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鄭風田(資料圖)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網觀點中國特邀專家進行系列解讀。
特邀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 鄭風田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有關“三農”方面最核心的政策是什么?用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解決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保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及價格穩定是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核心主題,與“十二五”規劃也是一脈相承的,因為今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的第一年,如何確保我國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又出現了新問題。報告以農產品供給為軸心,增添了不少新內容:
其一把如何保持物價總體水平穩定放在2011年政府工作的首位。在目前全球糧價高漲的大背景下,如何阻隔國際糧價暴漲對我國糧食市場的影響以及消減我國北方小麥主產區干旱等不利生產預期的確是頭等大事。所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條就是有關物價穩定的,而在所有物價中最難最基礎當然也是最重要的首先應該是糧食等農產品價格的穩定。由于糧食是基礎性產品,糧價如果快速上漲,會帶動其它相關產品的漲價,從而引發通貨膨脹。報告開出的藥方是增加生產,只有產需平衡了,宏觀調控政策才能有效。報告提出要繼續強化前幾年有些放松的省長“米袋子”與市長“菜藍子”工程,要求大中城市一定要確?;镜氖卟松a基地,增加本地鮮活產品生產,這對近年來因快速城市化的發展,郊區菜田被大量侵蝕占用是一個回補。只是如何強化監督耕地數量還需要各地進一步細化,比如是不是可以按城市人口數量多少來確定一個基本的面積,以防止部分城市走形式?以此基本標準來提高監管的約束力與可操作性。
其二是近萬億的“三農”投入很給力。今年中央擬安排“三農”投入9884.5億,接近萬億,比去年增加1304.8億。這基本上順應了中央過去提出了每年涉農資金新增千億的目標。財政部公布的2011年中央財政支出5.436萬億元,我國目前城市化比率47%,農村人口占一大半,再把那些在城市打工但還沒有城市戶籍的人口算在內,近70%的農村人口,目前只占到總財政支出的不足五分之一,未來還應該繼續大幅度增加,才能夠縮小目前城鄉巨大的公共品服務差距,向國家提出的城鄉人均公共品服務均等化目標邁近。
其三涉農投入的方向也有比較大的轉變,未來新增投入要向承擔基礎性、重要性高但比較利益低的糧食主產區與種糧大戶傾斜。過去三農補貼投入撒胡椒面,吃大鍋飯,平均主義嚴重,對糧食主產區的種糧農民補償過低。我國實行的低糧價政策,使承擔主糧生產的農民在所有農產品中所獲利潤最低。如果單純地從比較利益出發,農民們應該選擇改種植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前兩年金融危機后一些新生代農民返鄉務農,第一件事就是不種糧食,改種賺錢的蔬菜、養殖業。如果農民們都這樣做的話,國家的口糧安全將遭遇挑戰。在目前技術條件下,糧食單產水平很難有大的提高,而為了國家的整體經濟穩定,糧價也不可能有大的漲幅。在這種困局下,種糧農民的收入就一直難以提高。過去講“在外打工一個月的收入等于在家種糧一年的收入”,現在由于農民工工資大漲,出現“在外打工半個月的收入等于在家種糧一年的收入”。某種程度上來講種糧的農民在為國家低糧價戰略做貢獻。如何吸引農民留在家里繼續種糧是一大難題,所以這次政策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新增加的涉農投入補償重點要向主產區、重點品種、種糧大戶傾斜。另外現在由于取消了農業稅,種糧大縣一般也是財政窮縣,為了激勵這些地區繼續從事糧食等農產品供給,中央財政也加大對糧食、油料與生豬大縣的財政轉移力度。這種調整方向的確太有必要了,是一個正確的信號釋放。未來應該大大增加糧食主產區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補貼,讓農民在家種與外出打工的收入不要像現在拉得這樣大。
本次報告“三農”方面還有一些新提法,包括使城鎮化率從47.5%提高到51.5%,年均近1%,如果還只是單獨統計在城市工作的農民工而不解決他們的戶籍問題,這種提高意義成效大大降低,對目前只有28%的戶籍城市人口應該確定一個年提高率。還有一個大亮點就是提高新農保試點縣的比例,從過去的10-20%擴大到40%,讓農村老人快點享受養老金。
未來我國糧食供給的壓力還會持續加大,一方面糧食生產向缺水的地區轉移,富水的地區由于比較利益低下逐步在放棄糧食生產,對我國整體水資源的供給會有一個很大的壓力,另外由于天氣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出現的頻率還會更一步加大,如何減緩這種事件對種糧農民的沖擊也是一個大問題,還有就是如何繼續提高農業補貼的精準性,包括不少那些多年已不在家種糧卻照拿糧食補貼的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