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認為,中國生態現代化建設,應以生態經濟、生態社會和生態意識為突破口,以輕量化、綠色化、生態化、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的“三化一脫鉤”為主攻方向,努力完成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實現環境管理從“應急反應型”向“預防創新型”的戰略轉變。
何傳啟指出,“綠色化”是生態現代化的一個基本要求,生態現代化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學者提出來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生態現代化研究》認為,“生態現代化是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一種互利耦合,它包括從物質經濟向生態經濟、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物質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生態現代化要求實現“三化一脫鉤”,它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首先是輕量化(非物化)。基本內涵是高效低耗和高品低密。高效是指提高物質生產率、資源生產率、能源生產率、土地生產率等。低耗是指降低經濟和社會的物質消耗、資源消耗、能源消耗、碳能消耗等。高品是指提高經濟的服務比重、文化比重、信息和知識比重、經濟品質和生活品質等。低密是指降低經濟和社會的物質密度、資源密度、能源密度、碳能密度等。
第二是綠色化。基本內涵是無毒無害和清潔健康。無毒是指降低對環境和健康的有毒物和有毒廢物的生產和排放,無毒化、低排放和污染治理等。無害是指降低對環境和健康的有害物和有害廢物的生產和排放,無害化、低排放和環境治理等。清潔是指發展環保技術、清潔生產、綠色產品、綠色能源、綠色交通和綠色生活,減少排放等。健康是指提高經濟和社會中環境友好、人體無害、安全優質的綠色要素的比例等。
第三是生態化。基本內涵是預防創新和循環雙贏。在預防方面,我們的預防原則是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城鎮、保護自然和生物資源等。在創新方面,遵循的創新原則是環境友好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升生態效率和生態文化等。怎樣循環呢?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廢物再循環、再利用、再制造和廢物處理率等。如何做到雙贏?要本著雙贏原則,即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生態重建,降低生態退化,經濟和環境雙贏等。
第四是經濟與環境退化脫鉤。這個基本內涵是逆向脫鉤和正向耦合。逆向脫鉤指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包括:經濟發展與物質需求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消耗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生態退化脫鉤等。正向耦合指經濟發展與環境進步良性耦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