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發展訪談”是中國發展門戶網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創專題,通過采訪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等,以視頻、圖片、文字多種形式,集合各界智慧為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分享發展經驗,服務國際合作,努力為消除貧困、保護環境、促進發展做出貢獻。
對話發改委能源所康艷兵:綠色低碳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嘉賓介紹

發展建言

 
 
 

發展寄語

何道峰:
內容全面,求真務實,關注貧困群體,支持慈善公益事業,是非常專業權威的扶貧交流平臺。
陳鋒:
發展訪談主題鮮明,版面活潑,插圖醒目,可讀性、可視性強。
何傳啟:
中國發展門戶網,既是推進中國持續發展的一個網絡平臺,也是全面透視中國國情的一個頂層門窗。
閆敏:
中國發展門戶網深描中國社會發展動向,凸顯廣闊國際視野,全面展現中國發展成就。
何培忠:
中國發展門戶網深入基層報道慈善公益事業,及時發布救助信息,非常難得。
楊多貴:
發展訪談特色鮮明,搭建起一個國際交流平臺,溝通中國與世界。
楊富強:
中國發展門戶網報道中國發展的同時,也注重介紹國外的發展經驗,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專業網站。
李軍洋:
中國發展門戶網報道深入,倡導節能減排,弘揚低碳發展理念,是一個非常好的環保領域交流平臺!
孫全輝:
中國發展門戶網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特別是生態環境頻道關注生物多樣性,傳遞正能量!
闕志華:
簡潔、清新、大氣,有內涵,國際范!

訪談實錄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金慧東攝

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世界各國的發展潮流。中國也面臨著日益嚴峻資源環境和碳排放約束,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那么,什么是綠色低碳發展?中國政府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視程度如何?綠色低碳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是什么?對此,記者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進行了專訪。

記者:康主任,您好!現在大家都在談綠色低碳,那么什么是綠色低碳發展呢?

康艷兵:我談談個人對綠色低碳發展概念的理解。當前社會上各種關于“發展”的詞最少有20多種說法,歸根到底基本上都可以用“可持續發展”來概括。

目前,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流行說法。因為人類社會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為了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構成的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低碳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應運而生。在日益稀缺的碳排放空間約束下,人類社會正在積極尋求低碳發展道路,從而實現更大、更好、更可持續的發展,用更低的碳排放代價支撐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同時,因為發達國家的區域環境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所以國外更多用低碳發展表征可持續發展問題。

在中國,大氣污染等區域環境問題尚未解決,同時還要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全球環境問題,所以用綠色低碳發展更為合理。近些年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和新要求中,明確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基本路徑。其關系是什么?我們也做了相關研究。我個人認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都是廣義的綠色發展,即可持續發展。三個詞同時提,則低碳發展重點解決能源流問題,即能源的高效利用與清潔利用問題,因為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90%以上,所以低碳發展核心是能源問題,即用更少的、更清潔低碳的能源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循環發展則是重點解決物質流問題,即資源循環利用、綜合利用;綠色發展則是指區域環境污染物的末端治理和生態建設,即環境保護問題。而某種程度上講,資源循環利用也可視為低碳發展的一部分內容。縱觀全球的形勢,結合中國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我個人認為,低碳發展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指標,這不僅僅是因為低碳發展是個國際通用語言,而且對于中國來說,抓好低碳發展指標,就可以協同推進節能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這兩個能源問題的核心內容,還可以協同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問題。在抓好低碳發展這個源頭指標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把環境末端治理和生態建設問題抓好,就可以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更好地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在資源環境約束下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中國正在面臨著嚴重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綠色低碳發展正在成為中國新的發展模式,那么中國政府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視程度如何呢?

康艷兵:改革開發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的同時,傳統粗放的發展模式也導致中國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過去10多年來中國的能源消費增量和碳排放增量分別占全球的50%和60%以上。當前,中國消費的煤炭超過全球總量的50%,60%的石油需要從國外進口,人均能源碳排放已增長到6噸以上,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同時,區域環境污染加劇,特別是近些年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都遭受了嚴重的霧霾污染,對生產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響。這些現象表明,我們以往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需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而從全球來看,在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發展是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形態、新模式、新潮流,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搶占新一輪戰略制高點的重要著力點。所以,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是在資源環境約束下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更是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政治名片。

中國政府對走綠色低碳發展高度重視,并且根據我們的國情特點、發展階段和國際責任,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做出了很大努力。低碳發展方面,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降低40%-45%;2011年,首次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到“十二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十二五”期間低碳發展的各項任務,標志著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14年11月APEC會議期間,中美雙方發布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政府承諾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力爭提早達峰,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2015年,中國政府發布了《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不僅明確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標和實現路徑,同時也提出了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低碳發展目標。在環境保護和污染物治理方面,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行動,特別是針對近年來的霧霾問題,2013年國務院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從2015年中國開始實施新修訂的更嚴格的環境保護法,而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也紛紛制定了相應的行動方案。此外,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又把資源環境問題進一步上升到了生態文明的新高度。這些政策行動充分反映了中國政府對綠色低碳發展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記者:您向我們梳理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概念,以及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系列舉措,在您看來,中國低碳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是什么呢?

康艷兵:關于推動實現低碳發展的思路,我個人認為可以歸納為“一個目標、兩個方向、三條路徑”。

一個目標是發展。實現低碳發展,要圍繞一個關鍵目標,即發展。低碳發展,不是限制發展,而是在日益稀缺的碳排放空間客觀外部約束下去尋求實現更大、更好、更可持續的發展。關于發展的相關研究很多,我認為“發展”的核心思想應該是人類社會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水平,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產業經濟活動則是重要的支撐。因此,低碳發展中的“發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經濟的發展,目前通常采用“GDP”指標來表示經濟發展水平;二是社會發展,即社會公眾應該享受到舒適的服務需求,擁有舒適健康的工作、生活和消費環境。關于社會發展的指標有很多,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標能夠完全反映社會發展的全部內涵。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應該是為了實現這個發展目標。

兩個方向是“低碳+發展”。發展是根本目標,但是要“低碳”地“發展”,即要尋求以更少的資源環境和碳排放代價實現更好的發展,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前面已經講了關于低碳發展的理念問題。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金慧東攝

記者:三條路徑指什么?

康艷兵:推動實現低碳發展的三條路徑是“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能源清潔低碳化”。

第一條路徑是新型工業化。因為對于不同的工業化道路和不同的產業結構而言,為實現同樣的經濟發展目標,其資源環境碳排放代價差距很大。中國經濟還要發展,同時資源環境壓力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走一條“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產業經濟要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以更少的資源環境碳排放代價實現經濟發展目標。衡量質量效益的關鍵定量指標就是,實現同樣的經濟產出,要做到占地少、碳排放(能耗)低、環境污染小,核心是提高資源、環境碳和排放代價的產出效率。用合理的工藝、技術提供合理的產品(服務)產出來實現我們的經濟增長目標,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所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首先是生產什么、生產多少來實現經濟目標,這種發展方式是屬于戰略層面的問題;其次才是采用什么樣的工藝、技術、能源品種去生產,這是屬于戰術層面的問題。只有戰略、戰術都合理了,我們才能真正走出一條綠色低碳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同時抓好經濟增量和經濟存量。

一是要引導好經濟增量。首先,要從源頭抓起,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重復建設,避免項目剛上幾年就改造就淘汰,造成更大的浪費。其次,要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在保障中國基礎工業滿足國家發展戰略的同時,要積極發展高精尖的制造業,以更少的資源環境碳排放代價實現經濟發展目標。目前,中國正在積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且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文件,都反映了這個方向。最后,要積極服務業。通常情況下服務業比工業更低碳,但是考慮到各地的發展階段不同、資源稟賦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未來新的綠色低碳經濟增長點在哪里?本來經濟下行壓力就挺大,還要做到更低碳、更環保,這是當前各地政府和企業都面臨的巨大挑戰。新的綠色低碳經濟增長點有沒有?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有!關鍵是要創新,包括理念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等。例如,中國目前是世界加工廠,但許多情況是低價出口低端的資源型產品,再高價進口高端的高精尖產品,能耗污染碳排放留在了國內,同時錢還讓外國人賺走了。所以,要盡快扭轉當前這種全球產業格局!下一步我們要加快創新,以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低碳競爭力為目標,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再如,品牌問題。目前,大量產品都是中國企業生產的,但是套用了一個國外名牌,再高價賣給國內消費者,又是能耗污染碳排放留在了國內,同時錢還讓外國人賺走了。所以,要加快打造我們的民族品牌,通過品牌賺外國人的錢,以更少的資源環境碳排放代價實現經濟發展。

二是要盤活經濟存量。中國有這么大的經濟存量,應該加強推動存量的改造升級,提升產業的競爭力。促進經濟存量低碳轉型有四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同樣的經濟產出,用更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更低的能耗等去實現;第二種模式是消耗同樣多的能源,但是通過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第三種模式是既延伸產業鏈,也采用更加先進環保的技術,這樣能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第四種模式是用通過法律手段、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加快淘汰非常落后的產能、工藝、設備,騰籠換鳥。騰什么籠?換什么鳥?由于土地、能耗指標、環境指標、碳排放指標等約束性越來越強,把這些指標騰出來,換為發展其他能帶來更大效益的產業。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金慧東攝

第二條路徑是新型城鎮化。中國當前正處于城鎮化的加速階段,即使把2億多農民工計算在內,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也才剛超過55%,未來還要有2-3億人從農村轉到城市,過上更好的生活,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也會大幅提高,這將導致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在消費領域的民生能耗和碳排放將不可避免地剛性增長。這就要求我們走一條“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以更少的資源環境和碳排放代價,來滿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合理的生活水平。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都已經完成的發達國家,工業、建筑、交通領域的能耗和碳排放基本上各占1/3,但是中國的建筑、交通等消費領域的能耗和碳排放總共才占1/3左右,這并非說明我們多么節能低碳,更主要是由于中國的老百姓當前的生活水平還很低。中國的每百人汽車保有量才10輛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中國許多地方該采暖的還沒有享受采暖,該制冷的還沒享受空調;中國的人均生活熱水消費水平僅為發達國家的20%-25%,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半年都洗不上一個澡……這不是我們追求的中國夢,我們中國的老百姓也有權利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

但是,怎么樣才能做到以更少的資源環境和碳排放代價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呢?

一是要引導低碳生活方式。我們中國人口太多,但是資源少,碳排放空間又很有限,所以不能學美國那種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其實縱觀全球,有兩大發展模式,一種是以美加為代表的奢侈浪費發展模式,另外一種則是以歐日為代表的低碳環保發展模式。在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全球發展新潮流的背景下,中國要積極引導老百姓踐行低碳社會方式。低碳并非意味著不提高生活水平,而是要滿足居民日益提高的合理生活水平。例如,老百姓生活水平要提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家家都住別墅,人人都開豪華車,夏季空調溫度都在20℃以下,冬季采暖溫度要在25℃以上,等等。這種能源服務需求是消耗能源的根本原因,并且主要取決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低碳環保意識、甚至是倫理道德和精神追求,不屬于技術層面的問題,所以服務需求要合理適度,我們要探索和引導好符合國情的低碳生活方式與合理適度的服務需求。

二是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引導市場選擇節能低碳的技術方式來滿足既定的服務需求。例如,解決采暖問題,可以采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小區鍋爐房集中供熱、利用穩定的工業余熱采暖、熱泵(水源/地源/污水源/空氣源等熱泵方式)、燃氣壁掛爐等各種方式,這些技術方式都可以解決老百姓的采暖需求,但是用什么樣的技術方式更加節能低碳?需要科學論證,由市場選擇,但是我們的政策環境應該有利于推動市場選擇更加節能低碳的技術方式。再如,交通問題,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可以通過公共交通滿足,也可以通過開汽車實現,但是這兩種出行方式的資源環境代價相差很大,所以要鼓勵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即使要開汽車,也可以有很多選擇,是開大汽車還是小汽車,是用傳統的燃油車,還是天然氣汽車、新能源汽車,甚至太陽能汽車,滿足同樣的出行需求資源環境代價相差很大。對于城際交通問題,是用公路運輸、水運方式、高鐵還是做飛機,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資源環境代價相差很大,所以需要規劃建設符合綠色低碳理念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此外,還要積極引導市場采用節能型建筑、綠色建筑,鼓勵廢棄資源循環利用,并加強污水、垃圾等污染物處理。通過上述方面,引導市場選擇合理的技術方式,以更少的資源環境和碳排放代價,來滿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合理的服務需求和生活水平。

三是要做好符合綠色低碳理念的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和落實機制。例如,城市的規劃是否合理?許多城市大部分人每天上下班路上的時間要超過1個小時、甚至2個小時,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浪費能源,因為規劃的不合理,即使開節能汽車,也導致許多浪費現象;再看我們的建筑物,國外的建筑都能使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中國到處都在大拆大建,有多少建筑能夠達到50-70年的設計壽命呢?這是巨大的浪費。這樣的情況太多了,所以需要加強規劃的頂層設計,同時要加強規劃落實的監督和管理。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金慧東攝

第三條路徑是能源的清潔低碳化。前兩條路徑主要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滿足經濟發展目標和老百姓日益提高的合理生活水平,反映的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來實現低碳發展。而能源的清潔低碳化則是通過優化能源結構來實現低碳發展,即對于同樣的能源需求,可以采用更清潔低碳的能源來進一步實現低碳。不同品種的能源碳排放差別很大,同樣發一度電,煤的碳排放是天然氣的2倍以上,而可再生能源則是零排放,所以能源清潔低碳化就要求“控煤、提氣、發展非化石能源”。但是,目前中國煤炭消費超過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50%,相應碳排放超過碳排放總量的3/4,而東部一些發達省市單位國土面積的煤炭消費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40倍;可再生能源雖然在快速發展,但是包括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的非化石能源僅占一次能源總量的11.2%;天然氣雖然從2000年的247億立方米增長到當前的1800億立方米左右,但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高超過5%。中國當前這種高碳能源結構,與世界發展趨勢相背離,需要加快向低碳化轉型。但是,由于資源環境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尚未充分反映到能源價格中,導致不同能源品種的比價關系不合理,同時相關清潔低碳能源利用技術成熟度與產業化也需要加快解決,而當前的電力管理體制也需要改革,需要我們付出更大努力。

按照這三個路徑發展,經濟會增長,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會提高,而能源消耗、大氣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的代價都會大幅降低,這就是實現了低碳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二氧化碳占溫室氣體總量的75%以上,而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90%以上,所以上述三條路徑主要談了涉及到能源的碳排放與發展之間的關系,這是低碳發展的核心路徑。而要全面推動低碳發展,也需同時考慮其他措施。由于工業生產過程中也會排放一部分二氧化碳,而污水、垃圾、制冷空調等領域也會產生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二氧化碳非溫室氣體,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應該有效控制。此外,也要積極采取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措施。例如,森林碳匯,通過植樹造林,不但美化了環境,而且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再如,碳捕集、封存、利用技術,能夠把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乃至再用于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真正實現“碳循環”,目前國內外在火電廠、油田驅油等領域已經開展了一些試點示范項目,效果還可以,但普遍來說經濟性還較差,離大規模應用還有相當的距離,但是在日益嚴峻的碳排放約束下可能是未來的方向。(記者 王振紅)

結束

綠色低碳發展正成為中國新的發展模式,通過“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能源清潔低碳化”三條路徑,促進經濟增長,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大氣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的代價,實現低碳發展。

 

本期策劃:王振紅
聯系方式(010)88828112
郵箱:fangq@china.org.cn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