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3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網記者 楊磊攝
中新網3月14日電(記者 吉翔) “我們是同胞,骨肉之親,析而不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人大會議后的記者會上以此作結回答臺灣媒體提問。臺灣《旺報》發自北京的報道形容,溫家寶從未放棄利用這個機會向臺灣表達善意。
歷數過往9次記者會,溫家寶總理之語均顯示大陸對臺善意,屢引詩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2003年,剛剛就任總理的溫家寶說起臺灣就很動情。他引用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臨終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在溫家寶心中,這是震撼中華民族的歌詞,在當時兩岸關系背景之下,溫家寶以此表達了盡早恢復兩岸對話談判、反對“臺獨”、推進來往與交流,爭取和平統一有更大進展之愿。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2004年,溫家寶面對臺灣島內局勢變化,以臺灣詩人丘逢甲幾乎用血淚所寫的28個字描述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海峽不能隔斷骨肉之情。
意猶未盡的溫家寶隨后誦讀臺灣著名鄉土文學家鐘理和的詩:“原野人的血必定要返回原野人,才會停止沸騰”。兩個不同時代文人之作,在溫家寶口中,相互呼應,真切訴緣。
2005年,全國人大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面對媒體追問這是否是一部“戰爭法”,溫家寶如此引用古話做回應。
他說,“同胞兄弟何不容?” 溫家寶又一次以溫情喊話方式向“骨肉兄弟”的全體臺灣同胞轉達:希望能夠理解我們的立法用意。
2006年初,面對當時的臺灣當局領導人宣布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適用等種種危險動作,溫家寶以古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做回應。溫家寶認為,數典忘祖、損害臺灣同胞利益的舉動必將落得“失道寡助”下場。
溫家寶那一年并重申:“不管什么政黨、什么人,他過去說過什么,做過什么,只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我們就愿意同他進行對話與談判,包括民進黨,只要它放棄‘臺獨’綱領,我們也愿意做出正面的回應,進行接觸和協商。”
2007年,針對兩岸的“關鍵年”,溫家寶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依舊以古語作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溫家寶指出,大陸將牢牢把握臺海兩岸和平發展的主題,繼續貫徹和執行有利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臺海兩岸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
“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008年,作為一個“愛國主義者”,面對兩岸關系的變化契機,溫家寶再度對海峽對岸傳去溫情。
2009年的春天,隨著兩岸關系逐步變暖,兩岸交流漸漸擴大、加深,想到臺灣各地去走、去接觸臺灣同胞的溫家寶更是用了一個極具感染力的動詞“爬”以表達想去臺灣的強烈愿望:“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雖然我今年已經67歲了,但是如果有這種可能,走不動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話音落畢,傳來的是長時間的動情掌聲。
2010年的記者會上,“我去臺灣的愿望依舊是那么強烈,因為我認為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為50年的政治而丟掉5000年的文化。” 溫家寶以此延續了上一年記者會上的掌聲。
溫家寶說,“正因為我們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會可以解決的。”兄弟二字,簡短明了。他并以《富春山居圖》典故,表達寄望祖國統一的愿望: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今年,從“請臺灣記者向臺灣同胞問好”的開篇中,溫家寶以真真切切的數字向臺灣同胞釋開顧慮。溫家寶說:我們是同胞,骨肉之親,析而不殊。
從兩岸三通、兩會恢復會談、到簽署ECFA,大陸的承諾逐一在履行。受條件所限而沒有完成的,溫家寶依舊表示“循序漸進”的明確態度,向臺灣同胞傳達著同根、同緣、同心,一起向前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