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北京2011年6月21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毫無質疑,互聯網在中國已成為80后、90后出生一代年輕人的第一信息、娛樂來源以及職業發展通路。借由對中國互聯網用戶行為取向的深刻洞察,中國營銷企業正迎來一個創造無限價值的歷史性發展契機。本月初,包括《波士頓環球報》網站、路透社、CNBC、美國在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在內的眾多國際主流媒體刊發了對中國數字營銷代理機構“華揚聯眾”的專訪報道,聚焦討論上述熱點話題。
報道指出,中國的數字營銷企業在與規模接近5億的中國網民的互動中積極創新,籍對互聯網用戶行為取向的深刻洞察,創造出無限營銷商機與價值。
“多年來,中國廣告與營銷業者潛心鉆研跨國公司的實踐真知卻苦于不得門而入、始終無法擺脫落后狀態;然而,全新的數字時代卻為中國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良機。”總部位于北京、中國最成功的數字營銷代理機構“華揚聯眾”創始人兼 CEO 蘇同認為。
蘇同在1996年創立了華揚聯眾公司,不過從2004年起,他決定將公司業務全部集中在數字營銷領域。在過去7年間,他帶領的華揚聯眾贏得了一連串的行業獎項,并成功開發了內容營銷、技術解決方案、數字廣告分發平臺開發與應用等,為國內外眾多品牌提供整合式的數字營銷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與世界其他地區網民相對照,中國互聯網用戶的行為偏好在本質上而言也有著顯著的差異化特征。“除了美國之外,中國擁有全球發展最快的、最全面的數字營銷產業;而在門戶、電子商務、視頻網站等各個子領域,中國市場往往有多家領先企業同時競逐的局面。”蘇同介紹說。
《自內而外的中國》(2011年2月出版)一書作者 Bill Dodson 也有同感。他說,中國網民相比美國網民在互聯網上花費更多的時間玩游戲、閱讀軟新聞、使用流媒體(諸如下載電影)、從事在線社交(尤其是頻繁使用 QQ)……“而且,與西方網站相對靜態的網絡信息呈現方式不同,中國互聯網的信息呈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社會本身的特點:充滿動態感、活躍而有力。”Dodson 概括說。
此外,據蘇同介紹,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更熱衷于 UGC(用戶生成內容)。這里不得不提到微博在中國的熱度。順應微博熱,蘇同前不久在中國推行了一個創新的營銷活動,幫助“必勝客”品牌向市場推出26款新產品。共有17萬微博擁躉參與了該項活動的互動,另有47.5萬微博主作為消費者品嘗了“必勝客”提供的優惠新品。
在廣告業學者眼里,這樣的營銷方式創新是可嘉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剛教授(其本人還負責“新媒體營銷傳播研究中心”)說,他相信很多本土的數字營銷公司會成為未來的主導者。“這些公司行動迅速、善于適應變化,比起數字領域的國外營銷者擁有更引人注目的優勢。”
“從根本上說,面對一個14億人的市場,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營銷專家都沒有現成經歷,而用在其他地區和國家成熟有效的方式在中國市場發展可能恰恰是一種‘局限’。”
與此同時,蘇同還嘗試推出網絡偶像劇。相比傳統的電視劇,網劇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不需要像電視劇那樣經歷長時間的審批(這一時間可能直接損耗了劇中植入品牌的營銷時效性)。在中國,目前網劇的受眾規模達到有2.84億,他們日均觀看網劇時間為半小時。
搜索引擎營銷和移動終端的數字營銷也同樣是蘇同的戰略高地。據調查顯示,在中國8.79億手機用戶中約有3.03億是手機網民,可見發展空間巨大。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消費市場本身的體量昭示著中國數字營銷行業擁有非常美好的前景;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獨特的民情、文化以及中國互聯網產業本身特有的 DNA,也使得像華揚聯眾這樣的本土領袖企業擁有一個免疫于外來競爭侵蝕的港灣。
正如《自內而外的中國》書作者 Dodson 所說,“無論從語言文字,還是從政治、技術、商業角度而言,中國的互聯網疆域具有獨特的‘城墻’-- 這也意味著,中國的互聯網廣告營銷產業與外部世界之間也形成了一條‘護城河’,這條河的寬度今后也許會更寬。”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跨國企業絕對不會坐視,他們將一如既往地覬覦中國巨大的市場機會。Dodson 認為,跨國機構中的品牌客戶(廣告主)一定會更多地與本土廣告營銷代理機構合作,來攻克中國消費者市場;而陳剛教授則預測,跨國廣告公司也一定會通過與本土代理機構的并購與股權合作方式來提升中國本土市場份額。
而致力于鞏固并加強其領先地位的同時,蘇同的夢想并不局限于本土。他說,“隨著中國企業的日益國際化,我們也會伴隨他們一起在國際市場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