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厝垵夜景
來自網絡
提起漁村,印象中應該是濕滑的街道,咸咸的空氣,腌漬的海鮮,還有漁村人家蓋的簡陋棚屋。然而廈門卻有一個清新雅致的地方——曾厝垵文創村,一個充滿了文藝韻味的現代漁村。
曾厝垵位于廈門島東南部,占地0.33平方公里,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南宋末年,北宋政治家曾公亮的九世孫曾光綽攜家眷來此避居,謂之“曾氏處此安”,后按閩南讀音即稱“曾厝垵”。明初,這里成了軍事要塞,清代更是設水師駐守。依山傍海的曾厝垵,一直是個漁村,這里的村民男漁女耕,世世代代過著漁民生活。后來,因為城中村被改建成民宿和商鋪,這里的房租又比鼓浪嶼便宜,一些文藝青年來此創業,一下子把曾厝垵帶火了。
村口上空的橫梁上寫有“曾厝垵”三個金色大字,僅有四五米寬的街巷曲曲彎彎,游人摩肩接踵,非常熱鬧。我從繁華的城市走進這里的一刻,就被它深深吸引,時間仿佛在這些老墻、飛檐、古樹和石板路上悄悄地停駐,每座古厝都訴說著一段往事,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繪出了曾厝垵的古老印跡,漁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此清晰,歲月似乎還不曾遠去。
小街散發著舒適慵懶的氣息,隨處可見享受陽光的小貓。巷口古老的榕樹,枝繁葉茂,氣根絲絲垂掛,仿佛村中的老者,訴說著漁村的前世今生。小路的兩側不見一片黃土,所有能種植的地方,都種滿了鮮花,最多的是三角梅,紅的、粉的、紫的,盛開在陽光下。
來廈門當然要嘗嘗當地的美食,這里的店鋪林林總總,各種美食應有盡有。沙茶面、海蠣煎、花生湯、土筍凍、燒肉粽,椰子汁、西瓜汁、芒果汁,還有魷魚、扇貝、牡蠣,在燒烤架上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這些一定會讓你的味蕾得到滿足。
曾厝垵被譽為最文藝的漁村,這里永遠不缺人間煙火味,不缺拉著行李箱的游人,不缺抱著相機的文藝青年。街邊的酒吧不時飄出悠揚的琴聲,那是酒吧老板在彈著吉他,唱著民謠。陶藝店里,你可以坐下來和師傅學習做一個杯子,看著泥土在手中慢慢成了杯子的形狀,那份喜悅溢于言表。在小酒館里,不僅有歌舞演出,多才多藝的美女老板還會拉小提琴、打手鼓,讓人感受到愜意和自由。逛累了,就找個電影吧歇歇腳,吹著海風看上一部電影。這里處處能感覺到曾厝垵的文藝風。
曾厝垵的民宿藏在鬧市里,與其他店鋪一樣也是很文藝,很清新。客棧裝修隨性,風格迥異,不論是紅磚古厝,還是南洋風格的騎樓都保留著華僑遺風,隨處可見的鐵花和彩繪也為這里平增了一份韻味。有整面墻的彩繪,有海藍的房子,有柵欄的院子,有挺拔的椰子樹,更有熱情的老板娘。藤蔓下吊著木秋千,用沖浪滑板、游泳圈、貝殼等物件點綴,海濱味十足。民宿的名字也十分文藝清新,花開半夏度假屋,漫城花海客棧,望春風曉筑,聽上去感覺置身花海,心情一下舒爽起來。獨特的民宿,新鮮的空氣,誘人的美食,美麗的海濱,在這里的短短幾天,就讓人迷上這里。
曾厝垵注定與眾不同,它在城市與漁村之間,取了一塊最美的海,留下了一份田園,留下了一份詩意生活。歲月如歌,往事如煙,這里的一切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一個矮屋錯雜、臟亂差的古村落,華麗轉身為“最文藝”的美麗漁村。曾厝垵更像是一個質樸的漁家姑娘,漸漸蛻變成清麗脫俗、婀娜多姿的純情少女,羞答答地撩開面紗,款款地步入人們的視野。今天的曾厝垵,用另一種清新淡雅的韻味訴說著小小漁村的巨變,而它的過去,只能留在人們的回憶里了。所謂舊貌換新顏,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