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年輕患者發現時多為晚期,預后不理想,醫生的提醒來聽聽
國慶節過后,28歲的小李(化名)經常感覺上腹部脹痛,一陣一陣地發作,吃了胃藥也沒有好轉。難道是胃炎加重,還是胃潰瘍?
前幾天,他到醫院做了胃鏡,最后確診為胃竇癌。
不到三十歲,家族又沒有腫瘤病史,為何如此年輕就患上胃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普外科陳定偉主任醫師詳細了解了小李的生活習慣與病史,認為,“發病與患者飲食習慣有關,因為他常年一個人在外工作及創業,饑一餐飽一頓,飲食非常不規律,有時候熬一熬不餓也就不吃了。”
“從我們醫院的臨床就診情況來看,年輕型胃癌患者大多為大學生、年輕的上班族和初始的創業者等,他們飲食不規律或者主要吃外賣,發病也有一些共同點:發現時病期較晚,病理類型較差,比如低分化腺癌、印戒細胞癌或粘液腺癌等,預后也不太理想,文獻報道年輕型胃癌患者比中老年胃癌患者的預后差。”陳醫生惋惜地說。
高中沒畢業就打工創業
飲食不規律還常吸煙、喝酒
小李1.75米,體重110斤左右,看上去挺陽光的。他高中還沒畢業,就輟學來浙江打工,送了一段時間快遞,賺了一些錢,就開了一家小公司,開始創業。
小李說,前幾年送快遞一直在外面跑,饑腸轆轆也只能忍著,等空了,又不餓了,那干脆就不吃,或者等到夜宵再多吃點。“最近幾年雖然有了自己的公司,但飲食習慣養成了,工作更忙,吃飯更加不規律。而且,工作壓力大,吸煙、喝酒樣樣來,以為年輕能扛得住。”
過去,他經常噯氣、泛酸、上腹部隱痛,但吃點胃藥或吃點東西,癥狀都會好一些。但這一次特別奇怪,平時的老方法一點也不管用,這段時間癥狀始終反反復復,自覺疼痛程度較前明顯加重。
陳定偉主任醫師最后確診小李患上了胃竇印戒細胞癌,伴部分粘液腺癌,屬于胃癌病理類型中分化相對較差的一種。結果小李不得不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后續還得接受化療和靶向治療。
胃癌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
長期減肥的也要小心
為什么不規律的飲食危害這么大?陳定偉醫生介紹,小李除了長期飲食不規律外,還吸煙及喝酒,精神也一直處于緊張狀態,這些因素疊加,患癌風險就大大增加了。
一般來說,胃癌患者的胃部病變往往經歷以下階段:胃炎、胃糜爛、胃潰瘍,再到胃癌。這個過程歷時10~15年左右,有時更短。小李高中就外出打工,當時不到18歲,“壞習慣”持續了10多年,風險自然累積越來越大。
目前,胃癌仍然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新增胃癌患者大約為40萬,雖然胃癌的發病年齡以40~60歲多見,但30歲以下年輕人胃癌的比例,也已由上世紀70年代的1.7%,升至當前的3.3%。近5年來,我國19~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比4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已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
陳定偉醫生遇到過的一位年僅21歲的女大學生,黑便伴上腹部隱痛來就醫,胃鏡檢查發現示胃體低分化腺癌,病因主要也是多年來飲食極不規律導致的長期胃病,同時因為減肥,還經常不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