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美麗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八

發布時間:2019-09-17 11:02:51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高敬、周穎  |  責任編輯:張蔚藍
關鍵詞:地球衛士,1983年,三北工程,奧斯特羅姆,生態文明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題:美麗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八

新華社記者高敬

如果透過歷史的長河回望這70年,人們會看到一個怎樣的中國?

70年,中國從一窮二白走到繁榮發展,一座座大山從荒涼蒼茫變為綠意盎然。

70年,億萬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錦繡畫卷。

這幅畫卷的名字叫——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懈追求

翻開世界植被圖,你會發現整條北回歸線上的陸地,大部分被沙漠覆蓋。然而,在我國華南地區,卻可以見到大片的綠色森林。其中,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山最為搶眼,被譽為“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

這里是新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56年,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的歷史也由此開篇。

走進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層層疊疊的綠意撲面而來。山間流水潺潺,峰頂云霧繚繞,空氣自然清新。這里就像一個天然氧吧。

鼎湖山能成為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得益于季風帶來豐沛雨水的滋潤。而千里之外的陜北地區,干旱缺水的延安卻一度“盼”水也“怕”水。

幾十年前,延安越來越多的山坡被開墾成農田,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

74歲老人侯秀珍回憶說,一刮風,塵土遮天蔽日,家家門口都掛著個撣子,進門頭一件事就是在門口撣土。一下雨,山上的農田根本存不住水,連泥帶水就往川道的稻田里泄,農民只能用盆把稻田里的泥往外舀。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啟動退耕還林工作。經過20年不懈努力,延安完成退耕還林10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2.5%。入黃泥沙量從退耕前的每年2.58億噸降為0.31億噸,降幅88%。

曾經荒山禿嶺的延安,如今已被深深淺淺的綠色點染。山地蘋果、核桃、花椒等林果業,也為退耕群眾帶來了富裕的新生活。

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建設美好家園,意味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斷被重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70年來,億萬中國人民為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的家園而不懈努力。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綠化祖國”運動,到改革開放后的“園林城市”創建,再到現在“美麗中國”建設,中華大地上的綠色越來越多,城鄉環境越來越美。

這是一組自帶“美顏”效果的數據——

1956年來,我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達2750處。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里。大多數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保護,一些珍稀瀕危的動植物種群得到恢復。

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戰略決策。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在祖國北疆筑起一道綠色長城。

1999年來,全國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08億畝,在保水固土、防風固沙、固碳釋氧等方面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

如今,全國已建成城市公園15633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1平方米,是1981年末的近十倍。

70年,兩萬多天,新中國的山川正在改變模樣。

1  2  3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