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生物資源是指生長在自然界中能夠直接或間接被人類利用的、對人類具有現實和潛在價值的基因和物種的總和,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類遺傳資源等。生物資源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的重要戰略資源。對生物資源的收集、保藏、保護、開發與利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生物資源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基石
生物資源既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對象,也是生命科學發展的基礎。醫學、生物學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模式生物的研究以及對實驗動物的使用。模式生物給予了人類揭示生命本質的啟示和手段,對線蟲、果蠅、小鼠、擬南芥、大腸桿菌等模式生物的研究正在揭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基因功能和系統代謝網絡體系。
生物資源為支撐和保障農業和糧食安全提供了本底資源保障,有力支撐農業安全與可持續發展。20?世紀?50?年代,我國抗孢囊線蟲病的北京小黑豆資源挽救了美國的大豆產業,多個抗線蟲大豆基因都來自北京小黑豆。小麥、水稻資源中半矮稈基因的發掘與利用引發了全球糧食生產的第一次“綠色革命”。我國科學家利用水稻野敗型細胞不育基因資源創制的“三系”雜交水稻,引發了第二次“綠色革命”,并使我國的水稻育種與生產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生物資源為重大新藥創制提供物質源頭,為國民健康提供保障。制藥業中基于生物資源開發的天然藥物約占?30%。例如:全球最暢銷的降血脂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的先導化合物來自天然真菌紅曲(Monascus sp.);紅豆杉中的紫杉醇被生產為抗癌藥物廣泛用于癌癥的治療;來自海洋生物的鎮痛藥“齊考諾肽”止痛效果是嗎啡的?1?萬倍。
戰略生物資源是國際布局與競爭熱點
發達國家長期重視對戰略生物資源的收集和保存。英、美等國對生物資源的收集起步較早,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生物資源保藏體系,保存覆蓋了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類遺傳資源等各類生物資源。早在?1946?年,美國就建立了國家植物種質系統(National Plant Germplasm System,NPGS),重點收集糧食作物及其他農作物的種質資源,其中?60%?來自國外。英國早在?1759?年就開始籌建其皇家植物園——邱園。目前,邱園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植物園,收集植物超過?5?萬種,并建設了全球最大的野生植物種子庫——“千年種子庫”(Millennium Seed Bank Project),儲存了全球約?10%?的野生植物種子。日本、韓國也建設了覆蓋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和非生物材料的國家資源中心。
發達國家規劃部署了多項計劃以保障對戰略生物資源的評價和利用。美國從?1999?年起,就啟動了“植物基因組測序計劃”與“國家動物種質計劃”;歐盟于?2005?年發布“生物質行動計劃”,2012?年建立植物科學網絡(ERA-CAPS),旨在協調和整合歐洲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植物科學研究信息;日本于?2002?年啟動“國家生物資源計劃”(NBRP),旨在致力于該國生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研發的長遠目標和國家層面整合利用體系的建立。此外,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全球“生態恢復聯盟”、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全球植物保育戰略(GSPC)等國際聯盟、戰略計劃的建立也為物種保護提供了國際聯合力量。
生物資源開發政策的戰略意識近年來日益凸顯。2010?年,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發布了《面向?2030?生物經濟施政綱領》戰略報告,提出生物經濟是以生物資源為基礎發展的農業、工業和醫藥經濟。其后,越來越多的國家立足發揮本國生物資源基礎優勢,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與目標下,提出進一步發展生物經濟的要求。2012?年?4?月,美國聯邦政府發布《國家生物經濟藍圖》,確立了美國生物經濟發展的五大戰略目標。同年,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頒布“生物質聯合研發計劃”,利用生物質資源促進生物燃料生產和原料改良的技術研發。2012?年?2?月,歐盟發布《為可持續增長創新:歐洲生物經濟》戰略,促使歐盟經濟向更多使用可持續的可再生資源的經濟形態轉變。2013?年,德國批準新的生物經濟戰略,旨在利用戰略生物資源創新技術進行可持續農業生產、基于生物質的燃料開發等。英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BBSRC)于?2012?年啟動“作物基因組學研究計劃”“資助畜牧研究計劃”;為了提高對戰略生物資源的研究與利用,英國還實施了建設大型生物數據設施、開放植物表型組學中心等一系列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