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4、區域農業發展規劃等研究成果豐碩
幾年來,全區區劃系統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廣西巖溶石漠化地區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廣西油茶產業發展研究》、《廣西桂中農業結構調整研究》、《廣西宜州市循環農業模式研究》等專題研究107項,研究內容涵蓋農業資源調查評價、區劃、農業產業發展布局、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發展模式等。這些研究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1項,自治區社科獎3項。
5、農業資源持續高效利用實驗示范成效明顯
“十一五”期間,全區共建設實驗示范項目73項,實驗面積1.6萬多畝,示范帶動面積54萬多畝,技術培訓3.2萬多人(次)。實驗主要內容有野生特色資源開發利用、生態農業、標準化生產、循環農業模式等,從不同角度、多層次探索農業資源持續高效利用的路徑和方法。與“十五”期間相比,實驗項目數量增加,實驗內容更豐富,實驗成效更顯著。
6、農業資源區劃數據庫建設取得初步成果
一是初步建立了農業資源數據庫,收錄了30年來產生的農業自然資源數據資料,為進一步開發廣西農業資源信息系統打下了基礎。二是更新、完善了廣西農業資源區劃網站,基本建立起廣西農業資源信息共享的網絡服務平臺,加大了區劃成果的宣傳力度。
7、3S技術在農業區劃應用中有了新突破
應用3S技術完成了《基于3S技術的廣西優勢農產品氣候區劃》, 建立了農業氣候資源區劃模型,提出了新的農業區劃方法和農業氣候區劃指標體系,實現了不同作物與品種的農業氣候生態有效資源的定量估算;在編制《廣西農業功能區劃》中,采用數值分類方法和GIS空間分析技術,對農業空間進行聚類分析劃分不同主導功能區,實現了以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劃分農業區;在開展《百色水利樞紐右江庫區流域農業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 、《廣西桂中旱區農業結構調整研究》、《廣西油茶產業發展研究》中,采用3S技術查清主要農作物的空間分布,對主要農作物進行了適宜性評價,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優化模型和優化方案,提出主要農作物發展的優勢產區和空間布局。
8、對外開放合作有了新的開端
參與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對外合作研究項目,與加拿大農業部、香港中文大學、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等開展利用多光譜衛星影像和雷達影像對甘蔗種植面積、產量評估等遙感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預期的成果。
9、多形式進行培訓,干部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十一五”期間,我們以農業遙感業務為重點,加大了干部培訓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共培訓干部1500多人次,組織到區外考察學習200多人次,出國考察學習11人次。通過培訓,農業區劃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很大提高,干部的業務知識結構得到了改善,為開拓創新農業區劃業務培養了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