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通用航空發展歷程
1、1949年以前的發展過程
大陸通用航空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1912年。當時航空界的先驅馮如駕駛自制的飛機在廣州燕塘進行的飛行表演,揭開了大陸航空事業發展的序幕。
1931年6月2日,浙江省水利局租用的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米賽什米特M18-D型飛機,在錢塘江支流浦陽江36公里河段進行的航空攝影,這是大陸首次進行的通用航空商業活動。
從起步時間上看,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首次完成世界上重于空氣的航空器動力飛行,1908年美國空軍購買了第一架飛機,1911年購買了5架飛機,用于訓練飛行員、娛樂飛行、載客飛行。與之相比,大陸自1912年開始出現飛行表演活動,通用航空事業起步較早。
2、1949年以后的發展歷程
自1949年以后,大陸通用航空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1951年5月22日,應廣州市政府的要求,民航廣州管理處派出一架C-46型飛機,連續兩天在廣州市上空執行了41架次的滅蚊蠅飛行任務,揭開了大陸通用航空發展歷史的新篇章。
1952年大陸組建立了第一支通用航空隊伍——軍委民航局航空農林隊,擁有10架捷克制愛羅-45型飛機,職工60余人,當年飛行總量為959小時,專供通用航空生產作業的機場或起降點約40個。
此后,在全國各地陸續成立了以農林業飛行為主的14個飛行隊,后來又成立了專為工業、農業、海上石油等服務的通用航空公司,大陸通用航空業逐步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二、大陸通用航空發展現狀
1、通用航空生產作業情況
2006年通用航空年作業飛行小時數達到98700小時,比2005年增加16%,創歷史最高水平。按國際民航組織統計的口徑,2006年我國通用航空飛行180000 小時。
2、通用航空運營能力狀況。
截止到2006年底,通用航空全行業飛機、直升機(含教學訓練、機場校驗飛機、直升機)數量為707架,其中飛機575架,直升機132 架,比2005年增加92架。
截至2006年底, 民航全行業持有有效飛行駕駛員執照的飛行人員共16031人,其中持有航線運輸駕駛員執照的6901,商用駕駛員執照的7757人,私用駕駛員執照的1373人。
截止到2005年底,我國共有通用航空機場68個,臨時機場(起降點)329個。
3、通用航空活動主體狀況。
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從事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的企業已達69 家,已批準籌建通用航空企業30家。目前全行業從業人員近8000 人。
通用航空活動的主體形式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單位和個人等形式。現有辦理了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登記的單位12 家,自然人2個。
4、通用航空項目及社會效益狀況。
《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民航總局令第176號)將通用航空經營項目分為:
甲類 陸上石油服務、海上石油服務、直升機機外載荷飛行、人工降水、醫療救護、航空探礦、空中游覽、公務飛行、私用或商用飛行駕駛執照培訓、直升機引航作業、航空器代管業務、出租飛行、通用航空包機飛行;
乙類 航空攝影、空中廣告、海洋監測、漁業飛行、氣象探測、科學實驗、城市消防、空中巡查;
丙類 飛機播種、空中施肥、空中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空中除草、防治農林業病蟲害、草原滅鼠,防治衛生害蟲、航空護林、空中拍照。
上述三類未包含的經營項目的類別,由民航總局確定。
搶險救災,不受上述三類項目的劃分限制,按照民航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
長期以來,通用航空為支持工農業生產、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預防、抵御各種自然災害做出了重要貢獻,社會效益顯著。
5、通用航空市場狀況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市場化進程的逐步推進,通用航空市場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前,通用航空市場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作業價格依靠政府制定的作業收費標準執行,作業費用由財政支付。經營項目包括:航空攝影、航空探礦、人工降水、航空護林、飛機滅蝗、農林化飛行等。在目前的通用航空的市場結構中,上述內容仍占相當比例,但份額已在逐步下降;自發的市場需求在逐年增長,其作業價格完全按照市場供需關系來確定,主要的經營項目有石油服務、公務飛行、醫療救護、培訓飛行等等。隨著國內企、事業單位購置自用公務機(含直升機)數量的不斷增加,航空器代管市場在逐漸擴大。對直升機擺渡乘客、直升機醫療救護以及對小型飛機用于近距離城市之間的旅客穿梭飛行的需求也正在凸現。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通用航空的市場將越來越大、市場支付能力也將逐步提高。
2006年通用航空市場規模約為17.9億元人民幣,其中各級政府財政支付約為7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