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都是在關鍵時刻召開,會后均有重大金融決策出臺
1997年底召開的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背景源于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對金融安全的認識由此上升到了國家安全高度,防范金融風險、保持金融穩定成為那次會議的主基調。
在此背景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向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同年,國務院向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派駐監事會,加強財務監督和業績評估;1999年為國有銀行剝離1.4萬億元不良資產,并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予以處置;從1999年開始,下降了銀行營業稅稅率3個百分點,并增加呆賬核銷;2001年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并對銀行賬外經營進行查處和清理,要求統一并表反映,全面反映銀行資產負債和經營狀況,等等。
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改善了中國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有效化解了金融風險,對于金融業運營的安全與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年前,在中國入世之初,對金融業能否經受得住全面開放的沖擊,社會各方并不樂觀。在2002年初召開的第二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推動國有商業銀行等機構的綜合改革成了會議的核心內容,此后的幾年,中國金融改革與創新一直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
2007年,中國金融業已全面對外資開放。展望未來,金融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不允許有絲毫的麻痹與輕松。
首先,金融機構改革盡管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是“形似”大于“神似”,下一步如何進一步將金融改革推向縱深,真正建立將國際慣例與中國特色有機結合的有效公司治理機制,面臨許多問題。
特別是,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外匯長期投資需求變得迫切,未來匯金公司應當如何轉型,如何建立與完善外匯儲備投資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當前城市金融與農村金融的發展并不協調,農村地區金融機構覆蓋率還很低、金融服務也不充分。中國農業銀行如何進行股份制改造,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如何發揮其提供城鄉基礎性金融服務的作用,如何吸引多種資本進入農村,都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當前中國仍舊是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直接融資占比仍然很低。因此,在股權分置問題解決后,如何培育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如何完善企業債券的發行交易制度,都十分迫切。
可以預計,未來綜合經營將成為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的方向。這也對中國當前的分業監管模式提出了挑戰。如何順應這一趨勢,改革和調整現有的監管格局,是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者:郭田勇,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證券期貨研究所副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