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來看,年內各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呈明顯的季節性波動,1月份和季末月份相對高一些,其他月份相對低一些。今年前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季節性波動明顯大于往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3.4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2月份大幅回落至8245億元,驟降75.9%,3月份再次反彈至2.40萬億元,4月份再收縮至7510億元,驟降68.8%,2、4月份環比降幅大幅超過2009-2015年同期的平均降幅(45.8%和33.8%)。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波動主要源于新增人民幣貸款的季節性波動,而今年前4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在各月間“大起大落”,各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分別為2.54萬億、8105億元、1.32萬億元和5642億元,其中,2、4月份環比降幅分別為68.1%和57.2%,明顯高于2009-2015年同期的平均降幅(27.2%和28.2%)。此外,今年以來,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現,受此沖擊,4月份一級市場超過千億企業債取消或者推遲發行,造成當月企業債券凈融資比上月減少5094億元,環比降幅達70.8%。
5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6599億元,比上月減少911億元,月度變化趨于平穩,但與去年同期比大幅減少5763億元。人民幣貸款增長較多,企業債券融資和表外融資中的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是拖累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5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374億元,環比多增3732億元,同比多增864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是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1.42倍,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基本上全部來自銀行貸款。但5月份企業債券凈融資減少397億元,同比少2107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5066億元,同比少602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的縮量與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的調整不無關系。今年以來,票據市場風險集中暴露,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天津銀行票據案接連爆發,累計涉險金額高達近57億元。5月初,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126號文,進一步規范票據市場,加強票據監管。今年以來,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現,受此沖擊,4月份以來,大規模企業債取消或推遲發行,造成企業債券凈融資明顯萎縮。(作者:國家信息中心 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