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慕尼黑2013年4月16日電 /美通社/ --
中國公司通過并購進行技術開發投資
近年來,許多中國公司通過收購德國企業所有或部分股權的方式以獲取先進技術。但是與最初的預期相反,大多數“新東家”對直接將新收購公司的技術知識帶回中國并不感興趣,而是在研發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這是慕尼黑工業大學和 Munich Innovation Group(慕尼黑創新集團)在近期合作研究中發現的結果。中國公司將這些投資視為擴大產品組合、鞏固中國市場地位和在歐洲獲得長久立足點的一種方法。
三一重工收購了一家在混凝土泵制造領域領先的德國中型公司 -- 普茨邁斯特 (Putzmeister),以成為世界重型機械領導者。聯想收購了電子公司 Medion(麥迪龍)。濰柴動力則收購了全球最大的一家叉車制造商 Kion(凱傲)的部分股權。近期類似對德國企業全部或部分股權收購的中國公司還有許多。中國企業通過在經濟和金融危機期間抓住機會,已經為成為中型技術和市場領導者的角色轉變展現出實力。
但是直到現在,沒人能夠準確描述中國投資戰略背后的真正動機。來自 TUM 的研究者們和慕尼黑創新集團的分析師們決定在一項名為“中國在投資” (China is investing) 的研究中對50家中國公司的投資戰略進行分析。他們重點關注電子、機械工程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及跨國企業集團。考慮到上述企業主動發布的信息匱乏,研究者們主要依賴于經濟數據庫、商業注冊登記和專利申請。在實際的研究過程當中,最后一個數據來源被證明非常具有啟示作用。例如,通過研究專利申請的地理分布,研究者們可以得出關于該企業目標市場的結論。當一家中國母公司和它旗下德國子公司聯合提交專利申請的時候,人們可以假定它們正在開展一個聯合開發項目。
研究團隊發現,中國收購和參股戰略在所有調查領域中都頗為相似:
獲得先進的德國技術
研究中所涉及的中國公司均尋求高價值的知識產權,但是“新東家”很少把技術訣竅帶到亞洲。75%以上的中國公司反而選擇加強德國的研發部門,而且很多企業都保留了德國管理團隊。
擴大產品組合
開展收購使得一半左右的中國公司在其產品組合中加入新技術。部分中國公司出于希望通過整合上游或下游開發和生產工藝進而擴展買方價值鏈的目的進行投資。
獲得市場地位
在改進產品組合之后,機械工程和電子行業的中國公司特別希望加強自身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但它們也同樣關注德國和歐洲市場:“新東家們”利用收購提升自身研發能力,建立新的銷售點和擴大客戶與物流網絡。
在歐洲獲得戰略立足點
某些中國公司并不怎么關注轉移知識產權或發展歐洲業務。它們更關心的是,找機會去觀察和了解歐洲與美國市場。最后,收購德國企業的另一個目的可能是避開歐盟海關和進口的監管。
慕尼黑工業大學戰略與組織部部長 Isabell Welpe 教授解釋說:“中國公司的收購本身并不會構成威脅。而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收購對被收購的德國企業非常有利。中國投資者雄厚的財力有助于它們保住工作崗位和產能、推進技術開發和獲得進入亞洲市場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