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這名“運動員”所跑過的里程,還有他的跑步速度,均被低估了。這名“運動員”就是中國。
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1979~2004 年我國GDP 年均增長率為9.6%,比原先的核算數提高了0.2個百分點。”
20天前,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也向中外媒體宣布了“2004年中國經濟總量被低估了2.3萬億”的事實。
三產“口子”越拉越大
“經濟普查反映出來的GDP數據的變化是多年累積的結果。因此,需要對經濟普查前一定時期的歷史數據進行修訂。”但是,國家統計局沒有對1978年以來的數據進行全盤修訂,而只是從1993年開始。
“(這是因為)經濟普查結果顯示,低估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而在1992年,我們曾進行了第三產業普查,此前的歷史數據已經進行過修訂。”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解釋。
數據修訂前后的對比顯示,第三產業產值以及所占GDP的比重在1993年以后的年份里,“缺口”越拉越大。以產值為例,1993年第三產業的歷史數據為 11324 億元,修訂數據為11992億元,“缺口”為658億元。但到了2003年,這個“缺口”已經擴大到了17130 億元。
相應的比重也發生了變化。1993年,歷史數據顯示的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為32.7%,修訂后這一比重提高為33.9%。10年后,修訂后的第三產業比重達到了41.5%,與歷史數據拉開了8.1個百分點。
但是,“缺口”并不僅限于第三產業。修訂數據顯示,第一、第二產業產值以及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誤差。
重新審視中國經濟
據國家統計局介紹,此番修訂一方面是為了保證數據的歷史可比性,同時也是遵照國際慣例行事。在修訂方法上,選擇了國際上常用的趨勢離差法。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公告,趨勢離差法主要分為“四步走”。
第一步是先利用1992年和2004年年快報的核算數,計算出其間的趨勢值;第二步同理計算出與經濟普查數據之間的新趨勢值;然后再計算1993年至2003年原有歷史數據的趨勢值和實際值的比例系數;最后,利用上述比例系數調整新的歷史數據趨勢值,得到歷史數據的修正值。
在清華大學世界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此前舉行的研討會上,不少學者表示,統計數據的調整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一些判斷。
“這樣看起來,投資并沒那么可怕。”該中心研究員袁鋼明重新審視了投資與消費的比例。
財政部研究所副所長賈康也表示,如果聯系宏觀形勢來判斷,首先是完成“十一五”的目標就很容易了。不僅如此,GDP數據調整后,財政赤字最高是3.1%,現在應該在3%以下,風險系數下降了。此外,原先說的稅收占到了GDP20%的比重,現在看來也達不到了。
“中國GDP的塊頭大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也將加大;此外,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也將有所下降,并沒有此前所說的那么糟。”但在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公司董事及總經濟師陳興動看來,數據調整后,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也將隨之加大。“就拿聯合國的會費來講,肯定也要增加。”
2005 年GDP 或躍過10%
“增速提高后,我估計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有可能在原先預測的基礎上至少提高2個百分點,達到10.4%以上。”袁鋼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在本月1日舉行的“2006年全國重點煤炭產運需銜接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也調高了2005年GDP增長速度,達到9.8%。此前,官方的預測結果為9.4%。
“這一次調整后,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意大利了,2005年必然會超法趕英。”陳興動的語氣很是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目前的修訂數據來看,在總量擴大、速度提高的雙重因素下,2005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確是會讓原先的很多研究機構做出相應的調整。
另據國家統計局一位官員透露,2005年經濟增長將有可能達到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