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公司債券,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
直接融資比重偏低是中國企業長期面臨的問題。據統計,過去10年中國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包括股票、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一直在10%左右,而同期日本、德國、美國企業的直接融資比重分別達到50%、57%和70%。
此外,在直接融資中,國外債券融資比例一般遠遠大于股票融資,2005年美國債券發行的規模大約是股票發行規模的6.5倍;而去年中國發行的企業債和公司債僅相當于同期股票籌資額的44%。
專家指出,中國的債券市場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債券規模過小、債券品種結構不合理等,尤其是多頭的行政管理引致債券市場很不協調。
根據現行規定,一家企業發債的審批時間通常為1年甚至18個月,取得額度與發行監管由發展改革委全面負責,企業債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管理,企業債上市審批由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負責。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債券管理體制”。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有望逐步形成集中監管的債券市場。
作為證券市場的主管部門,證監會對公司債的發展一直持積極態度。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多個場合提到要“推動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完善債券市場的監管體制和發行體制,加強證券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的統一互聯”,并將公司債的發展定為證監會今年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統計顯示,去年中國共有43個發行主體發行了45只企業債,融資規模共計1015億元,同比增長55.2%,發行家數和融資總額都為歷史之最。 銀河證券債券部副總經理戴旭表示,債券市場作為企業直接融資平臺的功能正在日益顯現。除宏觀環境影響外,機構投資者隊伍的不斷壯大和投資需求的快速增長,也為企業債券市場發展起到了“催化劑”作用。(作者:任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