、醫衛界及書畫名家積極開展義演、義診和義賣,為災區群眾奉獻愛心,共同奏響了中華民族團結協作、扶危濟困、守望相助的感人樂章。
重視做好人民政協信訪工作,加強對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報送,編報社情民意信息92期,提出民生類提案1700余件,受理、辦理委員和群眾來信來訪42000多件次,為協助黨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圍繞促進民族團結與宗教和睦,認真貫徹民族宗教政策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關系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我們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組織廣大政協委員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深刻認識西藏工作和新疆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戰略地位,深刻認識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認識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自覺用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抓住“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一重大課題,深入民族地區邊遠鄉村和貧困農牧戶調查研究,提出加快推進連片民族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深入實施富民固邊戰略以及推動城市化進程中自治州發展等重要建議,為完善民族地區政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圍繞民族工作領域新情況新問題,開展進城務工經商的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管理、民族地區法官和檢察官隊伍短缺問題專題調研,積極推動《城市民族工作條例》修訂工作。
組織“宗教院校教育和宗教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論證,對《宗教事務條例》實施五年來的貫徹落實情況開展民主監督,提出完善《條例》配套規章、健全執法主體和執法機制等重要建議,受到重視和采納。組織委員通過視察考察、走訪看望、參加少數民族節日和宗教慶典活動,加強與宗教團體負責人、民族代表人士和少數民族群眾的聯系。
少數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員主動深入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宣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為增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睦作出貢獻。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組織五大宗教團體,共同為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祈福,產生良好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