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自由貿易區發展勢頭迅猛,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其提到與多邊貿易同等重要甚至更加優先的地位。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這就為我們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式。
5月29日,中國政府網和商務部網站聯合邀請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易小準,以中國在區域經濟合作大趨勢下的抉擇與作為的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圖為易小準與主持人交流。中國政府網 姚勇攝
自由貿易區是比多邊貿易體制更高水平的開放。自由貿易區是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的一種例外,指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多邊承諾基礎上,進一步相互開放市場,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近年來,自由貿易區在全球大量涌現,迄今向世貿組織通報、仍然生效的自由貿易區有197個,其中80%是近10年締結的。據估計,全球貿易中有50%以上是在各區域集團內部,以比世貿組織更優惠的條件進行的,其中歐盟內部貿易高達67.6%,北美自由貿易區為55.7%。
自由貿易區已成為大國開展戰略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變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這是因為自由貿易區已經超越了經濟范疇,兼有外交、政治方面的戰略意義。它通過更加優惠的貿易和投資條件,將成員的經濟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經濟利益的融合又加強了成員之間的政治、外交關系,形成各種利益共同體。這一趨勢使國家之間的競爭演變為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競爭。自由貿易區的大發展,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也使我國和平發展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在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競相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形勢下,如果置身局外或落于人后,我國的發展空間就會受到擠壓,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就可能處于不利境地。
我國發展自由貿易區的要求十分緊迫。加入世貿組織五年后,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出現了很多新的深刻變化,需要建立一個更開放的經濟體系。自由貿易區可以作為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抓手。一是能拓寬經濟發展空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可擁有18.5億消費者、3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2.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二是保障資源供應。和資源大國商建自由貿易區有利于建立穩定、多元的戰略資源供應渠道。三是自由貿易區可以消除貿易投資壁壘,為我們把已經形成的生產能力更順暢地轉向國際市場提供了現實可能。四是有助于消除“中國威脅論”。通過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相互開放、互利共贏的有予有取,有助于化解國際貿易爭端,樹立我開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五是有效遏制“臺獨”勢力。我國與東盟、澳、新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有效擠壓了臺灣當局的“國際活動空間”、削弱了“臺獨”勢力的經濟基礎。六是改善國際尤其是大周邊環境。我啟動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談判后,澳在西方大國中率先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
我國發展自由貿易區的條件更加成熟。經過29年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大增強,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第三大貿易國和最大外匯儲備國。我國運用國際經貿規則、應對風險能力明顯提高,市場吸引力和經濟輻射力不斷增強。從產業來看,我國工業總體具備較強實力,對外開放空間增大;農業有強有弱,擴大開放總體有利;服務業取得新進展,具備進一步開放的基礎。迄今,我國商談的自由貿易區有9個,涉及27個國家和地區。今后,我們應按照中央確定的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自由貿易區談判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自由貿易區工作,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貿易區合作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