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國家氣候評估報告:我國農作物2050年或減產37%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0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2006年年底,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部門發布了歷時4年編制、九易其稿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該報告的發布,表明我國政府對氣候突變這個全球性問題的警惕性提高,尤其是對氣候變暖的警惕性提高。

該報告預測,在未來百年中,氣候變暖將是我國氣候變化的主線。而氣候變暖速度太快,有可能導致發生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加快。中國作為一個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如何科學地制定和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是中國氣象專家最為關注的問題。

為此,記者專訪了該報告編寫委員會專家組5位領銜專家之一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林而達。

百年一遇的重慶大旱今后有可能二三十年一遇

記者:2006年我國遭遇了很多氣象事件,這其中您比較關注的是哪一些?

林而達:我最關注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2006年我國氣溫繼續升高,全國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比往年同期偏高1℃,是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

二是意外地發生了數起極端氣候事件。極端氣候事件每年都會有,但2006年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重慶的干旱和超強臺風桑美。重慶、四川遭遇歷史罕見的高溫伏旱,重慶連續40多天氣溫高達40多攝氏度,這是百年不遇的;席卷浙江和福建的超強臺風桑美,也是百年不遇。

除此之外,還有寧夏等干旱地區出現洪澇災害,山東局部地區秋天出現干旱等。

記者:極端氣候事件帶來的損失有多大?

林而達:中國氣象局估計,川渝旱災的損失在150億元左右,超強臺風桑美造成的損失也有100多億元。1998年長江洪澇造成的損失是1600億元,因此可以說,2006年是1998年以來因自然災害造成損失最嚴重的一年。

記者:在您看來,出現這些異常情況與哪些因素有關?

林而達:許多專家都傾向于認為,去年的一些極端氣候事件與長期的氣候變暖有關。

對于重慶的干旱,后來我們應用英國哈雷德(Hadley)氣候預測和研究中心發展的區域氣候模式PRECIS,模擬中國的區域氣候,得出的結論發現,在未來的數十年間,重慶及其附近地方有異常增溫變暖的趨勢,變暖變干的現象可能在今后會更頻繁地發生,這是一個不好的兆頭。有專家預測,重慶2006年遭遇的大旱在今后可能會更加頻繁出現,不再百年一遇,而可能二三十年一遇。雖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性的預測,但足以讓我們警惕。

對于超強臺風桑美登陸,很多專家也認為與氣候變暖導致大氣環流變化有關系。

記者:但學術界對于是不是氣候變暖導致出現這些氣象事件,仍存在許多爭議?

林而達:確實,現在還難以準確界定極端氣候事件與全球變暖的關系,但我們從大量極端氣候事件案例中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全球變暖及其后果在頻繁產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20年全球變暖是造成氣候急劇變化非常主要的原因。

記者:也有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并不可怕,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黃河流域產竹子的現象,北京等緯度較高地區也出土了遠古時期的大象骨骸,這表明,歷史上地球曾經變暖得很厲害。

林而達:確實出現過這種情況,但那是很緩慢的變化,可能經過了成千上萬年的氣候變遷。目前問題的關鍵不單單在于氣候變化了多少,而且還在于氣候變化的速度。在過去的100年里,我國氣溫升高了0.6℃,東北最近50年升高了1.1℃。據估測,在未來100年,全國還可能比現在增加2℃~4℃多。現在地球在過去100年增溫不到1℃就災害頻繁,未來將會怎樣?如果數萬年以后北京地區出現成群大象不足為奇,但100年以后就出現了很快的升溫,那這個過程中氣候的急劇變化將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 糧食安全問題不能盲目樂觀

記者:由于農業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很多人都關心,氣候變化會不會對我國的農業產生負面影響?

林而達:確實,氣候變化將使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幅度增大。專家們都比較認同的是,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生產能力在總體上可能會下降5%至10%;到21世紀后半期,中國主要農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最多可下降37%。氣候變化將嚴重影響我國長期的糧食安全。

而且,由于氣候變暖會使農業需水量加大,而供水的地方差異也會加大。為適應生產條件的變化,農業成本和投資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記者:但現在許多專家都傾向于認為,中國糧食安全不會出問題。

林而達:對糧食安全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多人都過于樂觀。據有關部門預估,我國人口將在2030年前后達到頂峰,大約15億。為了滿足新增兩億人口的需求,將要多生產1億噸糧食。如果盲目樂觀,不采取措施,屆時糧食總產量將減少5%~10%,也就是說,為了適應氣候變化,還要多生產3000萬噸~5000萬噸糧食才行,這是個很大的數字,所以糧食安全問題我們必須時刻高度重視。

未來50年中國可能增溫2℃~3℃

記者:《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對我國氣候近100年來變化的實際狀況和影響進行了評估,在氣溫上升方面歸納出了哪些基本結論?

林而達:最主要的結論是,近100年來我國年平均地表氣溫明顯增加,升溫幅度約為0.5℃~0.8℃。根據最新研究,傾向于采用0.8℃這個數據,這與全球同期平均值(0.8℃)基本一致。近50年中國增暖尤其明顯,主要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后。在最近50年,我國年平均地表氣溫增加1.1℃,平均每10年增加0.22℃。

而且,我國北方和青藏高原增溫比其他地區顯著。這個我自己都有感覺,我在北京長大,小時候北京冬天溫度可以低至零下20℃多,但現在已經多年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記者:該報告也對未來氣候變化進行了預估,得出的結論是21世紀中國地表氣溫將繼續上升。

林而達:對,我們對全球、東亞及中國未來20年至100年氣候變化趨勢進行預估,21世紀中國地表氣溫將繼續上升,其中北方增溫大于南方,冬春增溫大于春秋。

以現在為基準,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將增加1.3℃至2.1℃,2030年,增加1.5℃至2.8℃,2050年增加2.3℃至3.3℃。

記者:報告中的這些預測可信度有多大?

林而達:實際上,對未來幾十年給出一個準確的預報數據是很困難的,因為對影響氣候的全球人口、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的預測有幾十種方案,但估計出一個大致的范圍還是有可能的。在國家評估報告中,我們歸納了不下10種模型作出的預測結果,專家們綜合這些結果,給出了比較好的范圍。事實上,我們還舍棄了一些極端的情況,比如日本的一個模型曾預計100年后中國增溫8.9℃。

冰川融雪加快,湖泊隨之擴大,但隨后兩者都可能將大為萎縮

記者: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增溫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林而達:在氣候變暖背景下,近50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出現了明顯變化。

一是全國平均炎熱日數呈現先下降后增加的趨勢,而近20年上升較明顯。可能很多地區的老百姓感觸最多的是,霜凍日數少了,寒潮頻數也明顯下降了。

二是華北和東北地區干旱面積呈增加趨勢,長江中下游流域和東南部地區洪澇災害加重。比如1998年南方水災,就是百年不遇的。

除了極端氣候事件外,冰川的融化也是倍受關注的影響后果之一。報告指出,估計到2050年,我國西部冰川將減少27.2%。

記者:很多人都對青藏高原、新疆等地的冰川融化速度感到憂心忡忡。

林而達:最近有專家組去新疆考察冰川情況,考察完了向新疆黨政領導匯報,領導們都表示感到震驚。因為新疆的農牧業和自然生態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冰川的融雪補給,尤其是沙漠中的綠洲,沒有冰川,將很難存在下去,現在新疆的高山冰川加快融化,打破了這種均勢,地方政府領導非常重視。

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領導也就此問題專門來北京請教過專家。我到西藏考察過幾次,看到由于冰川融雪加快,引起了當地湖泊的湖面上升,以至于將牧民的牧場和房子都淹沒了。我們對西藏扎陵湖的遙感圖像分析也發現,湖面擴大了許多。但這種現象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冰川萎縮后,這些湖泊最終也將隨著萎縮。

氣候變化會讓更多的人得瘧疾、登革熱

記者:現在我國水資源問題是個大問題,受到高度關注,根據對未來氣候的預估,未來水資源有沒有變化?

林而達:嚴重干旱是非常可怕的,我國北方尤其是西北深受其苦。我曾去寧夏和甘肅多次考察,那里有些地區連續兩三百天不下雨,土都是散沙土,挖下去十幾厘米深,隨手一抓就揚了起來。當地居民都很無奈。

根據報告預估,未來數十年內我國降水量將有所增加,但干旱趨勢可能不會有明顯改變,由于需水量也要明顯增加,預計2010年~2030年我國西部地區每年的缺水量約為200億立方米。

有研究資料表明,我國中緯度地區,氣溫每升高1℃,灌溉需水量將增加6%至10%,而農田蒸發量也會增加幾個百分點,因此,雖然我們預估未來北方降水有所增加,但總體上“北旱南澇”的基本格局不會有很大改觀。

而且,我們預測,升溫還將使北方江河徑流量減少,南方徑流量增加。其中黃河及內陸河地區蒸發量將可能增大15%左右,旱澇等災害的出現頻率會增加,并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性與供需矛盾。

記者:這對生態系統等諸多方面是否也將造成影響?

林而達:對,半干旱地區潛在的荒漠化趨勢可能增大,區域氣候溫暖干燥也將導致平原濕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瀕危物種增加,大面積沼澤濕地演變為草甸濕地。未來50年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空間分布格局將發生變化,表層凍土面積有可能減少10%到15%。而且,風暴潮等極端天氣事件也將成為我國沿海地區致災的主要原因。

氣溫上升還可能引起熱浪頻率和強度的增加,由極端高溫引起的死亡人數將可能增加,預計氣候變化將增加血管病、瘧疾、登革熱和中暑等疾病程度和范圍。

青藏鐵路成為適應氣候變化的典范

記者:面對全球變暖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我們該如何應對?

林而達:除了減緩氣候變化的發生外,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及早采取對策,適應氣候變化。氣候變化都是全球性的,單靠一個國家很難做出局部改變。如冰川加速融化、洋流變化等,單獨的行動很難阻止其變化趨勢,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及早應對,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減少損失。

我認為,應對策略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我國氣候系統模式,提高預測水平;二是建立中國氣候觀測系統;三是建設國家氣象災害預警和應急系統;四是建立國家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和應對體系。如果這些措施完善了,應對起來也就沒那么可怕了。

記者:您覺得我國在應對策略上是否做好了準備?

林而達:這幾年來,我國政府對氣候變化非常關心。2005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八國會議上,也重點談到了氣候變化的問題,“氣候變化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的論斷對科技界影響很大。

國家加強了對氣候變化的研究,如多部門聯合攻關實施重大環境問題對策支撐計劃,在1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展開氣候變化公眾教育等。

最近兩年我們通過中英合作與寧夏進行適應氣候變化的研究,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非常重視,已經將適應氣候變化納入十一五規劃當中,這是省級政府首次這樣做。

除此之外,青藏鐵路也成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適應氣候變化的典范。為應對未來升溫可能引起的凍土融化,從而危害鐵路安全,鐵道部采取措施保護凍土,可以在未來幾十年間避免升溫0.5℃或者1℃造成的損害。建鐵路還同時預計到未來幾十年可能的升溫,這種適應氣候變化的理念在世界上也是很先進的。(本報北京1月7日電)

鏈接

國外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

英國:增加環保稅

英國首相布萊爾提出,目前氣候變化政策激勵機制的著重點應該放在企業投資低碳技術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減排技術的溝通上。英國政府將投資250萬英鎊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并有可能在明年的預算中增加環保稅,如提高公路使用稅、航空燃油稅,征收歐盟內部國家的航空增值稅,并對浪費資源的電器征收特殊稅等,以便用經濟方法說服企業家和普通消費者適應更環保的生活方式。

西班牙:埋葬二氧化碳廢氣

為遏止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吸收二氧化碳廢氣的處理成本,西班牙政府正在研究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貯存的方法,預計此項研究將耗資9000萬歐元。這項計劃的項目包括建立一家示范工廠和找到安全的儲氣地點。

瑞典:成立專門委員會監督礦物燃料使用

瑞典準備到2010年時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為實現這個目標,瑞典全國人均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從6噸減少到4.5噸。為此,瑞典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對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的財政投入,加強宣傳、促使所有家庭都加入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列中來,制訂一個開發替代能源的新戰略,成立專門委員會以監督礦物燃料的使用。

日本:呼吁政府為減排溫室氣體出資

日本環境省曾計劃對礦物燃料征收環境稅,但遭到日本經濟產業省和經濟界的反對。日本環境省的研究認為,通過普及省油低公害車、提高辦公樓和住宅隔熱性能、進一步普及節能產品、擴大森林面積等,可以達到溫室氣體減排6%的目標,但推行這些措施,2006年至2010年每年要投入兩萬億日元。由于民間企業的承受能力有限,政府有必要每年出資4000億至7000億日元。

澳大利亞:宣布防止全球變暖計劃

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2006年10月23日宣布了一項5億澳元環境計劃,旨在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防止全球變暖。

與美國一樣,澳大利亞尚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由于這個原因,澳大利亞被認為是“環境壞孩子”,遭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與此同時,有關氣象專家認為,澳大利亞目前遭遇的百年罕見干旱與氣候變暖有密切關系。面對嚴酷現實,霍華德政府這才下定決心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
夏收農作物收購出現亮色 小麥油菜籽價格穩步上升
入夏以來部分地區農作物病蟲害偏重發生 3特點
中國農作物受旱面積1.67億畝 高溫加重重慶旱情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