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 中國兩會正在北京舉行,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中文臺連線新華社駐馬尼拉、新加坡、曼谷、中國香港的記者,了解當地媒體都在關注中國兩會的哪些民生話題。
主持人:近年來,民生話題日漸成為兩會主題,也借助兩會這個參政議政平臺日漸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國內媒體已經習慣了從民生視角看兩會,希望能幫更多普通百姓讀出實實在在的變化、讀出幸福感、讀出信心。一些境外媒體近年在解讀中國兩會時,也開始從細微處的民生話題入手,評析中國的點滴變化。
今天,我們的“兩會全球對話”環節將為您連線新華社駐馬尼拉、新加坡、曼谷和中國香港的記者,了解當地媒體都在關注中國兩會的哪些民生話題。
我們首先連線新華社駐馬尼拉記者曲瀾娟。曲瀾娟,你好,菲律賓的媒體對中國兩會有所關注嗎?
曲瀾娟:自兩會開幕以來,《世界日報》《商報》《菲華日報》《菲律賓華報》等諸多菲律賓華文媒體對兩會給予了極大關注。在特別開設的兩會專版或專題中,菲律賓華文媒體大篇幅采用了新華社、中新社等播發的涉及民生熱點話題的稿件。
菲律賓的相關報道主要關注中國政府將如何應對在經濟高速發展之下凸顯的一系列民生問題,如緩解通脹壓力、穩定物價、抑制房價、調整收入分配、平衡醫療和教育資源差異和食品安全等。
主持人:謝謝曲瀾娟。接下來我們連線新華社駐新加坡報道員吳磊,請他介紹新加坡媒體的關注點。
吳磊:新加坡媒體對中國兩會非常重視,同時在報道方面也持非常積極和正面的態度。比如《海峽時報》對就業、物價以及經濟增長轉型進行了綜合報道,而在《聯合早報》上,更多是一些中國兩會的趣聞。在提到“幸福”和“幸福感”這樣的詞語時,新加坡評論家表示要關注中國的長期政策執行以及具體落實。
主持人:嗯,民眾的幸福感就是物價不再漲、住房有保障、就業更充分、分配更合理等。這些變化,不是靠說的,更需要科學的政策執行和市場調控來落實。繼續我們的連線。林寧,你好,給我們介紹一下泰國的情況。
林寧:兩會召開以來,泰國有影響力的媒體和大部分華文報紙都給予了報道。這些報道大多集中在中國經濟發展計劃以及中國政府推出的改善民生舉措等內容。
泰國第一大報《泰叻報》(又名《泰國早報》)詳細解讀了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政府計劃在抑制通脹的同時,增加國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泰國著名報紙《一針見血》報把溫家寶總理的講話概括為:中國將幫助那些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受益相對較小的工人和農民群體增加收入。
3月9日出版的《中華日報》發表文章分析了中國提出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背景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專門解釋了什么叫“新農保”,指出以前的農村養老保險主要是農民自己繳費,而“新農保”最大特點就是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輔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方式,有三個籌資渠道。
主持人:“新農保”的確是讓很多老年人在晚年都有了一份依靠。我們的記者曾經在一次農村調研采訪時遇到一位老人,他說,他從來沒想過,當了一輩子農民,老了還有國家給發工資。下面我們連線香港演播室,請劉惠迪為我們介紹香港媒體對民生問題的關注點。
劉惠迪:談到民生,在香港,最熱的一個話題就是樓價。大家都知道香港樓價是在全球名列前茅的。香港《經濟日報》也多次發表文章為港府出招,認為除了增大土地供應外,要更多關注基層與“夾心層”人士。
香港媒體特別提到兩點:第一,針對基層,要做好公屋保障工作,確保香港不會出現“貧無立錐之地”。第二,針對夾心層,也就是沒有能力買私房,同時又不符公屋規定的人士,不能讓他們長期望樓興嘆。香港(政府)籌備的“置安心”計劃應該加快加量實施。
主持人:民生問題是全球共性問題。境外媒體對中國民生話題的關心,本身已經說明中國政府專注民生的態度和解決民生的努力得到了更多國家的認可。
民生問題,是民之本,國之計。希望兩會能把民生話題認認真真梳理,并扎扎實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