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4、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目前,全省已有“中國名牌”農產品15個,“廣東省名牌”農產品499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6個;已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450個,無公害農產品2460個;無公害水產品產地561個,無公害水產品399個;擁有綠色食品產品數量562個,有機農產品498個。其中,地理標志產品年總產值達91.4億元,比獲保護前增長了45.6%;農民年平均收入達6281元,比獲保護前增長了30.5%,惠及全省農戶達64.7萬人。全省共有131個農產品辦理了采標標志。
5、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全面實施
2009年,廣東省政府相繼頒布實施了《廣東省食用農產品標識管理規定》(省政府第137號令)和《關于實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的通知》(粵府辦明電〔2009〕337號),自2009年11月1日起,在全省實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規定凡進入廣東省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農產品銷售店、建制鎮以上農產品集貿市場經營的食用農產品,必須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并按《廣東省食用農產品標識管理規定》進行標識,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標準化總體水平有待提高
我省現行農業標準總體水平偏低,與國外同類標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業標準數量不多、覆蓋面窄、自主創新程度低、重點不突出,與國際標準接軌不夠,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農業和農業生產規模化發展的需要。一些具有廣東地方特色和優勢的農產品,還未能制訂統一標準。
2、工作推進機制仍需完善
農業標準化工作協調、推進機制不夠完善,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各地工作開展不均衡,主體責任不明確,缺乏有效的運作機制和激勵機制,影響了全省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推進力度。“十一五”期間,省財政每年核撥農業標準化工作專項經費1500萬元,但各地財政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投入仍偏少,個別地方農業標準化“零投入”,導致相關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3、宣貫工作需要不斷加強
一些地區農業標準重制定、輕實施的問題比較突出,廣大農民的農業標準化知識普及率偏低,農業標準化宣傳、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個別地區由于宣傳不夠,致使一些標準化的優質農產品不為廣大消費者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