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王振紅)“當前,中國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化調整正處于關節點。人口結構變化深刻影響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未來10年,中國仍將處于人口老齡化較快發展的階段,同時低生育率正在成為重大挑戰。”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9月23日舉行的2021中挪社會政策論壇上發表開幕致辭時表示。
圖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教授(左一)。沈小敏/攝
這樣一個變化趨勢是不是已經“固化”,還是具有一定“動態”變化的空間?他認為,與日本、韓國等高齡少子已經“固化”的趨勢有所不同,中國的高齡少子化趨勢仍有動態變化的某些特點。主要表現在相當一部分群體有生育二胎、三胎的意愿,但是養育成本逐年加大帶來“生不起”的突出矛盾。如果未來10-20年,通過有效的延退政策,使延遲退休年齡常態化,同時采取生育、養育、教育等一攬子的結構性支持政策和制度安排,中國高齡少子化的趨勢是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緩解的。
遲福林表示,今年中改院提出“選擇性退休”的政策建議,即以延遲退休為目標,在一定年齡區間內由個人自主選擇退休年齡。這個建議是2019年他率團到挪威考察期間,受到挪威第三次養老金改革的啟發所提出的。遲福林說,挪威“選擇性延退”政策把“選擇性”和“普惠性”有機結合,兼顧了公平與效率。實行“選擇性退休”的實質是把退休年齡選擇的自主權交給個人,同時通過養老金調整機制強化對個人自主選擇“延遲退休”的有效激勵。在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領取養老金的比例、繼續就業等方面,鼓勵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不同的退休年齡和養老金領取方案。這樣,通過選擇性退休的結構性政策和制度安排,使得個人自主選擇延遲退休成為常態,從而對緩解勞動力不足、推動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質量紅利轉變有明顯作用。
遲福林建議實行支持生育、養育、教育的結構性政策與制度安排。例如,逐步實行產假、陪產假、孕產婦醫保、產科和兒科醫護、孕期和哺乳期婦女彈性工作制、學前教育等鼓勵生育的政策,并加快探索建立生育家庭稅收減免等長效激勵制度。同時,通過托育補貼、給雇傭育齡婦女在產假、育兒假期間產生的綜合成本給予稅收抵扣等企業稅收支持、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提高基礎教育均等化水平等結構性政策,提高家庭的生育意愿和養育教育能力。若這些結構性政策出臺,將給“不是不愿生,而是生不起”的群體以保障,將對提高生育率產生積極影響。
他還建議實行積極就業的結構性政策與制度安排。比如,借鑒挪威立法保障老年人就業的經驗,要為促進老年人就業提供立法保障,并為老年勞動者就業提供好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
如何建立健全以“一老一小”為重點的人口服務體系?遲福林認為,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發展普惠托育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已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之一。從現實看,完善人口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加快以養老服務為重點的服務業市場開放。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帶來“銀發經濟”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但是,中國養老產品和服務供給總量嚴重不足、結構不合理、水平不高的矛盾相當突出。目前,雖然已出臺相關政策,但實施力度不夠。從實際看,應進一步打破養老服務相關的行政與市場壁壘,盡快實現不同所有制養老機構在財政補貼、稅收、貸款、土地、人才、政府采購等政策,以及水、電、氣價格等方面的平等待遇;在養老和醫療領域要引入國際先進標準,提高醫療和養老服務供給的質量;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政策支持與財力投入力度;加大普惠性的托育服務供給,通過規劃引導、標準設置、稅收支持等政策和制度安排,引導社會力量發展安全、放心、有質量的托育服務新模式、新業態。
據悉,2021中挪社會政策論壇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挪威城市區域研究所聯合主辦。來自中國、挪威和有關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圍繞“應對高齡少子化挑戰:國際經驗與制度安排”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