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龍頭、鑄鏈條,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促進制造業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要淘汰落后產能,提升傳統優勢產能,擴大高端先進產能,促進總量壯大、結構優化。強化品牌戰略,實施百億集團、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加快冶金、汽車、石化等重點行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龍頭骨干企業。突出產業配套、鏈條延伸、集聚發展,加快建設重點產業集群、千億產業基地,合理布局石化、鋼鐵等重大項目,提高產業集中度。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在新型顯示、LED、稀土及化工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生物醫藥、太陽能光伏及新型動力電池等領域取得突破,加快云計算技術的研發應用,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先導性產業。推進“百項千億”重點技改項目,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提高“數字福建”應用水平,形成傳統產業新的競爭優勢。積極幫扶中小企業,深入實施我省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促進工業穩定增長等政策措施,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促進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幫助企業協調用工、開拓市場,做好煤電油運調度。
推動服務業提速提質。一是強化政策引導。出臺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細則,加快實行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政策。抓好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省級配套改革,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二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電子商務、工業設計、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物流業要抓好產業集聚區域的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建設,引進大型物流企業,加快成為新的主導產業。金融業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吸引各類金融機構來閩設點展業,擴大金融服務網點覆蓋范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發展村鎮銀行,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加強民間借貸的引導,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加快成為新的支柱產業。三是大力發展旅游、商貿、餐飲、文娛、健身、家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旅游業要突出“海峽旅游”品牌,整合重點景區和線路,提升旅游管理服務水平,加快成為新的主導產業。抓好中央商務區、金融街、商業街和城市綜合體建設,壯大總部經濟和城市服務經濟。
著力發展海洋經濟。抓好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建設,打造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加快重要港灣資源整合和港口群發展,優化功能布局,有償、有度、有序利用岸線、近岸海域和后方陸域資源。提升海洋漁業、船舶修造、海洋運輸等海洋優勢產業,培育海洋生物醫藥、郵輪游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水綜合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涉海現代服務業。實施“碧海銀灘”工程,加強海洋保護區和生態功能區建設,推動形成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強化創新驅動和人才支撐。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引導,扶持發展創業投資,培育創新型企業,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完善產學研合作平臺和科技資源共享平臺,鼓勵創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重點建設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拓展項目成果交易常年對接機制,加快建設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來閩設立研發機構、轉化研發成果。集中力量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和區域創新項目,突破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完善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和產業人才高地建設政策,創新定期服務、短期服務、異地服務等人才使用模式。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完善技術、資本、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實現人才在重點發展領域的集聚。
有效擴大消費和穩定物價。一是拓寬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幫扶等增收渠道,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消費能力。二是推進城鄉流通體系建設,提升一批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專業市場、商貿中心和便利店,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三是促進消費升級,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興消費業態,支持發展消費信貸。四是加強食品、藥品等重點產品監管,繼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堅決打擊商業欺詐、制假售假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五是努力穩定市場物價,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負責制,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搞好重要商品產運銷銜接,支持蔬菜、豬肉直供超市、社區、學校和企業,完善市場調控和價格監管,依法查處違規收費和價格違法行為。
(三)夯實“三農”基礎,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扶持糧食生產,實施新增6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統籌抓好糧食產、購、儲、加、銷,保障糧食安全。實施現代種業工程,大力發展精細農業、設施農業、高效生態農業和安全農業,增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農業標準化、專業化水平。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拓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建設一批高優農業示范基地,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完善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和交易平臺,提高農業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水平。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農資經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鼓勵科技人員到基層開展服務,促進農業“五新”進村入戶,發揮農村“六大員”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農民。
全面加強現代水利建設。制定出臺大水網規劃,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發揮省級水利投融資平臺作用。開工建設一批水利重大骨干項目,加快平潭、古雷等重要區域引調水工程和北水南調跨區域調水工程前期工作,集中力量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著力在農田水利、大中型水庫、防洪防潮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加快改變城鄉環境面貌。集中力量實施“點”、“線”、“面”攻堅計劃,重點抓好城鄉社區整治和建設、公路和鐵路沿線綠化美化、自行車和步行道系統建設、小流域治理等試點工作。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管理,開展以垃圾污水處理為重點的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建設富有田園風光特色的美好家園。
培育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體。加快建設“大城關”、“大縣城”,創造企業和項目運營的有利條件,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的優勢產業,壯大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落實土地增減掛鉤、戶籍改革、區劃調整、“三舊”改造等政策,著力建設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游旺鎮和歷史文化名鎮。完善對口幫扶機制,深化山海協作,大力扶持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集聚區、偏遠山區、貧困地區、海島、水庫庫區等加快發展。
高標準推進城市群建設。一是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以超前的眼光和先進的理念提升規劃水平,抓好城市、景觀和建筑設計,彰顯特色和品位。嚴格實施監管,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二是推進城市老城保護和新區建設“雙輪驅動”。老城區注重保護歷史風貌,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新城區注重拉開城市框架,抓好組團建設。加快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和市政公用設施,落實公交優先,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改進城市管理和服務。三是加快大都市區建設。推進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和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實施交通通信、公共服務、要素市場、產業協作等領域的一批重大項目。支持福州城市“東擴南進、沿江向海”發展,建設馬尾新城,構建福州大都市區,促進福莆寧連片發展。深化城市聯盟,增強區域中心城市輻射能力。
(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一是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萬人。開展緊缺工種、訂單定崗培訓,重點幫扶大中專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落實最低工資制度,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著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二是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將2010年農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30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的140萬貧困人口列為扶貧開發幫扶到戶的對象,抓好貧困戶自立增收工程、扶貧搬遷造福工程和整村推進幫扶工程,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三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加強城鄉困難家庭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全面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完善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增長機制,適時調整提高優撫對象和革命“五老”人員待遇。
促進社會保障人人享有。實現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健全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制度,重點推進農民工參保。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全面建設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積極推行互助型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加快推進以公租房為重點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抓好質量和進度,完善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辦法,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重點解決城區和城鄉結合部學前兒童“入園難”問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雙高普九”進程。實施校車安全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營養改善工程,繼續建設校舍安全工程等項目。實施基礎教育“百千萬人才工程”和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三項計劃。創新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實訓基地建設,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抓好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重點學科建設,加強緊缺人才培養。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扶持發展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和社區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促進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制定實施醫改“十二五”規劃,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擴大醫療資源,新增醫療機構床位8500張,加強縣級醫院、精神衛生服務機構達標建設,強化婦幼、兒科、康復、重癥等薄弱專科。實現每個建制村均有一所達標衛生室,將村衛生室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加強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的培訓和配備。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抓好廈門及9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行預約診療、優質護理等便民措施,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建設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青少年體育,發展老年體育,發揮老體協作用。做好城運會籌備工作,積極備戰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