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和氣候行動CATI指數發布
10月31日,2024年綠色供應鏈暨氣候行動論壇在北京召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白韻之) 10月31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在2024年綠色供應鏈暨氣候行動論壇上發布了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和供應鏈氣候行動CATI指數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中外領跑企業綠色采購要求,已推動供應鏈排放下降,但應對全球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挑戰,還需更多行業龍頭加強與上游供應鏈協同減排。
2024年度CITI和CATI指數評價覆蓋23個行業的780家中外企業,Inditex、阿迪達斯、Levi Strauss & Co.、耐克和彪馬領跑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阿迪達斯、富士康、彪馬、立訊精密和蘋果分列供應鏈氣候行動CATI指數前五名。戴爾、Primark、思科等品牌也進入兩個指數的前十名。
在大中華區企業中,鵬鼎控股、安踏體育、華為、聯想集團、李寧、隆基綠能、維他奶、科森科技、吉利汽車、恒隆地產、華碩等也躋身第一方陣。
為評價企業應對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三重地球危機”的表現,IPE在本期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納入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污染物管控、塑料污染治理等指標,并計劃逐步細化和擴展。
本期評價顯示,七成企業披露了化學品使用、水資源或其他自然資源使用、污染物排放、包裝與塑料使用等信息;其中一些領先企業將數據披露的范圍拓展至價值鏈,并公開承諾減少水資源消耗、預防和減少廢棄物產生、回收利用廢棄物、降低原生塑料用量等。
面對嚴峻的氣候形勢,中外企業氣候行動提速,公開披露氣候承諾、組織及產品碳足跡、全價值鏈氣候目標的企業數量顯著增加。其中,披露范圍1&2(自身運營)和范圍3(價值鏈)溫室氣體排放的企業數量較2023年評價期分別同比增長13%和15%。包括光伏、新能源車、鋰電池“新三樣”在內的20個行業的127家企業測算并披露其主要產品的碳足跡數據。
在中外品牌的推動下,890家供應商設定絕對減排目標,同比增長37.6%,承諾減排量總計約64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超過2023年承諾減排量的2倍,顯示出更多供應商在鏈主企業的帶動下提升溫室氣體減排雄心。
本期評價發現,中外領跑企業的上述推動,已開始轉化為供應商的實際減排。從連續兩年度披露碳數據的1590家供應商分析顯示,其碳排放總量下降502萬噸。在供應商諸多減排措施中,清潔能源替代占比最高,顯示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的大幅提升,對供應鏈脫碳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評價報告還建議社會各界更多關注企業綠色供應鏈表現,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基于數據開展科學評價,構建約束激勵機制,壓實各行業龍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責任,以技術創新、數字科技和綠色金融賦能供應商綠色低碳轉型,共同建設環境和氣候友好、生態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合力保護地球家園。
據悉,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在2014年合作研發,是全球首個針對在華供應鏈環境和碳管理表現的量化評價體系。CITI指數的評價維度包括管理機制、合規與整改、資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能源使用與應對氣候變化、利益方綠色選擇五個方面,評價對象主要是直接面向消費者,且在中國具有一定供應鏈規模的企業。
企業氣候行動CATI指數由IPE在2021年開發,得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技術支持。CATI指數從治理機制、測算披露、碳目標設定、碳目標績效和減排行動五個維度對企業在氣候治理方面的行動開展動態評價。通過分行業權重的設置,CATI指數能夠同時適用于評價供應鏈類型企業和上游能源原材料類型企業在氣候治理方面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