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最新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銀行卡受理終端數量繼續減少。截至二季度末,ATM機具98.67萬臺,較上季度末減少1.95萬臺;今年上半年已減少2.72萬臺。
數量從2019年下行
去年減少8.39萬臺
ATM機,也就是自動取款機。1967年6月27日,世界第一臺ATM在英國巴克萊銀行恩菲爾德支行投入使用。國內第一臺ATM在1987年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引進。當時的ATM有一噸多重,安裝的時候需要用吊車,主要作為展示用途。1993年,我國啟動“金卡工程”后,銀行對ATM的需求快速增長,我國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ATM市場。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全國ATM數量在2018年末達到頂峰:111.08萬臺,當年就新增了15.02萬臺。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第一季度起,央行調整了ATM 數量統計口徑,不僅統計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布放的在用自助存款機、自助取款機、存取款一體機、自助繳費終端等傳統自助設備,還新增統計了自助服務終端、可視柜臺(VTM)、智能柜臺等新型終端設備。
即便如此,也沒有改變ATM逐年減少的趨勢。2019年,我國ATM數量首次出現減少,當年減少了1.31萬臺至109.77萬臺;2020年下滑趨勢更明顯,全年減少8.39萬臺。
移動支付興起
ATM機使用率下降
ATM機具數量減少的背后,是非現金支付特別是移動支付的全面普及。隨著微信和支付寶等的興起,人們的支付習慣已經改變,不帶現金也能方便生活。在這種背景下,ATM機的重要性大大下降。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移動支付近年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二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 673.92億筆,金額745.74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251.90億筆,金額605.1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6.42%和11.80%;移動支付業務370.11億筆,金額 117.1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79%和0.32%。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132608.30億筆,金額87.3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17%和24.37%。
年初一份對全國超17萬人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移動支付用戶已超8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已經連續3年全球第一。
ATM機不會消失
現金支付和移動支付會長期共存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盡管ATM機市場保有量逐年萎縮,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現金支付和移動支付二者會長期處于互為依存,互為發展的狀態。
近日,央行發布《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從金融行為方面看,盡管通過手機進行支付已是我國金融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首選,但大多數人仍有使用現金進行支付的經歷,其中主要為小額支付。具體來看,最近兩年內77.02%的受訪者使用過手機付款,71.32%使用過現金進行支付。
調查還顯示,年齡段越大、學歷越低的消費者使用現金支付的比例相對越高。
ATM廠商轉型
提供智慧銀行綜合解決方案
ATM的衰落讓各大金融機具廠商面臨壓力,但智慧銀行的興起也給他們帶來新的機遇。全拓數據認為,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網點智能化升級已成大趨勢。當各大銀行積極擁抱新科技、向智慧銀行轉型升級時,ATM行業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ATM生產廠商已經逐漸感受到市場帶來的壓力,積極尋求轉型,單一功能的ATM機會銳減,但更為智能的VTM(遠程視頻柜員機)或者ITM(互動交易模式)將興起。同時,具備先進理念、先發經驗、自主研發能力的智慧銀行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將逐步主導市場。
國內ATM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廣電運通在2020年年報中稱,面對銀行及泛金融行業金融設備智能化、數字化升級趨勢,廣電運通重點推進機芯以及智能柜臺、大額存取款一體機等硬件產品研發及性能提升。
除了制造硬件設備,銀行數字化咨詢服務也成為ATM廠商的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