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洋報訊(記者 李昕)2月28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4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
《2014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4年海洋災害總體發生頻率較低,但過程強度屢破歷史記錄。影響我國的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為主,綠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咸潮入侵等其他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14億元,死亡(含失蹤)24人。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含失蹤)人數均低于近10年海洋災害狀況平均值。
2014年沿海各省(區、市)主要海洋災害損失分布
各類海洋災害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是風暴潮災害,占全部直接經濟損失的99.7%。造成死亡(含失蹤)人數最多的是海浪災害,占總死亡(含失蹤)人數的75%。單次災害過程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是“威馬遜”臺風風暴潮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為80.80億元。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的省份為廣東,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為60.41億元;較嚴重的為海南和廣西,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分別為36.61億元和28.30億元。
《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1980年~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的不同時段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相比,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區域特征明顯。與2013年相比,東海沿海海平面升幅最大,為38毫米;黃海沿海和渤海沿海次之,分別升高22毫米和13毫米;南海沿海海平面降低10毫米。2月渤海至東海北部沿海海平面、3月渤海至北黃海沿海海平面、4月渤海至東海北部沿海海平面、10月渤海至東海北部沿海海平面均達1980年以來同期最高值,受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累積效應等因素影響,河北、江蘇和海南等省沿岸的海岸侵蝕范圍加大,遼寧、河北和山東等省的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程度增強,長江口和珠江口的咸潮、廣東和海南等地的風暴潮災害加劇,給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2014年沿海各省(區、市)海平面相對2013年變化
為有效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提升沿海地區海洋防災減災能力,《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建議,有關部門應在科學評估和規劃的基礎上,針對不同海岸類型,制定適宜的防護措施,如生態防護、工程防護、混合防護等,建立和完善監督、檢查與維護等管理體系,實施有效管理。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