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影響下數字化轉型的機遇
推動政府治理數字化轉型
面對疫情,各級政府迅速搭建數字化治理平臺,助力科學防控、精準施控。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政府治理效率。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鎖定確診病例及其密切接觸人員、查看疫情信息、監測人流體溫、分析疫情變化趨勢等防疫各環節發揮了重大作用。杭州市整合?80?多個維度的跨部門大數據建立了高危易感染人員模型,展開疫情風險動態研判。在復工復產中,全國?100?多個城市采用健康碼,實現對復工人員的健康管理,精密智控復工風險,助力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非接觸式數字化技術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在疫情中各地政府先后開通基于電腦、手機應用程序(APP)等“非接觸式”的網上疫情填報系統和辦事渠道,在減少人員流動的前提下履行了政府監管好、服務好的職責。例如,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市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公率達?97%?以上。新媒體提升政府公信力。疫情信息的及時披露對降低社會不安焦慮情緒至關重要。在此次疫情中,基于云直播的疫情一線動態滾動播出,以及基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疫情信息、政策發布,形成了全方位的疫情信息公開網絡,有效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例如,上海市僅在?2020?年?1?月就發布疫情相關微博、微信總量達?4?570?篇,及時有效地增強了群眾防控意識和社會信心。
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此次疫情防控的居家隔離措施使實體門店經營停滯,及時轉變經營模式成為線下實體產業化解危機的重要途徑。線下產業加速線上化。居家隔離加速消費者線上購物習慣的轉化,迫使傳統線下產業線上化,在線診療、在線教育、在線健身等數字化新業態在疫情防控期間得到大范圍推廣,加之“無接觸物流”對物流“最后?1?公里”的安全觸達,催生“低接觸經濟”“宅經濟”。據騰訊統計,疫情期間超過?2?萬所大、中、小學近?1000?萬學生通過企業微信直播上課。產業互聯網平臺加速賦能實體產業。疫情中醫療物資的緊缺暴露了制造業在產業鏈協同、供需匹配等方面的不足。而線上零售業得益于諸多零售業互聯網平臺所構建的從供應鏈到銷售到物流配送的全產業鏈貫通,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賦能零售業上下游企業共度疫情難關。據?Mob?研究院統計,春節防疫期間,“京東到家”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470%。產業互聯網平臺優化上下游資源匹配的優勢在疫情中得以突顯。
倒逼企業數字化轉型
疫情產生的嚴峻沖擊倒逼企業嘗試和深層地思考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管理彈性化。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基于遠程辦公的協調和溝通成為企業復工首選。據艾媒咨詢統計,2020?年?1—2?月,遠程辦公企業規模超過?1?800?萬家,遠程辦公人員超過?3?億人。從長期看,遠程辦公模式將使企業管理更具彈性和韌性,加快企業數字化應用。強化企業數字化轉型觀念。遠程辦公解決了企業疫情期間的員工協同問題,但疫情使企業更充分認識到,要真正實現數字化還需要完成員工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大協同。對于數字化轉型觀望企業而言,如何采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業務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助力社會數字化轉型
疫情中,數字化加速滲透到社會的每個毛細血管,呈現多元化、社會化特征。 推動全民生活方式數字化轉型。據凱度市場調研顯示,在疫情期間,有?84%?的受訪者至少嘗試了一種新的在線服務。消費品類、消費人群、消費區域呈多元化趨勢。在線家庭消費和在線內容消費興起,如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閱讀、在線影視等;中老年人在疫情中嘗試參與線上消費;城鎮、農村的在線消費市場得以拓展。數字化全民參與格局構成了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堅實基礎。推進社會基層單元數字化轉型。以社區、街道、黨組織、群團、行業協會等社會基層單元為主體的防疫體系織密織細全社會防控網絡,線上信息登記、每日健康追蹤打卡、社區疫情線索等數字化應用打通了基層治理單元與政府間的信息協同與治理協同,助力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推動社會基層單元數字化。
抗疫中的數字化發展問題與挑戰
政府數字化治理結構亟待完善
當前我國政府等管理部門仍多是層層上報、逐級請示的垂直化治理結構,這與數字化發展需求矛盾突出。數字化時代信息即時傳播、網絡化傳播的特征,亟待建立扁平化治理結構,加速治理反應能力,提高決策行動力。此次疫情早期上報不力、地方政府信息公開滯后等問題與政府治理結構的內在聯系值得反思。
地區間數字鴻溝顯著
在數字化水平較高的省份和城市,數字化的城市大腦、數字防疫系統等數字化系統織牢疫情防護體系,助力精準防疫、精準復工。然而,部分地區在疫情中的信息上報與流程處理仍然采用原始的紙質方式,降低了防控工作的執行效率;在廣大農村地區,疫情信息宣傳仍主要依靠傳統的盯防和有線廣播,加大了疫情防控難度。
行業內外數字化程度差異顯著
零售、娛樂產業等數字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在疫情沖擊中發揮了靈活轉變經營模式的優勢,有效降低了經濟損失;而數字化轉型程度較低的制造業,普遍出現供應鏈受阻、員工短缺、資金周轉難等一系列問題,使制造業產值整體下滑顯著。即使在同一行業內部,受限于數字化人才短缺、資金不足等約束,數字化轉型仍主要集中于行業頭部企業,而廣大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進程滯后,使之在疫情中遭受重創。據阿里巴巴在?2020?年?2?月初對?20?165?家小微企業及個人經營者的在線調查顯示,73%?的企業認為自身受疫情影響很大。
社會化數據治理不足
此次疫情中,基于個人身份識別的行蹤定位對防疫發揮了關鍵作用,但也仍存在數據散落、重復收集等問題,且信息泄露風險高。隨著全民數字化參與度的提高,數據的廣度和深度都將呈暴發式增長。特別是在線醫療、在線金融等涉及個人敏感隱私數據的新業態興起,將全面挑戰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同時,當前全社會數據協同水平不高,部門或企業的數字化主要以內部數字化為主,跨部門、跨企業信息壁壘問題突出。在疫情期間,各部門“數據孤島”導致物資供給短缺、分配不均、高暴發區域防疫不足等問題。
促進我國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建議
加快數字化轉型是深化落實十九大精神、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舉措。應抓住疫情帶來的數字化轉型機遇,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疫情之后,應進一步提升各級政府數字化思維、數字化理念,制定“十四五”政府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加強政府數字資源整合頂層設計,推動不同地方、部門、層級間信息共享互通,以統一接口、統一標準構建跨部門的數字化協調體系,打造安全、共享、敏捷的政府數字化治理體系。以智慧城市為抓手,加大數字技術在政府治理中的應用,形成全覆蓋、網格化的政府治理現代化體系。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垂直細分領域的融合發展,豐富應用場景
布局垂直細分領域數字化人才培育體系,探索數字化人才激勵機制。推動大數據、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醫療、衛生、科研、教育、物流等垂直細分領域的融合發展,釋放技術潛力,形成新的增長點。深化醫療改革,推進在線醫療和分級診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科研組織數字化轉型,探索智慧物流在我國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中的應用,以數字化手段緩解我國當前面臨的重大經濟社會問題。
推動產業互聯網建設,促進各產業數字化水平均衡發展
加大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業互聯網中的應用,加快推動產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全要素連接和資源優化配置。以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開展基于產業互聯網的融資征信服務,拓寬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融資渠道。依托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產業風險預警和應急保障體系,為今后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提供關鍵基礎保障。
加強數字化轉型中的數據治理,保障數據的高效安全使用
盡快制定《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法》,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提供基礎的法律依據,加強對涉及個人隱私數據的安全風險防范,規范個人信息數據的分級使用,提高數據使用的社會經濟價值。建立健全全社會數據共享機制,形成政府、產業、企業、社會數據的對接制度,形成“數據公共池”,以法律法規和技術手段保障數據規范安全使用,做到數據使用可追溯。(作者:吳 靜、張 鳳、孫 翊、朱永彬、劉昌新,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