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張慶偉16日說,“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我國將建立由60至70顆衛星組成的空間信息系統,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張慶偉說,上述空間信息系統包括通信廣播衛星、地球資源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和科學試驗衛星等。明年,我國將發射由3顆小衛星組成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并計劃在2至3年的時間內,將衛星數量增加到7個,以便對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災害進行大范圍、全天候、全天時動態監測、預測、評估,全面提高我國的綜合減災和環保能力。
他在出席由中國宇航學會、美國宇航學會和日本火箭學會主辦的第十一屆環太平洋地區國際空間會議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我國衛星的研發正在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我國今年將發射首顆繞月探測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馬興瑞曾在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十一五”期間,中國將研制近100顆空間飛行器,包括通信廣播衛星、地球資源衛星、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和科學試驗衛星六大系列。
馬興瑞說,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氣象衛星、包括風云3號極軌道氣象衛星和風云4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后,將提高中國對重大災害預警監測和應急響應能力。正在研制的資源一號02B、03、04衛星,將在農林、水利、礦產、海洋、減災、環保、城市規劃與管理、測繪領域得到更廣泛應用。正在研制的海洋二號衛星可以對海面風場、浪場、浪高,海洋重力場,大洋環流和海表溫度場進行全面觀測。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國航天事業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包括:運載火箭進入空間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顯提高;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協調配套的全國衛星遙感應用體系;建立較完善的衛星通信廣播系統,衛星通信廣播產業規模和效益顯著提高;分步建立滿足應用需求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初步形成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初步實現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由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航天器交會對接;實現繞月探測;空間科學研究取得重要原創性成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0多萬員工,是我國最大的運載火箭、衛星和太空飛船的研制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張慶偉同時表示,我國今年將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
“嫦娥一號”衛星效果圖 [資料圖片]
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16日說,我國探月二期工程將發射軟著陸器和月球車。軟著陸器在著陸區進行就位探測,月球車進行巡視探測。
歐陽自遠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環太平洋地區國際空間會議上介紹,中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步走,即繞月、落月和采樣返回,都屬于不載人探月活動。
北京密云的50口徑天線地面站,將承擔嫦娥1號科學探測數據的接收任務。[資料圖片]
歐陽自遠說,在中國的第二期月球探測工程中,月球車和軟著陸器將主要完成四大科學目標。探測月球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精細探測月球表面的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探測月球的內部結構;探測月球的表面環境、對地球的電離層進行極紫外觀測并進行月基的光學天文觀測等。在月球內部結構的探測中,將記錄月球的月震與小天體撞擊月球的過程,精確測定地月的距離,探測月表30米以內的月壤和3公里深的上部月殼結構,獲得3公里深10公里長的月殼剖面結構。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實施的第一期月球探測工程的目標是在2007年發射一顆圍繞月球飛行的衛星,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特性與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