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集團總裁宗慶后怎么也沒料到,自己與達能的品牌爭奪戰中會冒出一個“戰友”。其實不僅是宗慶后本人,事情的發展幾乎背離了所有人的想象。
繼娃哈哈集團經銷商、供貨商及部分員工聲討達能亞洲有限公司(下稱“達能”)之后,另一個攪局者也開始公然與達能叫板。不過這個攪局者的來頭似乎和事件本身毫無關聯,它是國內知名咨詢公司——和君創業咨詢有限公司(下稱“和君創業”)。
6月14日,和君創業在國內某媒體發表了一封致法國達能公司的公開信,要求達能退還娃哈哈品牌,并對損害光明乳業( 11.31,-1.05,-8.50%)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光明”,600597.SH)小股東利益的行為作出賠償。
“我可以毫不避諱地說,我們6月初購買了光明的100股股份,為的就是起訴達能。”和君創業總裁李肅坦然地對《財經時報》表示。
商業大忌
李肅的意外介入,讓這場戰爭的參與者變得多元化起來。此前盡管有經銷商和供貨商的參與,但不論如何,他們看起來都像是宗慶后的“自己人”。而眼下,宗慶后顯然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了。
“按照常理來看,這肯定不是咨詢公司該干的事情。”李肅笑稱,其實他并不是一個排斥外資的人,而且在娃哈哈和達能矛盾爆發的初期,李肅非常同情達能。
李肅說,在娃哈哈和達能之間矛盾不斷升級的過程中,有兩個原因讓他“火冒三丈”:一是達能的傲慢態度(達能總裁范易謀在達能啟動對娃哈哈的法律程序后不久就公開表示,“要讓宗慶后在訴訟中度過余生。”),另一個就是達能增持光明股份的相關事宜。
2006年4月,達能以比市場估價低30%左右的價格增持光明的股份,其持股比例由此從原來的5%上升到20.1%。達能和光明在2002年9月簽定協議的附加條款中,達能方面只允許光明在兩個菌種的酸奶中無償使用達能品牌。但后來當光明面臨經營危機并借用達能品牌的時候,達能并沒有對光明在其他菌種上使用“達能”商標的行為表示異議。但在后來洽購股份的談判中,達能突然出招并以起訴相威脅。
“這種低價收購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光明股東的利益,而且以訴訟相威脅的手法有點趁人之危。”李肅說。
李肅認為,達能自從進入中國以來,迄今為止參股了樂百氏集團、光明、梅林正廣和、娃哈哈、匯源、蒙牛等7家中國本土公司,“這些品牌都是針對中低端的消費群體,很多產品都存在同業競爭的情況。”
這種情況在達能與蒙牛的合作中表現得非常明顯。“達能在扶植蒙牛酸奶業務的發展過程中,和光明的酸奶業務直接形成了對抗,導致光明的業績不斷下滑。”李肅堅持說。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有跡象顯示,光明正在打算逐步退出酸奶市場。
不僅是蒙牛和光明的酸奶業務,李肅認為此前達能參股的樂百氏和娃哈哈也存在同業競爭的問題。“現在你還能在市場中聽到樂百氏‘今天,你喝了沒有’的廣告語嗎?”
他表示,在全球的任何國家,同業競爭都是一項被禁止的商業規則。“達能在這方面犯了跨國公司的大忌。”
強硬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市場對于法國達能集團的重要性,早已不容置疑。從2005年開始,中國就成為達能繼法國、西班牙及加那利群島之后的第三大銷售市場。2006年,達能集團的全球銷售額為140億歐元,其中中國市場為14億歐元,占其整體銷售額的10%。而按照達能集團的計劃,這一比例將在2010年達到20%。
并購專家冀書鵬對《財經時報》表示,隨著達能和娃哈哈之間的矛盾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包括和君創業以光明小股東身份的介入,達能所需要面對的已不僅僅是退出匯源、蒙牛、光明,或者娃哈哈的事情。“它在中國的發展戰略正在接受考驗,是否繼續保留中國市場,問題已經變得非常嚴肅。”
今年5月初,冀書鵬曾設計了一個通過引入第三方投資者的方式,來緩解雙方尖銳對立的立場,以此謀求雙方的錯位空間和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但現在他們已經錯過了最好的和解時機。”
冀書鵬認為,從現在反映的實際情況來看,雙方回旋的余地非常小,即使訴諸法律的手段,最終判決的彈性空間也相當大。“但不管法律最終給出的是怎樣一個結果,達能都必須重新審視他們在中國的戰略。”
冀書鵬表示,達能的市場戰略本身是沒問題的,但他們忽視了對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的前瞻性考慮。“徐工事件本身就是一個分水嶺。之前對于外資的進入,不論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還是地方工商局和企業,都保持一個正面的態度。但在徐工事件之后,中國的社會政治力量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由于綠燈開得太大,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
不過達能并沒有準確意識到這種復雜的政治、經濟格局的微妙變化,仍然堅持原來計劃好的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策略。“達能失敗的是企業公關,他們仍然堅持以前的那種強硬的并購立場。”冀書鵬說。
李肅也指出,并購行為本身沒錯,但在中國,外資企業針對中國全行業的企業進行并購的只有兩家,即柯達和達能。
“他們都是那種典型的短期利用中國的本土資源,然后逐步壟斷、弱化和消滅中國企業的做法,而當年柯達的這種做法現在已經被大家傳為笑柄。”李肅強調,柯達真正能夠在中國站住腳,依靠的是通過品牌來發展連鎖店,而不是一系列的并購。
不過面對目前娃哈哈和達能雙方僵持的局面,上述人士仍堅持認為,彼此的適當妥協會更有利于雙方的發展。
“由于彼此的不信任,這樣的反面案例日后會加大中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合作成本。”冀書鵬說。(劉垚霞)
|