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玉活環耳盆紅珊瑚盆景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
中國網1月29日訊(記者 蘇向東)完成二期修整、改陳的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將于春節前正式對公眾開放。極具宮廷特色的像生盆景類文物將首次集中亮相。
位于紫禁城東部寧壽宮區域的珍寶館,自1958年開館以來,已成為故宮博物院最重要的常設展覽之一。展廳主要展示由金、銀、玉、翠、珍珠等貴重材料制作的珍寶類文物。珍寶館曾經進行過多次大規模修整、改陳,不斷提升陳列展覽效果。此次改陳包括位于皇極殿東、西兩側的廡房,共四個展廳,分別以珠寶、金銀、玉石、盆景類文物為主題。
本次開放的皇極殿西廡南展廳面積約220平方米,主題為像生盆景類文物。像生盆景,又稱寶石盆景、工藝盆景,使用金銀、珠寶、玉石、珊瑚、象牙等珍貴材料制景,配以金銀、琺瑯、玉石、漆木等制作的盆,材料華美,工藝考究,色彩絢麗,寓意吉祥,是清代宮廷內年節慶典時不可或缺的陳設,也是重要的貢品類型,反映了清代皇室獨特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像生盆景類文物極具宮廷特色,此前從未做過集中的長期展示,本次改陳填補了這一展覽空白。
展品中的代表如銅鍍金嵌琺瑯海棠式盆紅珊瑚盆景,采用整枝紅珊瑚制作,珊瑚樹高度超過60厘米,形態自然,枝干粗壯,是目前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珊瑚制品。又如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以碧玉為竹、白玉為石,小巧精致,色彩和諧淡雅,藝術格調很高。
銀六方盆金桃樹盆景 清(1644-1911)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
皇極殿西廡北展廳面積約340平方米,主題為玉及彩石類文物。清代是中國古代玉石工藝發展的高峰,當時非常重視對原材料的選擇,新疆和田玉依然占據著產品的主流,翡翠則在清代中晚期成為皇室新寵,地位不斷提高。此外,還有為數可觀的瑪瑙、水晶、青金石、綠松石、孔雀石、芙蓉石、壽山石等材質的器物傳世,其豐富多彩的面貌與新意迭出的意匠令人贊嘆,其精雕細琢的工藝代表了清代玉石雕刻的水平。其中,白玉雕桐蔭仕女圖山子巧妙利用了制作玉碗后剩余的材料,將玉材中心留下的圓形空洞設計為月亮門,體現了玉雕工匠的卓越創造力。田黃三連印由一整塊石料雕刻而成,三方印章通過環環相扣的石鏈結為一體,巧奪天工。田黃三連印身世離奇,本是乾隆帝做太上皇時所鐫,清末溥儀離宮時將其攜出,1950年才上交國家,并重新回到紫禁城中。
掐絲琺瑯海棠式盆玉石牡丹盆景 清(1644-1911)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
在紫禁城的古建筑內布置展覽,既是故宮博物院獨具的特色,也有很多局限,面臨很大挑戰。如何充分利用古建筑本身的優勢,使皇家收藏的珍寶與這一特定環境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是改陳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除了在展廳、展柜、展具、照明等硬件設施上進行提升外,本次改陳還嘗試布置了四處小型景觀,以突出宮廷特色。例如南展廳的碧玉雕云龍紋甕景觀,就是為了更好地展示這件乾隆中晚期大型玉雕代表作而進行的專門設計。北展廳的多寶格里放入了玉器、瓷器、琺瑯、玻璃等珍貴文物。
像生盆景類文物極具宮廷特色,此前從未做過集中的長期展示,此次改陳填補了這一展覽空白。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