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科學發展指標體系的框架設計
衡量中國科學發展的指標體系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和嚴密的定量式大綱,依據各個指標的表現和位置,既可以分析、比較、判別和評價中國科學發展的水平,又可以還原、復制、模擬、預測中國科學發展的未來演化、方案預選和監測預警。它應當成為決策者、管理者和社會公眾認識和把握中國科學發展水平的基本工具。
中國科學發展的指標體系,分為總體層、系統層、狀態層、變量層和要素層五個等級。總體層:將表達中國科學發展水平,它代表著宏觀識別國家科學發展的總體態勢和總體效果,以及對于中國科學發展戰略實施動態調控的總體把握。圖21-1構建了中國科學發展指標體系的技術路線圖。
系統層:依照區域系統的理論解釋,將區域內部的邏輯關系和函數關系分別表達為:科學發展動力系統、科學發展質量系統和科學發展公平系統。
狀態層:在每一個劃分的支持系統內、能夠代表系統狀態行為的關系結構。在某一時刻的起點,它們表現為靜態的,隨著時間的變化,它們呈現動態的特征。包括創新發展指數、資源節約指數、環境友好指數、社會公平指數和政治文明指數。
變量層:從本質上反映、揭示狀態的行為、關系、變化等的原因和動力。變量層共遴選 個變量來加以表征。
要素層:采用可測的、可比的、可以獲得的要素及要素群,對系統狀態層的數量表現、強度表現、速率表現給予直接地度量。本報告采用了 個“要素”或稱“指標”,全面系統地對于科學發展進行了定量的描述,構成了指標體系的最基層的要素。
圖? 中國科學發展水平評估技術路線圖
(摘自中國科學院撰寫的《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