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四川省“找氣”的公司不止任文海一個,四川省境內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液化氣站、化工廠、供暖站、發電站等都在“找氣”,他們有的甚至早已“停產待氣”。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找氣運動”就此展開。
據了解,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為71851億方(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19%。同時,四川盆地也是全國天然氣重點產區之一,占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24.7%。
然而,四川卻又很“缺氣”。數據顯示,今年四川天然氣缺口達30億方,僅去年缺口就達20億方。而實際上,四川省國資委主任彭渝早在5月份就曾透露,“今年省內天然氣的缺口量將激增至50億方左右”。而近期大范圍、提前到來的雨雪天氣,讓四川這個“產氣大省”顯得格外“氣短”。
“每天光為加氣起碼要排5個小時,還能掙多少錢。”成都的哥老張向記者抱怨說,他現在已經習慣了在加氣站外排隊,而這些天越來越長的排隊時間,不禁讓他心生“怨恨”。因為等待加氣的時間越長,就意味著他“掙錢”的時間會越短。
為解“燃眉之急”,成都市有關職能部門正積極與中石油、中石化進行銜接溝通,請求兩大集團給予傾斜支持,盡可能從源頭上增加供氣量,以緩解當前和今冬明春供需緊張狀況。市能源辦負責人還呼吁各公交車、出租車應盡量錯峰、避峰加氣和避開民用氣高峰時段交接班,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現象。
“氣短”之因:一次能源消費比超發達國家
面對產氣大省“缺氣”的一片質疑之聲,有關人士表示,天然氣的使用全國“統一調配”,四川很多的天然氣開采后都輸送到長江中下游城市,及沿海地區,還要考慮整個西南地區燃氣供應,“就好比娃兒個個都喊餓,手頭的餅子太小,根本分不均。”
面對此種說法,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油氣銷售處處長余焰顯然有自己的“看法”。
“在四川盆地,今年天然氣產量大約是175億,但四川省去年本省的用氣量就突破100億方,占去了整個產量的一多半,今年肯定會超過去年。”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天然氣在國內一次能源消費當中所占比例僅為5%左右,而四川省天然氣一次能源消費比例為16%以上,已經超過很多發達國家的水平。”
“由于這幾年整個四川盆地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對能源的需求比較大,所以天然氣供求一直有缺口,不是現在才緊張。最近幾年好多新增的用氣都排不上,原有的計劃也滿足不了。”長期關注天然氣生產、消費狀況的四川省社科院宏觀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盛毅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指出,多年來,四川盆地更多呈現的是“氣短”的局面。
對于四川“氣短”的原因,盛毅分析認為有四:第一是原本就有缺口;第二是最近發展比較快,對天然氣的需求增多;第三是現有一部分天然氣外輸。
他指出,前階段國際金融危機后很多企業生產不是很景氣,用需量相對比較平緩,最近幾個月工業生產回升很快,四川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已經達到20%左右,基本上快接近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對需求量的增長非常快。
“第四是一個技術性的因素,即天然氣不便于儲存。工業生產、人民生活的用氣具有季節性,需求量小的時候供過于求,當高峰的時候又明顯供不應求。在天然氣輸送設施上應該有一些儲氣的設備,以便來調節波峰波谷。”盛毅表示,四個方面的因素加起來,就造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氣供應緊張狀況的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